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决水下航行体新型高性能泵喷推进器工程应用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试验相结合方式,探索了泵喷总体选型的理论依据和三维外形的设计方法。根据"航行体-泵喷-主机"三者能量相互平衡的原理,推导了泵喷总体参数选取步骤。采用叶片三元设计理论与CFD相互迭代方法,完成泵喷叶型设计。本文以MK48鱼雷为例,演示了泵喷选型和设计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泵喷效率超过90%,相同功率条件下推进航速与国外公开数据一致,验证了该选型和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圆盘泵在难泵送、空化问题较严重等场合输送介质时具有良好表现.相对于其他类型泵,圆盘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资料较少,设计理论与方法不完善.本文总结圆盘泵的发展历程,介绍圆盘泵的结构特点,阐述圆盘泵输送性能和内部流动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对于圆盘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设计与优化是圆盘泵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采用不同加大流量设计的泵作透平时的性能差异,对同一设计参数不同加大系数设计出的泵在正转和反转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加大系数的增加,扬程换算系数和流量换算系数都在逐渐增加,流量换算系数较扬程换算系数增加的梯度要大,即泵与透平的流量、压头换算系数随加大流量设计而发生了变化,说明加大流量设计方法是造成泵与透平换算关系不确定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混流式喷水推进泵三元设计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地设计出高质量喷水推进泵,采用三元反问题计算与正问题计算相互迭代的方法对某混流式喷水推进泵进行了设计.基于三元的方法对喷水推进泵叶轮进行设计,把叶轮内的三维流动分解为周向平均流动和周向脉动流动,周向平均流动方程直接由三维Euler方程作周向平均导出,周向脉动流动由Clebsch变换建立起控制方程;用置于叶片中心面上的涡来代替叶片对流场的作用,而叶片形状以满足流动边界条件迭代确定.用考虑流体粘性的雷诺时均方法(RANS)对所设计泵进行数值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泵在设计点效率达到90.5%,设计转速下喷泵NPSHr远小于设计指标,并且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射流泵模型试验结果,分析水电站供、排水射流泵的水力参数及主要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为设计水电站供、排水射流泵提供一定参数。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泵的各种设计方法,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成为泵设计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大大的缩短设计周期,并可按规定目标对泵进行快速优化,从而大大减少试验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泵的设计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泵的各种设计方法,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成为泵设计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大大的缩短设计周期,并可按规定目标对泵进行快速优化,从而大大减少试验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叶轮机械传统优化设计周期长、优化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串列泵的优化设计,分析了关键设计参数对串列泵性能的影响。选择首、次级叶轮叶片安放角和相位角作为优化参数,选择效率和最小轴向截面平均压力系数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用来表示串列泵的外特性和空化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代理模型,并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和Pareto front方法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和最优点的选取。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优化后的串列泵外特性和空化特性进行验证,得到结论如下: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串列泵的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串列泵设计流量附近的效率和空化性能均得到提升。首、次级叶轮相位角对串列泵性能影响较小;首、次级叶轮叶片安放角对串列泵效率的敏感度之比和设计的载荷之比相同,首级叶轮叶片安放角是串列泵的空化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离心式杂质泵叶轮传统设计方法的现状,采用叶轮几何特征分析方法,在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 orks环境中,对100/150型杂质泵的叶轮进行了三维可视化设计。可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将某滑行艇螺旋浆替换为泵喷推进器,本文采用三维反问题方法执行泵喷的转子和静子设计,泵喷导管采用改进的导管桨19A导管,叶片厚度分布依据NACA翼型规律分布。在验证CFD数值模拟可信性的前提下对泵喷和螺旋桨进行了敞水计算和水力特性对比。结果显示:基于同一主机,在各自设计工况下所设计前漩式泵喷对应航速更高,喷水能量的轴向分量高出原桨2.5%,推进效率高出原桨3.3%,高速适应性更强,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To solve water hammer problems in pipeline systems, many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improves a flux vector splitting ( FVS) scheme whose grid is the same as the fix...  相似文献   

12.
本文工作是作者对密封水泵强度一系列研究的延续.在论文‘圆柱与球壳连接的压力容器强度分析’的基础上着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计算连接刚性抽水管的水泵底部单位球单元的应力.该方法用复变量表示抽水机工作时产生的内力.  相似文献   

