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粉体工业》2008,(1):51-51
2008年1月,在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金银湖小区,年产5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正式动工兴建。该项目是今年引进的省级重点高科技项目,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一条年产10万吨生产线,预计2008年8月竣工投产。  相似文献   

2.
行业动态     
广西北海生光淀粉塑业有限公司,建成我国最大的可溶性塑料薄膜生产线。目前年产300吨,两年后将扩大到年产20,000吨。该薄膜又称为“生物和光双降解淀粉塑料”。目前已生产并供应市场的有农用地膜、食品包装膜和工业包装膜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成都汇丰化工厂开发出纯度大于99.7%、平均粒径为20mm的高纯度纳米级氧化锌,并建成年产500吨的生产线。 氧化锌粒径达到纳米级,其在磁性、内压、热阻、光吸收、熔点、光催化性、化学活性、电敏感性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无法比拟的特性,具有抗菌、防霉、除臭、防紫外线的特殊功能,广泛用于防晒化妆品,抗菌、自洁卫生洁具,压敏及其他功能陶瓷,冰箱、空调、微波炉用抗菌剂,高级船舶用涂料,高级汽车面漆,防臭、抗紫外线纺织品,气体传感器,光催化剂以及航天航空领域。目前该厂生产的高纯纳米级氧化锌,成本仅有进口的1/10。  相似文献   

4.
创业由“无名小子“到“业界老大“在“十五“期间,嘉维化工从1条生产线发展到4条生产线,年产纳米碳酸钙能力从建厂之初的3万吨迅速提高到目前的12万吨,成为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纳米碳酸钙企业。  相似文献   

5.
一、项目规模与内容 建设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二.市场分析纳米碳酸钙是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发出的新产品,主要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汽车底盘漆、油墨、造纸、化妆品等方面。纳米碳酸钙功能材料可大大改善塑料制品的使用效能和外观性能。我国塑料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并以5~10%的速度增长,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材料产业。  相似文献   

6.
“重庆国际”欲进世界玻纤15强 2002年3月19日,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的优质玻纤生产线正式投产,第一批产品即出口日本。该生产线是我国目前较大的玻纤生产线。 据了解,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的70%以上产品出口到欧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地。去年底,该公司两大股东云天化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阿曼特集团公司决定再度携手投资6.6亿元,新建2条年产3万吨的玻纤生产线,到2005年,可望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亿元,该公司将凭此进入世界玻纤行业15强。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产业》2008,(2):82-83
元月4日,在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金银湖小区,年产50万t纳米碳酸钙项目正式动工兴建。该项目是今年引进的省级重点高科技项目,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50万t纳米碳酸钙,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年产10万t生产线一条,预计2008年8月竣工投产。  相似文献   

8.
《功能材料信息》2010,7(1):37-37
<正>据报道,我国年产300吨纳米氧化铁系产品工业化装置日前在石家庄同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它标志着纳米氧化铁系产品首次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原材料     
兰花科创年产1.5万吨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生产线投产成功,其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国际水平,可替代进口高档碳酸钙。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生产基地已经进入实际生产阶段,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年3月,兰花科创以配股资金3900万元出资与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暨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组建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兰花科创拥有78%的股权,建设一期工程为年产1.5万吨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生产线,从而成  相似文献   

