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卫  任师 《工业工程设计》2021,3(5):101-107
通过纪念包豪斯建校 100周年的契机,促使人们要重新回顾一下我国的近现代设计教育,特别是 1911—2011百年间涌现的设计教育先行者值得研究和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与实地调研以及聚类分析法探讨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驱的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从设计教育的主体“人”的因素和视角回顾“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百年史”或“中国设计教育转型变革史”;以中国近现代为时间线,探究各时期设计教育先行者代表性的设计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为未来设计教育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为中国设计教育开创了先河、奠定了基础,应当结合历史和国情给予他们应有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恒德,材料科学家,新中国核材料科学教育和基础研究的一位开拓者,我国离子束物理冶金学及生物仿生材料的探索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1946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深人学习和研究“中国梦”的实现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卫  吴卫 《湖南包装》2023,(4):185-187+197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回顾辛华泉的构成教学历程与设计教育思想,探析其历史脉络与具体内涵,将其设计教育思想归纳总结为“涵定构成概念,强调学科融合”、“明确构成地位,厘定构成效用”和“提倡分层教学,融合设计与技术”等3个方面。中国构成教学之父辛华泉是中国大陆最早研究现代构成的学者之一,他在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创构成课、编纂形态构成学等各类教材,奠定了中国构成教育的基础,为构成教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构成教学出发探析辛华泉的设计教育思想,对深入认识中国现代构成教育的历史和设计教育发展脉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创新和创业教育是未来包装高等教育的重点,是未来包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以创新和创业知识、创新和创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和创业精神培育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应包括创新和创业精神、创新和创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和创业实践三大部分。创新和创业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对创新人才的影响最早、最久、最深、最远。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前瞻性,重视该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建构,为创新教育培养预备队,为造就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基。  相似文献   

7.
推进教育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并重点对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  相似文献   

9.
尚华 《包装世界》2010,(3):76-78,81
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周宪 《包装世界》2010,(4):52-52,55
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