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邹彦文  张杰  贺俊  郑永平  吴兵 《电源技术》2005,29(11):734-736
测定了两种树脂对导电骨料的润湿性,研究了树脂及其含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采用对导电骨料浸润性好的树脂作粘合剂,通过模压一次成型技术制备出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电导率大于300S/cm,抗折强度大于30MPa,空气透气率为10!7cm2/s。并进行了电堆组装及电性能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较小的电流密度(<1.0A/cm2)条件下,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电性能和石墨材料双极板相当,在较大的电流密度(>1.0A/cm2)条件下,其电性能要稍优于石墨材料双极板;电池经350h放电试验并重复启动电池100次以上,双极板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压石墨双极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重要部件之一,对于PEMFC的性能和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其商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选用高分子双酚A型环氧树脂及线型酚醛树脂和导电材料膨胀石墨制作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采用模压制作双极板。通过对极板的电阻、强度、致密性等指标的考查,提出了树脂含量、板密度的优选条件,并对所制作的双极板组装成的电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池性能及稳定性方面都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林政宇  张杰  刘兵 《电池》2011,41(3):125-128
以微晶石墨为导电骨料,热固性树脂为粘结剂,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PEMFC用微晶石墨/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研究了骨科粒度分布、骨料配比、树脂种类和成型条件等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以含量为18%~20%的双酚A乙烯基树脂(P104-02)为粘结剂,粒度为200~250目的石墨粉为导电骨料,在140 ~ 145℃、15 ~ 2...  相似文献   

4.
热塑性树脂基碳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斌  邹彦文  张杰  贺俊  郑永平 《电源技术》2006,30(7):588-590
以热塑性树脂作为石墨的粘结剂,采用模压一次成型制备复合材料双极板。考察了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树脂含量及不同导电骨料种类配比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在较低的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下采用溶剂溶解法制备的双极板性能要优于直接混合法(;2)较好的制备工艺:树脂质量分数为10%~16%,天然与人造石墨比例接近1∶1,成型温度为130~160℃,成型压力为8~12MPa。  相似文献   

5.
PEMFC复合材料双极板透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彦文  孙斌  张杰  贺俊  吴兵 《电池》2006,36(3):189-191
以热塑性树脂为粘结剂、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模压一次成型,制备复合材料双极板。考察了树脂含量和成型工艺参数对双极板透气性能的影响。树脂含量与成型压力对双极板透气性能的影响比成型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影响要大。在树脂含量为10%~16%,成型压力为5~25 MPa,成型温度为140~170℃,保温时间为10~40 min时,双极板的透气率可达10-12cm/s.Pa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压膨胀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的树脂选型以及膨胀石墨:树脂的配比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所选树脂除了要能保证双极板的较高机械强度和气密性外,还要有利于低成本化的模压生产,才能有效地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推动其商业化.为了弥补双极板加入树脂后带来的电导率下降的问题,还需加入碳纤维、碳纳米管等辅助导电填料.此外,模压工艺及参数的选择与确定对双极板的性能也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浸渍结合模压的方法,选取乙烯基酯树脂(VE)和膨胀石墨(EG)板材为原料制备复合双极板。考察了微观结构以及成型压力对双极板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封性能、机械性能以及表面亲/憎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双极板的电阻下降;双极板的气体密封性优异,其渗透率低于2×10-6cm~3/(S·cm~2),相对于原始EG板材降低了3个数量级;复合双极板有很高的表面能,与水的接触角均大于90°,这有利于电池内部液态水的排出。此外还研究了双极板在模拟燃料电池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并利用性能最优的复合双极板组装成单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当电流密度达到1500 mA/cm~2时,其功率密度可达到最大值670 mW/cm~2。并且经200h运行后,电池性能仍然稳定。因此,乙烯基酯树脂/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前景的双极板材料。  相似文献   

8.
沈春晖  潘牧  袁润章 《电池》2007,37(4):300-302
在室温下,用模压法制备了钠水玻璃/石墨亲水性导电复合材料;讨论了石墨含量、石墨粒径、模压压力以及模压时间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并对不同石墨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有40%石墨的钠水玻璃/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能满足PEMFC双极板的要求;通过优化模压工艺,可进一步提高该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复合材料含有凝胶毛细孔,拥有约9%的含水量,在PEMFC运行时能够对质子交换膜进行增湿.  相似文献   

9.
水泥/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含水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酸盐水泥与导电填料石墨复合,通过室温模压的方法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测量了电导率和含水率,借助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压汞仪测量了孔径大小,分析了石墨含量、模压时间以及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对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和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能满足其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要求,导电复合材料的含水率和孔隙率可赋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内增湿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种浸渍燃料电池用石墨双极板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墨板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以及耐腐蚀等性能,但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气孔,含有气孔的石墨板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会使H2和O2互相渗透,降低电池性能。采用真空加压方法以硅酸钠浓溶液浸渍石墨双极板,然后加酸加热使之转变为SiO2,使石墨板气孔率由18.2%降低至3.3%以下,在0.3MPaH2压力下不透气。经硅酸钠溶液浸渍后的石墨板电阻没有增加,而用其做的石墨双极板使电池性能在同样电流密度下约增加40mV以上。浸渍工艺保证了燃料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杨涛  史鹏飞 《电池》2008,38(2):127-129
综述了碳/聚合物双极板原料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适用的成型工艺,及聚合物双极板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膜燃料电池NG/PF复合双极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若冬  刘宗浩  王宇新 《电源技术》2006,30(12):986-988
以热塑性酚醛树脂(PF树脂)、天然鳞片石墨(NG)为主要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NG/PF复合双极板。考察了不同PF质量百分含量以及不同模压压力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PF质量百分含量为10%、模压压力为70MPa时,制得双极板的综合性能最佳,而且可很好满足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双极板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惠  刘洪波  杨荔  何月德  杨丽 《电池工业》2009,14(5):305-308
以石墨、膨胀石墨为导电骨料,酚醛树脂为黏结剂,炭黑为添加剂,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实验中选取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酚醛树脂的含量为20%wt,模压压力为200MPa,固化温度为180℃。探讨了不同石墨与膨胀石墨配比对复合双极板的电学、机械性能、致密性等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极板的电导率随着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强度则逐渐降低,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双极板的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双极板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涛  史鹏飞 《电源技术》2008,32(5):306-309
以热塑性树脂聚苯硫醚(PPS)、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主要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考察了树脂含量、成型时间及活性炭、碳纤维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得双极板的截断面进行了形貌分析(SEM)。研究表明树脂质量分数为20%时,双极板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双极板的成型时间不应少于30min;添加活性炭会使双极板性能下降,添加碳纤维有利于双极板各项性能的提高。通过经济分析提出,所开发的双极板材料可以减小燃料电池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马小杰  方卫民 《电池工业》2006,11(2):129-134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在燃料电池中主要起分隔氧化剂与还原剂、使生成的水顺利排出、分隔电池堆中的每个电池和收集输送电流的作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成本与性能对推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双极板材料主要有无孔石墨材料、金属或合金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针对这些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流场设计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蛇形流场,其它的还有网格状流场、叉指形和肺形等。  相似文献   

16.
竺斌  梅炳初  沈春晖 《电池》2007,37(5):387-389
降低双极板的成本已经成为PEMFC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碳/碳、聚合物/填料及金属基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对这些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