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从秦砖汉瓦到明清紫禁城中的金砖,再到中国地方的传统民居,砖这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始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朴素自然的品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使得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得以延续千年,和砖相关的传统工艺也随之传袭至今。在对李永革的访谈中,我们一方面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造诣,一方面也深深体会到,中国  相似文献   

2.
朱燕红 《浙江建筑》2014,(11):4-6,14
分析了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阐述了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开展技能鉴定、培训和专业建设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古建筑营造技艺保护方法,并从立法保护、书面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4.
谢梁鸿 《建筑》2014,(6):69-70
本文对园林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缮技术进行探讨。从园林古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到斗拱的加固、更换及小木作环节修缮技术,对古建筑木作园林工程的修缮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潮汕传统建筑由于受到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文化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营造技艺。通过对潮汕地区古城区及传统村落的实地考察,从地域文化因素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潮汕传统建筑的墙体、梁柱、屋顶、形制、装饰等营造技艺的影响,展现这种长期依靠师徒教授世代相传的文化传承,同时对传统营造技艺在现代背景下的出路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侗族因精美的木构建筑闻名于世,掌墨师掌握着侗族木构建筑的营造秘诀,了解掌墨师的手稿资料,对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理解与传承是有意义的。通过对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和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进行田野调查,与当地侗族木构传承人杨似玉等人进行访谈,运用实地勘察、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侗族木构建筑风雨桥、鼓楼、民居吊脚楼的相关图纸、模型、建造工具、营造技艺等内容。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图像、观察、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录;并基于掌墨师视角对侗族木构建筑图纸、建造工具、建造结构进行梳理记录,使之有助于侗族木构建筑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建筑营造做法和技艺。笔者以现代建筑技术的认知视角,重点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建筑技术角度,试总结提炼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部分先进理念、思想和技术,并与现代建筑相关技术相互比较印证,从而揭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从历史文化古城的建设发展入手,分析了仿古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了仿古建筑设计应该把握的原则和如何运用推广;接下来对传统木作技艺的历史背景进行了陈述,对传统木作技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展望了传统木作技艺的广阔前景;最后阐述了历史文化古城中仿古建筑设计与传统木作技艺传承的相关性,并对传统木作技术人才的培养途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  相似文献   

10.
11.
王薇  韩子藤 《住宅科技》2021,(7):47-51,72
徽派传统民居在徽州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营造技艺更是凝聚了古代匠人技术与艺术的智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发展至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日渐消亡的危险境地.文章通过追溯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内涵与价值,从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出发,分析当前保护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境,据此对营造技艺的创新与...  相似文献   

12.
原佳芮  宣蔚 《华中建筑》2022,(9):118-123
与典型文化区域中传统民居所呈现出特征明确面貌清晰的状态不同,多元文化交织影响下的非典型文化区域中传统民居在建筑特征、营造技艺呈现出一种融合含混的状态,在传统民居的研究中往往会被忽视。该文选取受徽文化、江淮文化影响的皖中传统民居作为研究目标,从现存的江淮天井民居、大屋民居、圩堡民居中各选一例,分析它们的营造技艺特征,并对其进行类型化分析与总结,探究皖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类型化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明万历年间!运河的开通使得台儿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早在明朝便在台儿庄设置了管理船闸事务的闸官署和传递信息、接待官员的台庄驿。清顺治年间!运河匪盗横行,官船屡次被抢,朝廷在台儿庄设置了参将署,设正三品参将一名,统兵600,维护运河防务。至民国以后参将署改为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这些建筑均有朝廷按照礼制兴  相似文献   

14.
15.
论文以中国古建筑中的雀替这一单独的木构件为题,立足于现存的雀替实物,以北京明清时期故宫古建筑上的雀替为主要参考依据,将各式雀替归纳与梳理,从雀替的外型直至雀替的尺寸逐一详述总结并得出研究成果。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叙述了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中国古建筑雀替的发展,较完整地阐述了雀替在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第三章为中国古建筑明清时期雀替的分类,从中国现存的雀替着手,总结归纳了雀替的种类。第四章为北京故宫古建筑雀替的形制与做法研究。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官式制度最工整最精华的体现者,因此本人选择了以北京故宫建筑群的雀替为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石勾栏为研究对象,阐明了石勾栏的构成与榫卯连接特点,对石勾栏的地栿、望柱、栏板安装工艺做法进行论述,并对石勾栏安装中的灌浆、砌筑以及勾缝所用材料和工艺做法做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了北京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0年4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完备、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赣东闽北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对该地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作了剖析,并从历史学与地理学的角度,审视其时空演变轨迹,有望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认知。  相似文献   

19.
李珍梅  周乾 《建筑技术》2020,51(2):252-256
榫卯节点是我国木构古建筑构件之间连接的主要形式。为有效保护古建筑,以故宫古建筑柱与梁连接的榫卯节点为研究对象,研究榫卯节点在古建筑运用中的智慧技术,归纳梁柱连接所用榫卯的形式及应用范围,分析不同榫卯节点的安装智慧,探讨榫卯节点的抗震智慧,论述榫卯节点的建筑艺术,结果表明故宫木构古建筑梁柱榫卯节点类型丰富,安装方式合理有效,抗震效果好,外观及功能与艺术一体,榫卯节点的运用技术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中,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往往承载了一个学校的文化与历史。文章以齐齐哈尔大学的校园景观营造为目的,以主题营造、氛围营造、生态营造这三个方面为出发点,探讨性地提出了校园景观营造及管理对策方面的实施办法,并且以案例结合,为严寒地区高校校园景观文化营造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