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镇化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质量的逐步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城镇化也成为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概括出国内城镇化发展的八种模式,在分析八种城镇化模式发展的内在动因及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兵团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14,(16):55-56
城镇化的内涵与衡量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不同学科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经济学家往往强调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它是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地理学家从空间的角度,强调它是农村地区逐步缩小,城市地区逐步扩大的过程;人口学家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角度,认为它是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相对增加的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考察,认为它是人们所经历的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变过程。综上所述,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  相似文献   

5.
王凯 《小城镇建设》2014,(12):16-19
1我国城镇化研究的一般视角 1.1城镇化的概念与本质认识 从一般概念来讲,城镇化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上升为表征.但其真正的内涵有三方面需要强调:第一,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第二,是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或者说是从依托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家族社会关系向更加开放、各自独立的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转型;第三,是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6.
所谓城镇化,从外延讲,是指城镇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和状态.从内涵讲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多样性来讲,是指城市功能向小城镇和农村不断延伸、健全的过程和农村居民聚居,生活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渐变多样化的过程.后两者,尤其在我们这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国家来讲,显得尤为现实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进入新时代以后,城市化成为全球最显著经济特征之一,老百姓向城市里面变迁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大城市里面有好的教育,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好的医院等等。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由建设部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写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局部修订目前已编制完成,现正由专家组成员进行会审,会审结果最后返回建设部标准定额司。12项局部修订术语标准包括:城乡规划、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成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作为城市规划思想对规划设计有着指导意义。科学的认识应当是:城市规划思想应当继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认真解决。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的城市必须发展,中国的城市必须科学合理地发展。“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这些概念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部有规定。”可见,《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作为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亟待科学护航。  相似文献   

9.
简论化解“半城镇化”悖论的城乡统筹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首次突破50%大关,可谓已从农业社会步入到城市社会.学者和专家感叹"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但中国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笔者探访过东南亚诸国之后,也曾慨叹中国城镇化的伟大成就,但游走欧洲之后却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众所周知,在中国超过50%的城镇人口中,有2.6亿是游走于城市与农村的"半城镇化"人口,其享受的社会福利和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与城市户籍人口尚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来各界都在探讨"如何使农民工市民化",可是我们的城市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吗?农民工真的都能够适应城市生活,并扎根下去吗?农民工的家眷如何安置,继续两地分居还是一起实现城市化?这些疑问均有待解答.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基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在农民富裕之上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在推进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步伐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深刻的事情,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现在看来,他的推断是很符合实际的. 城镇化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比过去有了长足的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实现了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关键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高玉清 《中州建设》2009,(19):17-18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许初鸣 《城乡建设》2005,(12):59-60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推动 工业化进程加快了,才能吸纳城市人口并消化农业现代化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城镇化步伐;也才能培育稳定可靠的财源,更多地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步伐.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只有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并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吸纳农村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工业生产发展了,就业岗位增加了,人口不断向工业流动和集中,城市规模就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镇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政府盲目建设城市,农民盲目涌入城市,甚至硬性指派农民进城,制造虚假的城市繁荣景象,就会使得进城农民无业或失业,有的只好居住在城里而干活在农村,甚至只好返回农村去,造成城市的"空壳化",城镇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4)
<正>城镇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换的必然过程,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逐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桃花江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本地实际作初步探讨。1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1我国城镇化研究的一般视角1.1城镇化的概念与本质认识从一般概念来讲,城镇化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上升为表征。但其真正的内涵有三方面需要强调:第一,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第二,是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或者说是从依托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家族社会关系向更加开放、各自独立的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转型;第三,是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为本质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各国共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今天,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与“新”城市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缚龙 《城市规划》2006,30(8):19-23,30
重新审视城市这一概念,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是农村非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占据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乡村性向城市性转化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