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无机镍盐和钛酸四丁酯为起始原料,乙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乙酰丙酮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的pH下制备了钛酸镍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 、综合热分析仪(TG-DSC)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纳米晶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NiTiO3的合成温度为550~700 ℃;在酸性条件下更易获得单一物相的钛酸镍纳米晶;并且随着pH的增加,粉体的纯度降低,平均粒径有增大的趋势;当pH为0.5时,粉体为单一物相的钛酸镍纳米晶,且晶粒形貌为六方形。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和硝酸铝(Al(NO3)3·9H2O)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利用硝酸铝中所含的结晶水代替水解反应所需的外加水,在莫来石基片上制备钛酸铝薄膜.借助偏光显微镜、SEM和XRD研究了提拉速度、浸渍时间和镀膜次数等镀膜工艺参数对镀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提拉法,浸渍提拉速度为1mm/s、每次浸渍时间为30s,经过3次镀膜可以在莫来石基片上制备出均匀、致密、高质量的钛酸铝薄膜.  相似文献   

3.
以TiCl4和无水AlCl3为原料,以无水低碳醇为氧供体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了钛酸铝,研究了无水低碳醇种类及用量对钛酸铝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供体按反应式化学计量比用量加入时,在750℃能合成出钛酸铝,其中以乙醇的合成效果最好,异丙醇次之,正丁醇的效果较差;采用甲醇和叔丁醇作氧供体,由于它们的化学活性过大而引发水解反应,不能低温(750 ℃)合成钛酸铝.当醇用量超过化学计量比时,则合成效果显著下降;当醇用量低于化学计量比时,改变乙醇的用量对合成效果影响不明显,而减少异丙醇和正丁醇用量可显著提高钛酸铝的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钛酸铅系薄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溶胶-凝胶法较其它方法的优点。探讨了钛酸铅溶胶的稳定因素,如原料、溶剂、添加剂的选取。阐述了热处理温度、时间,退火温度、时间,基片和过渡层对促进钛酸铅系薄膜晶化的影响,并对钛酸铅系薄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括,展望了钛酸铅系薄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铅陶瓷纤维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溶胶的质量。采用冰醋酸作为催化剂,重点研究了冰醋酸的用量对溶胶的稳定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纤维形貌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合成稳定溶胶的最佳冰醋酸用量。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铅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利用XRD、FT-IR、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粉体的结构、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乙醇、温度、PH值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铅晶体在400℃时形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物相也会发出变化。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钛酸钡纳米晶粉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金属钡与乙二醇甲醚反应,形成乙二醇甲氧钡,再与钛酸四丁酯按照钡钛比为1:1的摩尔比配料混合后在130℃回流1h,获得钡钛复合醇盐.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溶液迅速成胶,将湿凝胶陈化干燥~热处理.成功合成了钛酸钡纳米晶粉体,合成温度低于150℃:且不同的加水量不仅影响凝胶的外观.同样对凝胶的析晶温度和晶体的种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水与溶胶中钡离子的摩尔比为xw≥3时.均可得到纯净的钛酸钡纳米晶粉体。  相似文献   

8.
以钛酸四丁酯、六水合硝酸锌、无水乙醇(AE)、冰醋酸等为原料,考察了pH值、前驱体反应温度、预处理煅烧温度等对钛酸锌粉体的形成过程和物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2~3,Ti/Zn摩尔比为1∶1,Ti/AE摩尔比为7∶1~6∶1,前驱体反应温度为35℃,所获干凝胶粉末经800℃煅烧处理可获得纯偏钛酸锌粉体.  相似文献   

