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峰 《南方建筑》2013,(2):48-52
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山地城市应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指引下,从生态环境安全、地域特色塑造、资源整合、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以紧凑城市形态为核心的山地城市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地城市的资源优势,延续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导山地城市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宏宇  高洋  王耀武 《规划师》2013,29(4):86-91
城市、建筑、景观三个层面的设计脱节问题是影响山地城市设计中资源整体利用和特色突显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从分析水资源在山地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水敏性城市设计的理念、特征及控制内容,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和城市空间耦合互动的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本原理和特征,探索"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有效整合山地资源,主动实现防灾减灾、生态营造,使山地城市设计的构想和空间形态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黄光宇  林锦玲 《规划师》2006,22(4):11-14
山地资源型城市具有"山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双重属性,"山地"的地形特征和"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导致山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和灾害隐患较大等问题.应编制生态环境空间控制规划,针对不同的生态敏感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引导山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敏稚 《华中建筑》2015,(2):103-108
我国山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建立于山地之上的城市众多,人口及其活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山地城市得天独厚的景观风貌和生态格局优势,却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手段和法规的局限性难以发挥出来,反而因土地开发过度而不断引起生态、资源和安全问题。此外由于规划和建设缺乏针对性也导致山地城市的个性特色在逐渐褪化。该文从空间和景观角度对山地城市设计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审视,以系统化、尊重自然、创造适宜场所为目标,提出基于"空间关联"与"景观分层"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对山地城市发展中容易出现的空间割裂和景观混乱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玮 《南方建筑》2001,(2):12-14
山地城市形态格局,与特殊的山地自然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在山地城市形态的演化中,衍生出不同的城市格局是与自然山地环境长期的适应的结果。目前是我国众多山地城市规模迅速扩展时期,研究其形态的历史演讲过程,对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处于开拓生存空间、获取生存资源以及回归自然的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山地的研究,山地建筑创作活动也随之显得重要。重庆地处西南山地,是个典型的具有山地特征的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山地城市地理特点与文化特征,并具有代表性。本栏目刊出的两篇文章,向我们很好地阐释了山地滨水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山地城市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玮 《华中建筑》2001,1(3):55-58
对于山地城市建设问题的研究,首先应弄清山地城市的概念。该文以人居环境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山地城市的内涵特质,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山地城市的分布特征,以及西南山地城市目前的大体发展状况,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我国山地城市发展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3的土地、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集中于山地。西南地区是人口、民族、资源、地域文化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西部推进战略的实施,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与建设显露出理论指导乏力和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惯性走入“建设性破坏”的误区,造成城乡环境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物质空间形态极大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跃上台阶,“重庆-成都”城市密集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业已成为具有国家高度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针对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人居建设,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人居环境品质追求,提出指导西南地区城市(镇)规划与建设的适应理论研究目标:山地城镇化适应性理论及发展模式,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理论及减灾防灾,山地城市(镇)有机更新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城市(镇)建设适应性新技术支撑体系。论文拟建立对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理论研究的思考并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重庆市十八梯片区旧城改造为例,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的多层次分析,指出山地旧城更新应从其特色资源出发,将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空间更新相结合,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富有地域特质的、紧凑的、生态的有机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山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为伊],综述了由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条件、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保护、改善山地城市地质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 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 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 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 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 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 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 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 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 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空间的三维集约生态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邢忠  代伟国 《城市规划》2006,30(8):52-55
以山地城市空间三维集约特质为切入点,提出保护城市内外的河川、分水岭、林地、陡坡、冲沟、滑坡等不适于城市建设的生态敏感地域,以自然生态敏感地域与人工生态绿化区的精细组合为基础,构建山地城市建设空间的三维生态界定体系。在界定系统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实现集约生态效益,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山地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研究的缘起,强调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传统综述分析,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归纳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从静态向动态、从现象到原理、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越来越强调“人-地”互动等趋势;并分析了规划设计领域的历史景观特征图谱及现代转译、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适应性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地城镇景观,风景园林人应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并举,以期为山地城镇建设作出风景园林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是重要的资源基地,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不断开采,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研究资源型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黑龙江省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