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建筑》2011,(4):61-F0003
<正>陕西路亦称陕西街,是重庆较早兴起的商业和金融区。过去从朝天门半边街起,依次分为下陕西街、中陕西街和上陕西街。乾隆二十五年前,在今陕西路过街楼与信义街之间(旧时为朝天门半边街)有陕西商人集资建造的移民会馆陕西会馆(又称三元庙)。清时期,外省到重庆经营商业、票号、钱庄、当铺的以山西、陕西商人为多,又主要集中在朝天门过街楼和上下陕西街一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11,(1):61-F0003
<正>朝天门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历史上因有码头而逐步形成街区。明洪武年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17门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11,(7):61-F0003
<正>成德里位于解放东路69号巷子内,建于民国时期,此段街道过去叫县庙街。宿合楼由德兴成银行修建,因重庆城已有"德兴里",故此楼取名成德里。德必成银行大致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为吴姓银行家投资创办。  相似文献   

4.
《重庆建筑》2011,(6):61-F0003
<正>重庆中央公园位于上下半城之间,旧地名叫后祠坡,此处原为上下半城之间的斜坡荒地。1921年杨森任重庆商埠督办后,开始在此兴建公园。当时仅修建了堡坎、沟渠等部分工程,因川军  相似文献   

5.
《重庆建筑》2011,(2):61
<正>过去千厮门为粮食货物仓库集敞之地,千厮门有千万仓,预祝丰收满仓之意,故有"千厮门,花包子,门雪如银"之谚语。千厮门可考历史最早在宋代,当时重庆城有千厮门、洪崖门、薰风门、镇西门阳道城门。明代的千厮门城门是一座瓮城,隔嘉陵江面对江北城,城门上题  相似文献   

6.
<正>三北轮船公司旧址位于陕西路支巷内,两层楼砖木结构建筑,门窗作有西式券拱。三北轮船公司总部在上海,由虞洽卿于1914年创办,因公司当时有慈北、姚北、镇北3艘轮船而得名。陕西路旧址是三北轮船公司开设的钱庄。三北  相似文献   

7.
8.
9.
《重庆建筑》2011,(10):61
<正>东水门上巷原名大河顺城街、顺城街,与芭蕉园街相接。1982年,东水门城墙之上的街区定名为东水门上巷,东水门城墙之下的街区定名为东水门下巷。东水门上巷是一条半边街,临长江一边是石崖和城墙,内侧过去有两三座青砖院落,大部分房屋为简易修建的砖房和木板房,临时搭建的棚房、阁楼也很多,街道非  相似文献   

10.
11.
《重庆建筑》2011,(8):61
<正>胡子昂旧居位于解放东路太华楼一巷6号,紧邻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为砖木结构,3层青砖小楼,清水外墙,条石墙基,整体呈"凹"字形。朝门用青砖砌成,造型简洁美观。进大门后有一小院坝,院落尺度小巧宜人。旧居位置高于湖广会馆,在楼上可观长江和南山景致。胡子昂  相似文献   

12.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4,(3):F0003-F0003
正清末,此处有瞿姓人家居住,且有一条水沟,因此得名。瞿家沟一端与厚慈街、守备街相通,另一端与十八梯大梯道连接。瞿家沟巷子幽深,房屋密集,由于在本来就不宽的巷道里又修建了不少占道的房屋,巷子最窄处只有1米多。瞿家沟房屋虽然简陋,但还不乏一些转折迂回、收放有致、富于变化的空间。居民们  相似文献   

