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短波时号电离层传播的长期观测研究,详细分析了时号经由电离层传播时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对其短波定时性能的影响。理论研究和实验均表明:采取有效方法克服电离层电波传播因素的影响,现有短波定时的精度及性能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峥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5):31-34
在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过程中,常常要考虑信道的传输特性,文中针对短波移动信道的特点,建立了小尺度衰落的短波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并对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后,验证了该信道模型的可行性.该计算机仿真模型为比较各种抗多径衰落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室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电离层斜向探测系统对中低纬地区一条地面距离约1 000 km的电路进行了连续的试验探测,依据探测数据对不同电离层条件下各个传播模式信号的衰落特性进行了瞬时变化特性描述和统计分析,并从Vogler模型出发,结合实测分析结果对短波信道进行建模,文中称为广义Vo-gler模型。通过模型输出散射函数与实测散射函数的对比证实,广义Vogler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短波时变信道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乡至青岛之间融短波通信和电离层斜向探测于一体的综合试验平台实录数据,提取了通信误码率及信道特征参数,统计分析了各信道参数对通信误码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的短波通信质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在DPSK编码形式下具有很高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通信系统的仿真中,信道模拟器对真实信道的逼近程度,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仿真所得性能参数的有效性。因而,开发性能良好的短波信道模拟器是十分必要的。详细叙述了短波电离层信道Watterson模型的原理,根据军标所给短波信道参数,提出了具体的短波信道模拟器实现方案,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短波信道的时间选择性衰落特性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 相似文献
8.
信道建模与仿真是短波航空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该文通过分析研究飞行器最大移动速度、加速度、机动频率、运动轨迹等机动状态参数对短波航空移动信道时变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航空移动信道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描述由收发两端相对运动引入的信道多普勒频移与扩展,适用于短波超视距航空移动通信信道。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种类不同机动状态飞行器短波移动通信信道的差异化仿真,还能在已知航线航迹时,实现对特定场景下的定制化信道仿真。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式短波雷达系统与短波时差定位而言,短波电离层信道特性参数的一致性与相参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本文利用自主设备在武汉、道孚、乐山三处初步开展了同步组网的多站短波电离层信道斜向探测实验. 结果表明,太阳地磁活动平静期间,武汉-道孚、武汉-乐山两条相近链路信道群距离日变化、群距离展宽、多普勒频移、多普勒展宽等相关特性的统计特征基本相同,道孚、乐山接收到的武汉所发信号经电离层传播后仍可得到明显的相关峰,并同时具有线性相位变化规律和稳定的相位差. 研究表明,在相距不远的范围上,临近的短波电离层信道可以有着较好的参数一致性和相参性. 相似文献
10.
短波信道是一种典型的时变参数信道,短波信道的建模仿真在短波通信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比较经典的Watterson信道模型着手,仿真分析并讨论了短波电离层传输的时变传输多径、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频扩等性质。 相似文献
11.
软件无线电在电离层电波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了应用软件无线电发展新的电离层电波探测技术,开发新一代电离层电波探测设备的思想,并针对广泛使用的电离层探测设备数字测高仪,详细讨论了软件化数字测高仪的系统结构、特色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发展新的软件化电离层电波探测设备的理论和技术条件均已成熟,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更好的满足二十一世纪电离层空间大气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衰落色散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预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多径色散及多普勒频移造成的频率-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城市移动无线信道的一个重要特性。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城市无线衰落信道的传播预测模型,并对上述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的时域衰落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进的时变二维电离层物理模式对一次超强磁暴期间低纬电离层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0年7月15-16日超强磁暴期间,ROCSAT-1卫星、DMSP卫星、GPS/TEC等在美洲扇区观测到赤道附近沿纬度扩展深度耗空的等离子体槽和出现在中纬度的SED现象。将暴时由ROCSAT-1卫星实测赤道区纬圈电场和由HWM-07/DWM-07模型预测的水平风等作为物理模式的驱动力输入,对美洲扇区低纬电离层的暴时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间,模式给出了与DMSP卫星观测数据比较一致的结果;并清楚地重现了暴时赤道电离层异常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general pinhole channel reference model based on the cause of pinhole effect. On the base of this reference model, a deterministic sim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by keeping the difference of correlation properties between reference and simulation model as smaller as possible. The correlation properties include tempor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CF), two-dimensional (2-D) spac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CCF) and frequency correlation function (FCF).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pinhole channel has good correlation properties, the channel capacity is very low because of the low rank of channel transform matrix.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短波宽带信道时变衰落色散的特性,为减小多径效应以及空间噪声、干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善短波通信质量,采用高效纠错编码LDPC码,结合扩频OFDM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短波宽带信道的编码调制系统结构,仿真结果显示: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为短波宽带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加热电离层生成不均匀体的理论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均匀和平面分层电离层背景,分别建立了描述大功率高频(HF)泵波加热电离层产生不均匀体的物理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加热过程中不均匀体的生成主要是有质动力和热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均匀电离层背景下加热电离层生成不均匀体的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加热导致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电子密度扰动在泵场方向上的特征长度为1km量级,在垂直于泵波电场方向上的特征长度为10~20m;这与电离层加热实验观测到的不均匀体纵向特征长度一般为千米量级、横向特征长度一般为10m量级的结论是相符的.另外,数值模拟得到的电子密度"空洞"和"稠团"的交替分布,可以解释加热过程产生的无线电波自聚焦效应. 相似文献
18.
In designing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sues is handling the channel handover process (CHP). The CHP consists of spectrum sensing, spectrum decision, negotiation on the common control channel, and adjustment of frequency and modulation settings, and such, it can be a time‐consuming process. Consequently, initiating the CHP after each detected user activity (UA) can decrease the aggregate spectrum utilization.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we introduce a novel handover strategy to find the optimal trade‐off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the CHP and UAs. With the use this model, secondary users (SUs) track only local information on their current data channel to make 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the CHP or to wait fo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ongoing UA. The system adapts to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the data channels and reduces the frequency of handovers to increase throughput and decrease access delay. We give analytical utilization bounds for SUs and als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model to those of other channel handover strategies by using extensive simulations. Our results for channels with heterogeneous loads and dynamic environmen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clearly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handover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the aggregate SU utilizatio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20.
为超短波电台接入网提供了一种混合信道接入方案,方案借鉴了民用接入技术的一些先进理念,并结合军用跳频电台网络的特殊业务应用需求,采用了一种静态TDMA、动态TDMA和频分多址FDMA的混合信道接入策略,实现了多用户多业务传输的QOS保障,满足了军用业务的特殊传输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