10.
一项国内最大的年产20000吨改性聚丙烯涂膜料工程已在温州天龙集团通过了专家组论证,并于11月下旬全面动工。该工程计划30条生产线,远景规划年产50000吨,将占全国市场的12.5%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华东市场及全国部分市场的需要。预计该工程明年上半年建成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粉体工业》2009,(4):52-52
日前,位于高新区民营科技工业园的民营企业密友集团与国防科工委后勤部签订了总值上亿元的纳米复合润滑自修复剂意向合同,标志着密友集团开发的纳米产品成功打人军工领域。据密友集团总裁吴建明介绍,该集团计划至2011年底建成48条生产线,年产纳米金属材料48吨、纳米复合润滑自修复剂480万升,产值达8亿元。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分期投入3亿元建设年产6000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粉料生产线和5000万只电子变压器件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软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地点: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新建年产20吨高纯氧化钪、年产500吨钪铝合金及年产50吨钪钛合金生产线。项目建设条件:钪与钛相伴,以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排出的液体中钪的含量丰富。攀西地区现有的13家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排出的废液中含氧化钪可达30多吨,其中,米易县年产12万吨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家用均匀沉淀法生产纳米氧化锌的高科技企业———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近日在江苏常州市挂牌成立。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精细化工产品 ,其粒径为 1~1 0 0nm。该材料具有抗菌、防辐射等多种功能 ,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建材、生物医药及航天航空等领域。江苏常泰化工集团公司与西北大学、化工科技总院历经数载合作攻关 ,建成一套年产 1 0 0吨纳米氧化锌的工业装置 ,并于 1 999年7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我新型纳米材料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向     
铜陵金昌冶炼厂开发高纯硝酸银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金昌金属冶炼厂(原第二冶炼厂)日前在著名古铜都——铜陵市召开高纯硝酸银生产及应用项目验收暨产品信息发布会,宣告已建成年产100吨高纯硝酸银生产线并投产。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于2000年1月组建生产白银制品感光级硝酸银的内蒙古乾海化工有限公司,并与中科院感光所技术合作,建年产100吨硝酸银生产线,2000年建成并投产。该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部行黄金、白银精炼提纯定点企业,生产纯度为99.99%以上,这对生产高纯硝酸银是很利的。  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符朝贵 《塑料包装》2005,15(5):15-17,25
一、国内BOPET薄膜行业现状 我国目前聚酯薄膜生产能力58万吨.现在国内生产BOPET薄膜的主力军是2000年以来从国外引进宽幅高速的生产线,如佛山杜邦鸿基公司又增年产17000吨的DMT生产线一条,维坊新立克公司新增年产15000吨的生产线一条,上海紫东化工塑料公司增加年产2000吨,天津万华实业公司增加年产16000吨的生产线,仪征化纤薄膜厂新增年产16000吨的生产线.江阴中达新增16000吨的年产量,还有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有无名、  相似文献   

17.
CA干燥是国外机电产品、军工产品包装中使用的新一代干燥剂,我国某部已研制成功,并建成年产百余吨干燥剂的生产线。鉴定会日前在宁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性能稳定,测试数据可靠,达到八十年代国际  相似文献   

18.
据报导,一条年产100吨的纳米级二氧化钛生产基地目前在安徽省宿州市建成,填补了安徽省在纳米产业化方面的空白。据介绍,纳米级二氧化钛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国外企业开始生产,目前年需求量在万吨左右。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用于防晒化妆品、化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粉体技术》2015,(3):103-106
以山西省晋城市某公司年产60万t矿渣微粉生产线为例,对主机设备选型、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全厂物料平衡计算、产品粒度分布、生产工艺系统优化及生产线调试对工艺系统的要求进行分析。生产运行实践结果表明,该公司年产60万t矿渣微粉生产线的各主要工艺参数已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创业由“无名小子”到“业界老大”在“十五”期间,嘉维化工从1条生产线发展到4条生产线,年产纳米碳酸钙能力从建厂之初的3万吨迅速提高到目前的12万吨,成为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纳米碳酸钙企业。据了解,目前,嘉维化工生产的“白樱华”牌CCR、CC、ACC、CC-O、CC-T等纳米(活性)碳酸钙系列产品凭着卓越的品质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在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等领域占据着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持绝对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这5年间,嘉维化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产品销售收入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使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子”成长为国内闻名的“业界老大”,成为国家纳米碳酸钙标准的起草者之一,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纳米碳酸钙生产商。品牌依托科技擦亮品牌2001年3月,嘉维化工及其产品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该公司被广东省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纳米碳酸钙国家标准》;2003年,该公司研制的“硅橡胶专用纳米碳酸钙”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4月,经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该公司的“白樱华”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