9.
孟庆华  朱孔军  邵斌  董娜娜  裘进浩 《硅酸盐学报》2012,40(2):271-272,273,274,275,276
以醋酸铅[Pb(CH3COO)2^-33H20]、硝酸锆[Zr(N03)4^-5H2O]和钛酸四丁酯[Ti(C4H90)4]为原料,以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DEA)为聚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xTil-x03,PZT)纳米陶瓷粉体。研究了DEA对溶胶-凝胶法合成PZT陶瓷粉体的影响。通过Fourie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对所得到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DEA能有效促进钙钛矿相PZT结晶,最佳的DEA体积掺量为10%,430℃便可生成纯相PZT纳米粉体,随着煅烧温度升高结晶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氧锆为锆源溶胶-凝胶合成PZT纳米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硝酸氧锆,钛酸四丁酯,醋酸铅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技术,难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了组成在准同型相界点附近的钙钛矿相球形颗粒状PZT纳米晶(Zr/Ti=52/48)实验中发现前驱物间的聚合反应使硝酸氧锆能很好地溶于乙二醇,通过溶胶的红外光谱分析给出了溶胶,凝胶形成的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及差热分析,透射电镜显微镜分析对凝胶到PZT纳米晶的形成过程及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合成PLZT微细粉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金属异丙醇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令成了PLZT(La/Zr/Ti为9/65/35)微细粉末。研究了pH值、溶剂、干燥过程等工艺条件对胶凝时间和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及差热分析,研究了由凝胶至PLZT粉末的转变过程以及凝胶结构和焙烧温度对PLZT粉末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约在520℃凝胶转变为PLZT固溶体;在550℃下焙烧制备的PLZT粉末粒径小于0.2μm。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作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微细粉,粒径在50nm~0.5μm.此微粉可用作涂料填料,在涂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吴建青  张翼 《中国陶瓷》2007,43(5):7-9,6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白榴石前驱体,对未加矿化利和加入了5mol%LiF,OaF2,LiCl,OaCl.2HO,NaF,MgF的前驱体分别在750℃、800℃、850℃、900℃、1000℃和1100℃热处理,采用XRD和差热分析对试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上述添加物对于促进白榴石析晶和提高其纯度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加入5mol%LiF和5mol%CaF后对白榴石的析晶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经过850℃处理后的前驱体出现明显的白榴石析晶,析晶温度比没有添加剂的前驱体低1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无机盐原料溶胶-凝胶工艺合成高纯超细钛酸锶粉料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可溶性无机盐TiCl4,SrCl2.6H2O为原料、溶胶-凝胶工艺(简称ISG工艺),合成了纳米SrTiO3陶瓷粉料.主要研究了粉末的胶晶化过程和络合剂在ISG工艺中的作用,测定了粉末组分和颗粒形态.结果表明,由于柠檬酸等络合作用,溶胶稳定,凝胶组分分布均匀,在SrO-TiO2复合氧化物系统由凝胶向结晶相的转变过程中,无中间相简单氧化物生成;经400~800 ℃,0.5 h的处理,SrO-TiO2复合前驱体可直接由无定形态生成单一的立方SrTiO3相.800 ℃,0.5 h煅烧的SrTiO3粉末颗粒结晶度好,平均粒径小于15 nm,Na,K,Fe杂质总含量小于35×10-6.  相似文献   

15.
李悦  叶红齐  刘辉 《硅酸盐学报》2007,35(11):1448-1452
介绍了一种制备片状TiO2粉末的简便方法.先在玻璃基片上涂覆一层α-氰基丙烯酸乙酯为主体的"502胶"作为脱模层,再以溶胶-凝胶涂膜法在其表面涂覆TiO2薄膜,经丙酮浸泡溶解脱模层后得到片状粉末.考察了影响溶胶形成及最后片状粉末形貌的一些因素.X射线衍射及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400 ℃煅烧3h后TiO2粉末为锐钛矿型,具有明显片状结构,粒径为10~60μm,厚度约为1μm,径厚比为10~6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工艺,通过引入不同的Sn离子Cr离子和Ca离子探讨不同的原料对铬锡红色料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不同原料组合,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铬锡红色料的最佳组合是:SnCl2.2H2O、CaCO3和Cr(NO33).9H2O。  相似文献   

17.
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无毒铬绿粉彩颜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和氯化铬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包裹型铬绿粉彩颜料,探讨了不同铬硅摩尔比(Cr/Si)、煅烧合成温度、以及色料添加量等因素对制品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Si摩尔比为0.15,煅烧合成温度为850℃时获得呈现鲜艳翠绿色的包裹铬绿色料。且其合成粉彩颜料与无铅熔剂的最佳质量比为1∶6.7。XRD及TEM结果亦表明,包裹铬绿色料的晶相为Cr2O3S,iO2呈无定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用溶胶-凝胶碳热氮化法在1550~1650℃,50min下制得平均粒径为0.2μm左右的SiC-AIN复合超细粉末,粉末烧结性能良好;在较低合成温度下(1550~1600℃),粉末中出现晶须。本研究还探讨了粉末氨化合成条件对粉末颗粒及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用聚乙二醇(PEG1000)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Al2O3纳米晶,并采用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络合前驱体及粉体进行表征;探讨了PEG1000及煅烧温度对纳米Al2O3相结构、粒子尺寸、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G1000增强了纳米Al2O3粒子的分散性.干凝胶在600~900℃煅烧后得到γ-Al2O3相;在600℃煅烧条件下,得到γ-Al2O3粒子形貌为针状结构,长度约为50~60nm.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γ-Al2O3针状粒子长度逐渐减小,在750℃煅烧后,得到γ-Al2O3粒子长度为20~30nm;在900℃煅烧条件下,γ-Al2O3粒子形貌为颗粒状,平均粒径尺寸为10nm;当干凝胶在1 000℃煅烧后得到θ-Al2O3和α-Al2O3的混合相,所得粒子平均粒径尺寸为20 nm;当干凝胶在1 200℃煅烧后,得到的Al2O3全部转化α-Al2O3相,制得的纳米Al2O3粒子尺寸均一且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缩短成膜时间为目标,主要对催化剂及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经过对不同的硝酸加入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的研究,发现以硝酸作催化剂,当H^ /AL控制在0.08~0.14范围内,水解温度为87℃,水解时间控制在3~4小时时,只需陈化8~10小时,即可得到稳定的澄清溶胶。并且,所制得的复合溶胶涂覆在多孔陶瓷基质上经干燥、热处理后得到性能良好的复合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