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辽宁大连瓦房店输水工程饱和流塑淤泥层地段管道施工难题作为分析对象,选取关键地段代表性土样开展试验研究,研究饱和流塑淤泥的次固结特性,并将变形与孔压消散规律的实验结果和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饱和流塑淤泥的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无关,相同固结压力作用下经过预压的淤泥的次固结系数比没有经过预压的淤泥的次固结系数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地区软黏土为例,通过试验分析了淤泥质软黏土次固结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郑州地区淤泥质软土的次固结变形具有非线性特征;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无关,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常数;超载预压对淤泥质软土的次固结变形有显著影响,次固结系数的减小不仅与超固结比有关,而且与超载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于高压缩性淤泥的某些力学性质作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析和讨论。其中主要包括下列各项:1)原状淤泥在垂直压力作用下的总静止侧压力系数与时间的关系;2)原状淤泥的侧压力系数的大小;3)预压对骨架静止侧压力系数的影响;4)原状淤泥在多次预压条件下的孔隙比与垂直压力的关系,以及孔隙比与三向应力之和的关系;5)扰动淤泥的总静止侧压力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6)淤泥的毛细管压力,它与含水量的关系;7)淤泥受水浸湿而产生的侧向压力,其与时间的关系,与干容重的关系以及与含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滨海软黏土具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和压缩性高等特点,研究其固结蠕变特性对保证构筑物地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DSAOS全自动固结仪对杭州重塑软黏土展开了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分析前期预压对土体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荷比或不同预压条件下,土体蠕变变形量均随加载而逐渐减小;应变与孔隙比时程曲线具有类似发展规律,在应力施加100 min后主固结基本完成,进入次固结阶段;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预压条件和加荷比均有关,加荷比越小,次固结系数在后期加载中的增长越明显;在相同加载模式下,预压荷载越大,次固结系数在分级加载前期的值越小。这表明可通过施加预压荷载增大土体的固结度,以提高实际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卸载对珠三角软土的力学特性影响,选取典型灰黑色淤泥进行10组室内试验,试验包括不同卸载再加荷路径下一维固结试验和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荷比小于1时,主次固结不明显,尤其是经卸载后再加荷的土样;当土体都处于超固结状态时,预压荷载越大次固结系数越小,而且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固结压力越接近预压荷载,次固结系数将较大幅度增大最后趋于一定值;预压荷载可以明显降低次固结变形,从而减小工后沉降;卸载再加荷的有效内摩擦角和内摩擦角均小于加荷下的有效内摩擦角及内摩擦角,卸荷开挖采用加荷下的强度指标进行稳定分析将使工程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软黏土次固结变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军辉  缪林昌  黄晓明 《水利学报》2005,36(1):0116-0119
本文分析了次固结产生的机理以及应力水平和应力历史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得出在正常压力水平下,连云港软黏土的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无关,预压不但能减小次固结系数,还能延长次固结发生的时间,从而减小软基在一定时间内的固结变形;研究了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和加荷比的关系,认为连云港软黏土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并且受加荷比影响不大。随后,在主固结完成后次固结才产生的假定下,提出了一种次固结变形的简化计算公式,并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各种参数,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的叙述了对上海黄浦江岸边淤泥质粘土的研究成果。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该土层的天然固结状态,天然强度及加荷、卸荷状态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全部室内试验计包括:固结试验及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并测孔隙压力。试验中采用了固结之前施加反压力及在试样两端涂硅脂等项技术。按照对粘性土的固结、抗剪强度基本特性的认识,从土的准先期固结压力,孔隙压力系数A、应力途径,应力圆包线、应力—应变曲线的规格化等方面分析试验成果,认为上海黄浦江岸边的淤泥质粘土处于轻度超压密状态。最后,提出了各种状态下的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8.