13.
14.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4,(12):F0003-F0003
地处太平门内,位于征收局巷与巴县衙门之间,面临解放东路,与巴县署相邻。清代此处为鸣鼓报时的老鼓楼所在地。老鼓楼亦称谯楼,旧时关于重庆17座城门的谚语中,有“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极准”之说。老鼓楼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名“丰瑞楼”,位于重庆府署之右,巴县署之左,面临白象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庆知府陈邦器在重庆府署左侧新建一谯楼,与“丰瑞楼”相对,因此楼位于新丰街,故得名新丰楼。新丰楼建成后,丰瑞楼便称为老鼓楼。丰瑞楼、新丰楼遗址早已不复存在,但新丰街的地名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15.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4,(1):F0003-F0003
正善果巷重庆渝中区较场口呈缓坡向下……清末,此处居民为方便过往行人,自发凑钱买油点灯,以善有善报之意得名善果街,后改为善果巷。善果巷与十八梯临近,下与月台坝、储奇门大巷子连接,上与黄土坡相通。善果巷大致还保留着原有空间格局和肌理。巷子从较场口呈缓坡向下,中间有不少石梯和堡坎,地面铺装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石板。巷子里保留着一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房屋表面已经风化剥蚀。部分老房屋改建成三四层的清水砖房,没有贴瓷砖,与狭窄的街巷空间和风貌还基本协调。  相似文献   

16.
正连接上下半城的天梯凯旋路古名三圣殿,清代此处设有为军事需要服务的急递总铺。凯旋路是连接重庆城上下半城的主要道路,1940年由重庆市工务局主持修建,中途因物价飞涨,工程资金不济而停工一段时间。1942年初复工,"历时两载,始告落成",凯旋路长730米,沿线自上而下的老地名有东征桥、联升巷、新火巷、黄楼、三圣殿、玉带桥。道路1942年4月落成后,将几个老地名合并,以抗战胜利之意命名凯旋路。凯旋路靠大梁子山梁有一段长约200米的陡坡,为解决地形高差,在陡坡地段修  相似文献   

17.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4,(7):F0003-F0003
正位于储奇门羊子坝附近。清末此处有9座宅院的朝门临街(一说有9道栅子门),故此得名。九道门上口与旧时的三牌坊(现解放东路)相通,马路对面过去有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前的列圣宫(浙江会馆)和1926年开办的临江私立小学(浙江会馆设立的同乡子弟小学),下口与羊子坝、鸡市巷相连,街巷内有不少老宅院和商号。陪都时期,国民政府国家精神总动员委员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后改为图书杂志审查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洪崖洞传统民居风貌区保护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建筑》2006,(10):I0001-I0004
<正>在中国上海的外滩,有一个叫外滩三号的房子,它的设计师说:我们做的不仅是历史建筑的保留,也不是“发展”,也不仅是“保护”,我们叫它“感性的介入”。在中国重庆渝中半岛北望大江的最后一块滨江地带,在一个叫“重庆悬城”的建筑群,同样也是今人对已经逝去的感性的追忆,我们试图体现出将来参观此建筑人的特点以及重庆这个让“重庆悬城”引以为傲的城市特点。这就是洪崖洞传统民居保护区。这张重庆人着力打造的新城市名片,在外地游客看来,有如宫崎骏笔下的《千与千寻》的奇幻城堡。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踅怕风貌为主体,在悬崖绝壁上再现了老重庆独特的吊脚楼、老城墙、小青瓦、古门窗、青石板等景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保留了老山城的人文景观,又将博大精深的巴渝文化延伸,洪崖洞成为了城市文脉精髓的主要集中地,堪称四合院、石库门后又一经典的城市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11,(5):F0003-F0003
望龙门大码头 原名王爷庙,20世纪30年代因临近长江水码头而得名。此街上接解放东路,下通望龙门河边,北连望龙门巷,长长的石梯从解放东路顺坡而下,一直延伸到江边。  相似文献   

20.
描述、分析地域城市更新的“泛文化”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全球化、中国化、地域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用一般性、抽象性的大文化建筑语汇表述特殊的、具象的地域文化事件。认为地域建筑语汇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层的同构关系,地域人居形态是由地域建筑语汇和空间句法组织而成的地域文化的空间文本。以重庆市洪崖洞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建筑语汇、空间句法的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