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伟  韩伟  付婉霞  李爽 《给水排水》2012,(Z2):213-215
供水产销差的高低,是衡量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降低产销差率已成为供水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介绍了目前我国产销差率现状,从水平衡关系角度分析了影响产销差水平的原因以及有效控制产销差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供水区域网格化管理旨在结合信息化进程探索出一套先进的供水管网管理模式,优化供水企业管理,降低产销差,考虑到自来水市北公司管网管理规模大,影响因素多,管网布局复杂等特点,拟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设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设立近期目标为控制产销差率,远期目标则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网格化供水管网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控制并减少水量漏损是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建成的供水DMA和PMA小区运行管理基础上,以供水量和售水量为动态变量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深沟寺小区产销差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了个别月份产销差大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产销差率居高不下这一供水行业问题,研究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组成、水平衡分析、国内外供水产销差率及漏损现状,以及当前控制产销差率、漏损率的技术和方法,如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管网压力控制、检漏工具和管网建模等。降低产销差率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各种措施共同施用,才能有效提升供水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供水产销差率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喜  郭晓毅  陈璜 《给水排水》2007,33(9):115-118
供水管网产销差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介绍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分类,结合厦门水务集团近几年供水产销差率现状,分析了控制产销差率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产销差率作为衡量供水企业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反映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产销差产生于供销链的全过程,涉及到生产、输配、计量、运营管理、用户等诸多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供水企业如何通过制定目标、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创新思路、科技助力、精准施策、稳步推进"16字方针的指导思想,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开展控产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提炼出了"控产十字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企业供水营销管理透明度,有效控制长期居高不下的产销差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区供水管网实行了分区计量,使查收水量和管网维修及时率等都有了一定提高,产销差率由最高时的46.8%降至目前的33%左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户一表"的转换将导致区域供水产销差的增加,而防滴漏阀的安装可以有效降低供水产销差。通过重庆地区8个代表性的"一户一表"改造安装测试点的对比,分别说明安装防滴漏阀的必要性、选用原则与要求、对供水产销差的影响及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DMA分区管理在首创水务公司供水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MA分区管理是解决供水企业现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阐述了DMA分区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并以北京首创控股水务公司铜陵首创的供水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MA分区管理的流程,开展了"零压力"及"零流量"区域试验测试,为今后首创控股各水司供水管网的分区管理奠定了基础,改善了所选区域供水管网布局,较好地控制了入口压力,有效降低了区域产销差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地区供水系统的产销差居高不下问题,应用基于水力模型的区块化(Distribution Blocking System,DBS)分区技术,将其供水管网分成7个相对独立的区域。DBS与传统的管网分区或DMA不同,不仅可以降低漏水量,同时也可改善水质与水压。DBS区块化之后平均水龄相比区块化之前降低了12.9%,管网末端余氯提高了10.6%。整体管网压力较区块化之前更为均衡,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进水总量下降了140.72万m~3,售水量提升了33.28万m~3,产销差降低了7.73%。实践表明,在水力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实施DBS分区计量是行之有效的漏控管理方式之一,不仅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均衡水压、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1.
供水企业是城市中的水神,而供水管网是血脉,和谐社会应以保护水资源,提高供水服务为己任,管网漏失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步伐,水资源的利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使供水企业摆脱产销差造成困境,应该是每一个供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志锋 《中华建设》2012,(6):252-253
漏损率是供水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漏损率与产销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生存、发展、繁荣。主干管、用户表前支管等爆漏是造成漏损率大的重要因素。这里主要简述用户表前支管(即用户水表前小管径支管,主要指DN100及以下的管道)的改造,供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我国大中城市供水企业建立发展的基本经历和特点.阐述了企业的历史发展对企业管理现状的影响,以及目前我国供水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分析了这种管理模式对今后企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水价构成的成本管理的影响等.揭示了城市供水供销差过大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和供水企业内部改革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M市供水管网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保障管网水质、减少漏失量、降低供水产销差,利用WNW7.0模型软件建立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M市供水管网的DBS分区方案。通过对M市供水管网分区前后水压、水龄的比较,证明了区块化对供水管网水压的均衡、水质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村镇供水与城市供水相比,规模小、管理条件差。由于观念、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村镇供水工程中使用的消毒设备在选型时没有因地制宜,在安装后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持续的使用,一方面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给村镇饮水安全工作留下新的隐患。介绍了村镇供水中常用消毒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最后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多年使用经验提出了村镇供水常用消毒设备的选型方法及运行维护要点,供村镇供水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内供水企业开展了DMA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DMA建设和运行技术管理规范,导致基于DMA的漏损控制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近年来开展了DMA建设和运行全流程技术管理研究,介绍了DMA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阐述了DMA运行的主要内容、漏损控制量化考核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对下一步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侯金霞  严国 《给水排水》2022,(S1):1057-1061
漏损分析与管理系统为智慧水务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对水厂生产、管网区域流量计、大表、远传表和IC卡表等进行在线监控,对水量、产销差等KPI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对数据异常进行实时报警、对大表、远传表等设备进行管理,及时发现漏损,最终达到降低产销差和漏损,提高水务管控能力。通过建设九大分区,降低了公司和各一级分区的产销差,较去年降低了2.93%,同时摸清产销差较大的一级区域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逐级分区,以进一步找到产销差及漏损较大的区域;通过三级DMA小区建设,梳理小区基础资料和户表关系,计算小区产销差,对产销差大的区域及时进行排摸检漏,对夜间流量和日产销差大的小区及时预警,指导漏损工作;对远传表小区实时分析小区产销差和户表数据质量,对上传质量不好、数据异常的表具通知厂家及时维护。寒潮期间,针对夜间流量变化较大区域进行排摸,及时发现漏损并进行了修复。  相似文献   

18.
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其控制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对此均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1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我国于2002年首次制定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管理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科学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常规的模型建设思路都是针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进行建立,建模过程繁琐、周期长、更新维护困难,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结合日趋完善的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监测的城市供水系统分区建模技术,并以实际供水企业的城区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供水管网"分区建模"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然后建立管网水力模型,不仅保证模型的精度,也提升了模型后期更新维护的效率。基于物联网监测的"分区建模"方法已应用于北方某水司管网日常调度和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模型建立和管理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代影君  任崇 《东北水利水电》2010,28(5):34-35,66
计量小区管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供水节水技术,是对供水管网进行主动渗漏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计量小区管理技术对中小城市的供水管网进行了试点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计量小区管理有效确定了供水管网的漏失,并通过DMA供水量平衡演算,评估管网漏失水平,建立DMA模型,提高供水管网管理和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