13.
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系统、水环热泵系统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其应用场合.概述了热泵技术在热水供应、冷暖空调、采暖、热风干燥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热泵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制约热泵系统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热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模拟双联泵与单泵的流量大小 ,为大流量电磁泵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在以水银为传输介质的模拟直流电磁泵上进行实验 ,分别测出在相同静泵高 Δp和相同出液口高度 H 下 ,双泵及单泵的流量大小 .结果 流量 Q随静泵高Δp的增大而增大 ,双泵与单泵的流量之比约为 1 .6.结论 以双联泵的方式来提高直流电磁泵的流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扬黄泵站的主要水泵设备.在抽送黄河水的工作过程中,汽蚀的破坏作用、含沙水流的磨蚀作用、机组停机时转子倒转的影响、前池拦污栅柴草杂物过多、机组频繁启动及检修质量不高等因素都将导致离心泵结构件失效损坏,进而使水泵出现流量不足和各种故障现象,直接影响到渠道水量的调度和灌区的正常灌溉.以1200S-56型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为例,列举了水泵结构件的各种失效形式,系统分析了结构件的失效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结构件失效的具体处理措施.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减少了水泵结构件的损坏几率,延长了水泵的大修周期,提高了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泵站的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程施工用潜水电泵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分析了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普通潜水泵和排污潜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潜水泵的换代产品-排水潜水泵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和水力模型设计。排沙潜水泵是按二相流理论设计其水力模型;排沙潜水泵在结构上增加了“空气室”,使机械密封两端的压力平衡,减少泄露量,较为成功的解决了工程施工中抽排沙水、污水的技术难题;潜水泵电机内腔设置有“储水池”,当排沙潜水泵电机内腔产生 “结露”现象时,可避免排沙潜水泵电机的轴承润滑条件和绕组线圈的绝缘条件受到破坏;润滑条件的改善,叶轮、转轴等主要零件制造精度的提高,减小了振动和噪声,降低了发热量,使排沙潜水泵在工作时无需专人看护,允许电机长时间空转。  相似文献   

17.
深抽工艺中泵的选取是塔河油田高效开采深层油藏面临的难题。深抽泵的优选应尽可能避免深井举升载荷大、泵效低、检泵周期短、难度大等问题。通过调研泵的现场应用情况,对五种常用深抽泵的采油工作特点及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侧流减载泵可以有效降低抽油杆柱载荷;双层泵的下泵深度最大;自动补偿泵可降低漏失和预防砂卡,延长深抽泵寿命;液压反馈式深抽泵能减小抽油杆柱的下行阻力;电潜泵⁃有杆泵复合深抽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效。研究结果对其他油田深井或井底供液能量不足井的机采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系统全年能耗分析方法,然后以小型办公建筑为实例,进行具体的全年能耗分析,最后与空气源热泵的能耗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库塘水源热泵系统的季节性能比均高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室外循环水泵能耗对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取措施降低循环水泵能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国内外采用不同比转数分级加速高压离心泵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没有资料可查。本文初步探讨不同比转数分级加速高压离心泵理论和应用。不同比转数分级加速高压离心泵是一种创新的离心泵原理及结构,它克服了多级高压离心泵、高速离心泵的弱点,把3个不同比转速的工作叶轮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工作转速分单元逐级提高流体的机械能,充分利用各单元工作叶轮提供的能量,有效提高泵的工作效率,使泵能够输出高压大流量的流体。同时泵的轴向力由3个单元分担,可有效提高泵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江浙等湿热地区应用双级耦合热泵即空气源热泵代替水环热泵系统中的锅炉,空气源热泵制取低温热水作为水环热泵的热源,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除霜会使其供热量减少.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中有串联在水环路上的蓄热水箱来改善系统的运行特性.通过计算,选择了合适的空气源热泵、水环热泵和蓄热水箱,通过实验研究了蓄热水箱对化霜的影响.由于蓄热水箱的存在,中间环路的热惯性较大,空气源热泵机组结、化霜对系统的影响与室温的稳定性几乎无关.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应用于该系统,本实验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为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