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现状,在分析国家有关法制措施、政策空间以及受水区各地有关法制基础上,从法制角度对实现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目标亟需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水区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十项措施和五点建议。强调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地下水保护区,控制地下水超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防止地下水污染,确定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因地制宜修复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诸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及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综合考虑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FEFLOW模型软件建立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型,经过模拟调试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基本符合水文地质勘查结果,计算所得的地下水流场基本反映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地下水位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和较高的可信度。使用识别后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南水北调受水区深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超采区地下水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许昌市南水北调受水区现状年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面沉降、水质污染加重、单井出水能力下降等问题,分析确定了超采区范围及超采量。结合南水北调实际供水指标、当地地表水水及其他再生水,調算出到规划的2020水平年许昌市受水区浅层地下水合理压采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系统阐述地下水资源概念和地下水含水层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探讨了解决城市和农村地下水超采的措施,利用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库容调蓄当地降雨径流和引江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改造咸水、防止土壤盐碱化等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水利》2016,(11):13-14
为推动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有效解决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地下水超采问题,2016年9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印发《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工作方案》,全文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水资源匮乏严重,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已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现对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相关法规、办法的制定,开源与节流并举,使该区域水资源能够支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受水区将形成一个由南水北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针对南水北调来水过程不均,受水区水缺乏必要的调蓄工程等特点,分析制定了水资源配置原则,建立了多水源、多目标联合调算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长系列供需平衡计算,合理确定了不同受水区域和不同部门间的供需水量,并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水资源的建议和措施。为保障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巨野县作为菏泽市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受水区,通过在“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总结了巨野县超采治理措施及成效,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开采和降水)。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位年际下降明显,但不同月份的地下水位年际下降速率不等,雨季前的1月-5月年际平均下降幅度比雨季及其之后的6月-12月年际平均下降幅度大。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开采量和降水量的共同作用。在年际变化上,开采量增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降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年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丰水年时地下水位出现回升或下降速度减缓,枯水年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增加。在年内变化上,3月份之后开采量增加和降水量较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较快,而从6月份开始降水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小导致地下水位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12.
受季节性人工灌溉的影响,干旱扬水灌区不同运移带的地下水具有独特的时空动态特性。以甘肃省景电一期灌区为研究区,利用其1982~2011年地下水位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灌区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探索干旱扬黄灌区不同地下水运动带的地下水动态特性。研究表明,灌区内的潜水汇聚带与潜水运移带年际地下水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地势比较低洼的潜水汇聚带甚至出现地下水出露现象,而灌溉水入渗带与潜水排泄带地下水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灌区内不同地下水运动带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是受灌溉过程及区域局部开采共同作用影响;灌区地下水空间动态以自西南向东北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变化及主要原因,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1—2019年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空间差异,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降水及地下水开采对不同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2019年间地下水大体流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地下水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区域面积为1.86万km~2,占整个研究区的83.97%,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与水田面积迅速扩张有关。水位上升区地下水位与降水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85,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中东部水位明显下降区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9。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受降水影响,灌区内地下水位小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略大于受降水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和指导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过度开采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1997年和2010年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资料,研究了过度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动态规律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和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表现为地下水水位降幅较大的区域对应的镁离子、硫酸盐含量增幅也相对较大,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镁离子、硫酸盐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空间重合率分别为72.2%,53.1%。过度开采通过改变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饱和带、非饱和带的水环境变化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地下水不可盲目、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军  赵辉  耿直 《中国水利》2010,(13):38-39,45
通过分析1980-2005年间我国地下水供水量的变化过程,指出地下水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地下水管理现状,从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地下水涵养与保护、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历年严重超采 ,造成了地下水持续大面积大幅度下降 ,从而形成了总面积 93 .6km2 的 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大漏斗区中心水位下降达 30m ,随之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地裂缝出现并不断发展 ,总长度达 18.8km。另外 ,由于废污水的排放、引污灌溉、工业生活废渣的堆积 ,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使得水环境地质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Estimat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a key component in determining the sustainable yield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such as southern California. Estimat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on a regional scale requires developing a water budget that incorporates data on boundary conditions, aquifer properties, groundwater levels, and groundwater production. The hydrological budget method proposed herein is simple, cost-effective, and easy to apply. It utilizes matched pairs of groundwater level measurements, groundwater extraction data, and distributed specific yield information for estimat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is method, ARCGIS 9.0 Geostatistical and Spatial Analyst applications are used for interpolating/extrapolating and creating grids for specific yield, bedrock elevation, and raw groundwater data. The annual average groundwater recharge for the Hemet subbasin in western Riverside County, California, from 1997 to 2005 is estimated at 12.5 MCM, with wet and dry periods ranging between 14.9 MCM and 11.7 MCM,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utilizes information commonly available to most groundwater management entities, such as groundwater production data, groundwater level measurements, and litholog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类型特征的天津市地下水 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类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结合《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综合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提出了针对天津市地下水类型特征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三级功能区划体系,并按照类型特征对天津市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分别进行了功能区划分。本次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结果与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实际开采状况基本对应,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以及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