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下分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上分层煤体回采进行了模拟,得出了煤层埋深、煤柱宽度、侧压力系数及煤体强度四个因素对内错式下分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内错式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上分层回采巷道开挖、上分层回采及下分层回采巷道开挖三个过程,经过分析得出了下分层煤体内应力分布曲线、内错式下分层回采巷道两帮煤体破坏过程及两帮位移分布特征;室内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显示了底板岩层竖直应力分布规律及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3.
4.
综放工作面的两条回采巷道为全煤巷,断面面积大,围岩强度低,采用锚杆支护能较好控制巷道的变形,锚杆支护设计关系到巷道锚杆支护工程的质量优劣、是否安全可靠以及经济是否合理,利用压力拱理论为基础,对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设计,设计方案在某矿中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能够保证顶板的稳定,巷道在使用期限内的变形量满足回采工作要求,整体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曹村矿10#与11#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基础上,对上位10#煤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及遗留煤柱下方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力学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0#煤开采后引起的超前支承压力,对其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26.1m,是两层煤间距的2.8倍;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具有显著的非均匀性.为了衡量煤柱下方底板内应力场的非均布情况,定义了应力场变化率系数ξ.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并结合采用均布载荷计算得出的错距和底板破坏情况,确定11#煤209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内错距为7.5m.现场应用表明,确定的内错7.5m布置较为合适,巷道支护效果较好,未出现强烈的矿压显现.  相似文献   

6.
就影响端帮巷道布置的因素作了系统分析,并从理论上确定了巷道设置的参考范围.实践证明,按照这一思想所作的设计不仅技术上可靠,而且经济上优越.  相似文献   

7.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光弹模拟方法对影响巷道自稳结构形状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埋深,侧压秒数,巷道形状及裂隙等因素的变化对集中应力圈的作用,为合理选择巷道支护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或底板布置时,由于煤层一般较顶底板软弱,因此,巷道围岩的矿压显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帮煤体的变形、破坏等现象,巷道易发生两帮煤体沿层理向巷道空间挤出的现象,并进而产生破碎、松动等现象.这与巷道上覆岩层的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RFPA软件,分析了回采巷道上覆软弱直接顶厚度对巷道稳定性、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破坏情况、巷道围岩破裂部位与破裂范围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接顶厚度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得出直接顶厚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为煤矿回采巷道的开挖与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矿地应力实测结果,在拟定回采巷道开掘方案及支护参数的前提下,采用Hoekbrown准则、"当量半径"简化、弹塑性平衡理论计算得到巷道掘进支护后围岩塑性区半径公式,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代入支护强度、侧压系数后得到巷道初掘期间不同部位塑性区与p0、λ耦合关系曲线,为巷道布置及支护强度定量设计提供重要的参数;回采期间假定前两者已定,得到工作面前方14~44 m巷道内围岩塑性区随地质强度因素GSI、支承压力P'变化的演化规律。通过UDEC大变形数值模拟计算获得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和同距离段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对掘进、回采期间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基于实测地应力的深埋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具有针对性、定量性及实用性,能为巷道布置、支护参数设计及围岩稳定性判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或底板布置时,由于煤层一般较顶底板软弱,因此,巷道围岩的矿压显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帮煤体的变形、破坏等现象,巷道易发生两帮煤体沿层理向巷道空间挤出的现象,并进而产生破碎、松动等现象.这与巷道上覆岩层的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RFPA软件,分析了回采巷道上覆软弱直接顶厚度对巷道稳定性、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破坏情况、巷道围岩破裂部位与破裂范围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接顶厚度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得出直接顶厚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直接顶厚度对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为煤矿回采巷道的开挖与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炉炉底侵蚀线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梅山3^#高炉炉底条件,用有限元素法开发了只依靠热遇测得的湿度作为边界条件和修正温度,对炉底侵蚀情况进行在线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解决了采用炉底及炉侧的对流边界条件以实时检测的问题。模型中采用网格变形拟合的方法处理边界移动的问题,算法简单便于在线运行。通过梅山3^#高炉的实际应用及对不同侵蚀状态的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0 INTRODUCTIONCartridgebottomisadiskwithaholerightinthemiddleasshowninFig .1,whichcanbemanufac turedbyrotaryforgingfromaringbillet .Thiskindofpartisusuallyformedbyhotforgingorextrudingfromacylinderbilletandthenboringatthecenter .Theconventionalprocessneed…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分析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反应类型,阐明了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通过对混凝土组分、混凝土内部孔隙类型及其分布、侵蚀溶液及混凝土所处的工作环境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降低混凝土组分与硫酸盐反应的活性和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硫酸侵蚀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停车场规划中渐进优化选址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城市停车场规划评价系统PPE_Pro,重点讨论PPE_Pro中渐进优化选址技术在停车场规划选址中的应用,通过对影响城市公共停车场选址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停车生成小区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较为实用的停车选址方法-渐进优化法,并结合计算机辅助选址实现过程,对一个选址实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PPE_Pro系统采用渐进优化选址技术通过对整个规划小区不断重复进行划分-选址-比较-划分,最终能实现整个规划小区系统最优,停车场分布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的横向合理结构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弹性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对13个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算例进行了参数分析,对中、高层交错桁架体系的建筑物高宽比、桁架高跨比、横向支撑形式和阻尼比等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薄弱层位于底层;(2)结构最大层间侧移角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均能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3)合理的桁架高跨比在1/5左右;(4)改变底部斜撑为风撑、加强横向支撑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最大层间侧移角;(5)体系的阻尼比对其层间侧移角有较大影响,提高阻尼比到0.05,结构的层间侧移角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等.研究结果可供规程制订和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的半解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半解析有限元,将复合地基的位移水平两个方向上选取解析函数,竖向离散为多项式,并将复合地基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克服了有限元法中人为设定计算边界、计算量大的弊端,将三维沉降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计算,收敛速度很快,显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精度.通过改变复合地基置换率、加固深度,桩土模量比和水平加固范围,研究了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置换率,桩土模量比和水平加固范围,对减小沉降作用很小,而增加加固深度能明显的减小复合地基沉降.因此,在以控制沉降量为主要目的复合地基优化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增加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压力容器接管区处于高应变梯度区和具有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的特征,依据模拟试板应力应变场的光弹性试验分析,对接管区建立有限元模型,保证单元的协调性,分析了裂纹尖端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获得的应力强度因子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为压力容器接管部位的设计和裂纹疲劳扩展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range of heat transfer in earth surrounding subways, FLAC3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a systematic manner. When we compare these numer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range are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urrounding earth, the initial ground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in the tunnel.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tween air and lining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tunnel. The current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subways and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subwa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相似文献   

19.
在电缆偏心电涡流检测中的无限区域电磁场中,设定一圆形虚拟边界将无限区域分裂为有限区域和无限区域,并在有限区域内运用有限元法(FEM),在无限区域内运用边界元法(BEM),在虚拟边界上场量采用直接耦合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得出了电磁场的分布及其探头参数对线圈电感和电缆涡流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