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基于视觉行为,结合问卷调查对深圳大学校园空间可意象性进行研究。通过质性分析得到被试对于校园空间物质要素的偏好;再以偏好照片为实验素材进行眼动实验,分析被试的视觉行为特征;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总结被试的主观偏好。将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出校园空间可意象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在空间认知上通过可达性和可理解性建立联系。通过城市意象的访谈、图片辨认、绘制草图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公共意象图",通过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全局、局部整合度图和可理解度图,之后分别利用校园意象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要素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图进行比较、利用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与校园意象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在相似分析结果基础上推出两者存在着相互证明的关系,且两者的相互补充可以更准确地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校园应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求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整体系统,以其空间与氛围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潜力。以浙江大学软件与网络学院宁波分院规划为例,对在山水环境中营造富有诗意的高校校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把握校园空间意象,塑造良好育人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学生的行为模式研究与校园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塑造出良好的空间意象和理想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筑设计中的认知与空间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角度分析人对空间认知的演进过程以及空间意象形成的过程,并基于此探索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笔者通过分析2010年拍出的被称为"最贵的雕塑"——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了解雕塑的空间感,并用中国意象空间思维理解贾科梅蒂雕塑,说明《行走的人》在西方雕塑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形态影响我们感知和使用空间的方式,其所能产生的含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打破传统的建筑空间形式,在建筑空间中建构出聚落意象。本文基于建筑实例的分析来解读这一新的空间形态,它是如何完成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在其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的理性与写实性特征为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依据长篇小说创作所固有的规律选择与甄别这些内容,可以极大地丰富相关研究。本文论述了长篇小说中此类研究的意义,并以《巴黎圣母院》为例,选取相关场景段落,分析小说文本所具备的理性特征、建筑场景对于故事发展的作用以及异常写实的描摹等特点。文章对比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典型场景,更显示出西方文学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已成为目前我国部分大学校园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借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另类空间”观点,提出必须从校园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区域文化认同感及文化变异三个角度出发来解决高密度校园中空间与使用的矛盾,并以同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为例,对另类空间作了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0.
屋舍,原本起源于人对遮风避雨的需求;设计,原是为了让机能配置更加舒适妥贴;空间,因为有了人的用心经营而产生风格的独特性,这是屋之可贵。而从中发生的设计行为,因为经过与屋主不断的沟通,细细推敲,得以融入空间,化为无形,则是无的精义。机能与美感的集合体,是空间最主要的力量来源,展现空间艺术品的质感,让参观者的视线参与赏析,是本案最重要的课题。设计师从方方面面考虑到了居家装饰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在设计上求新求巧,令人印象深刻。空间上的表达追求一种建筑结构的穿插美感,追求一种大块面的空间感觉,意在用空间本身的美营造一种大气…  相似文献   

11.
12.
正通过问卷调查,从主观感知的角度结合客观数据整合对南宁青秀山景观意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希望风景区在发展中能传承区域场所精神及保留景观特色,为建设理想风景区景观模式提供参考。引言景观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内,以自然形态和人文现象为主体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中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空间资源危机、推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显现出其他空间资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界的关注。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地下空间意象进行了初步的概要性研究,为解决当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所面临问题,以更加科学的探索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方向,为从业者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孙睿 《山西建筑》2010,36(20):12-13
阐述了楼阁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对南京主城及周边范围的文献考证和空间定位,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使人们对楼阁建筑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新建校园普遍存在校园景观特征类同的现象,欠缺个性化景观特色和人文气息。以广州地区16所高校校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知地图分析校园意象性空间组成类型,对公共活动类型及其文化特色进行问卷调查,发掘文化特色认知度与公共活动丰富度、景观环境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提出营造校园景观空间意象应注重景观节点的区位和丰富度,塑造校园景观文化意象应加强空间标志性、意象性和文化性,提高标志性公共空间数量,并保持场地的活动频率。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空间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锋 《福建建筑》2009,(2):119-120
对福建农林大学建筑环境进行了研究,从学校的主要意象要素和建筑类型入手,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分析研究该校的建筑和环境,从中发现发展不平衡、建筑类型相对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诸如转移发展重心、增加建筑类型等发展构思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侯悦民  严乐  高宏 《山西建筑》2011,37(32):2-4
分析了公共空间的特性以及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因素,提出公共空间可以作为发展创造力的平台,为此公共空间需要三个核心要素:通道、信息和服务,详细讨论了三个要素的组成,提出了公共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8.
校园空间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静 《山西建筑》2012,38(29):22-23
针对高校校园的空间尺度问题,从规划形式、功能、感性需求等方面,对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与同济校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尺度的角度总结出两校区产生空间质量优劣的各自原因,最后提出"人性尺度的多中心校园规划"的理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汪艳 《山西建筑》2009,35(22):51-52
探讨了校园屋顶空间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大学屋顶的空间特征,介绍了大学校园屋顶空间规划设计基本方法,指出充分利用校园屋顶空间,不仅是满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更是建设与城市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
<正>中国文化遵循的是一种自然的文化,即把自己生活、思想之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惑放到自然文化中思考。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1我们的先人将自己看成自然中的一体,以儒道释文化为基础理念,进行自我梳理、自省与体验,而这种体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来实现的。"知"和"行"强调的是"真知"与"必能行"的文化体验,注重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与心体、自然的圆融,所以中国文化有一种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