现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能反映地基加固过程中有效应力的发展,现场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是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重要监测内容之一。通过现场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 用曼德尔效应解释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前期出现孔隙水压力增大的现象,分析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出现曼德尔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曼德尔效应的持续时间沿深度逐渐缩短。综合考虑土的固结状态、负压的传递及工程所处环境表明,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受吹填土的欠固结程度、负压的传递和膜上覆水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未改性淤泥和石灰改性淤泥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长期养护90 d和360 d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和破坏应变。通过固结排水直接剪切试验,得到淤泥固化前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结果表明:石灰的掺入使试样破坏应变明显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显著增加;石灰掺量达到某种程度后,继续添加石灰并不能改善土体力学性质,反而会引起劣化效果;抗压强度与变形模量之间服从线性关系,抗压强度与破坏应变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石灰掺量和法向压力变化会诱发试样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发生变化;石灰可有效提高淤泥试样的凝聚力,但对内摩擦角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珠三角地区软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变化特点及其取值,采用英国GDS公司生产的应力控制式三轴仪,对珠三角地区的软土进行了K0固结试验,分析了K0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其随塑性指数及前期固结压力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试验结果与各经验公式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固结阶段加载时K0迅速减小,进入正常固结状态后趋于稳定;前期固结压力在40~80 k Pa之间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其K0系数在0.45~0.55。  相似文献   

11.
用真空预压法对某泵站进水渠在施工期滑坡的堤基进行加固,通过对加固过程中的监测成果及加固前后的检测成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预压区内土体的沉降变化规律、深层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依据实测沉降过程线计算出预压60 d后的渠堤土体固结度,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真空预压使得渠堤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朱红兵 《人民长江》2006,37(2):39-40
对采用爆炸排水固结法处理淤泥类软土地基进行了试验论证.爆炸试验表明,水平向应力波对土体排水的贡献大于竖向应力波,缩短排水距离有利于土体的排水固结,炸药用量对试验有很大影响.直剪试验显示爆炸后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较爆炸前均明显改善.爆炸后土体含水量显著降低.试验还得到了爆炸后土体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几个方面证实了饱和淤泥爆炸排水固结处理软土地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研究了软土次固结系数与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可以分别用幂函数和双曲线函数拟合超固结土和正常固结土的次固结系数-压力关系曲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压力大小影响和计算收敛特征,对常规次固结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次固结计算修正公式。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公式能更好地反映软土的次固结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海积软土的室内多级加荷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软土随时间的变形发展规律、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和次固结变形与加载历史的关系,相关试验成果为正确地预测软土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减少工后蠕变沉降计算的合理化模式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陆交互沉积土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其力学性质较其他沉积土有所不同。针对大连海陆交互沉积土原状样,采用一维蠕变试验对黏性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蠕变试验结果,建立了可以考虑沉积土主、次固结效应的蠕变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土具有典型的非线性蠕变特性。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土体应变随之增大,稳定时间越长,主次固结分界点也愈加明显。沉积土属中等至高次压缩性土,次固结系数随固结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深度黏性土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介于0.033~0.058之间,与Mesri结论相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蠕变方程适用于描述大连海陆交互沉积土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用传统的方法(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确定海相黏土的固结状态及灵敏度有较大误差,基于CPTU孔压消散曲线的末端无限逼近原位初始孔压且末端实测孔压与时间的倒数近似呈线性关系的特点,采用时间倒数外推法计算原位初始孔压,通过比较原位初始孔压和静水压力的大小,对海相黏土的固结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倒数外推法可以快速判断海相黏土的固结状态。采用固结状态参数对该土的欠固结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固结状态参数越小,欠固结程度越高。利用CPTU的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剔除由夹层产生的异常参数)对海相黏土的灵敏度进行估算,并与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易受夹层的影响,灵敏度偏低;CPTU试验确定的灵敏度能判断出夹层所在位置,计算结果更加灵敏,因此可用CPTU估算海相黏土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广州地区海积软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规律,对广州地区海积软土开展了三轴压缩试验和不同固结围压作用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系统探讨了海积软土蠕变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海积软土蠕变特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围压水平、偏压力水平、排水条件等;该地区软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蠕变特性,非线性特性通过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逐渐显现;孔压增量与应力增量并非线性关系。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粉煤灰砂混合料的性能,在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对较优质量比例的粉煤灰砂混合料试样进行不加筋及复合加筋三轴试验。分析粉煤灰砂混合料试样在不同固结排水试验、不同筋材加筋和不同加筋层间距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条件下,粉煤灰混合料抗剪性能最优;在加筋性能改善方面,轮胎加筋效果最佳,其次为三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和格室加筋;随着加筋层间距减小,相应加筋效果系数增加,相应破坏时的主应力差值也不断增加,但加筋层间距不宜过小,20 cm时相应加筋性能较优。同时,随着围压增加,其破坏时的偏应力随之增加,相应的加筋效果会有所下降。上述结果揭示了加筋粉煤灰砂混合料三轴试验力学特性,可为粉煤灰砂混合料作为建筑回填材料和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