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洪  李先宁  蔡杰 《化工学报》2014,65(2):718-723
本研究为浅水型湖泊“黑水团”暴发后的应急复氧研制出三套升流循环复氧装置。三种装置均采用气弹释放循环复氧流复氧,分别为Ⅰ封闭曝气型、Ⅱ敞口曝气型、Ⅲ敞填料曝气型装置。小试结果显示Klas指标Ⅲ型比Ⅰ型、Ⅱ型分别高出179%、51%;Qc指标Ⅲ型比Ⅰ型、Ⅱ型分别高出167%、50%;ε指标Ⅲ型比Ⅰ型、Ⅱ型分别高出176%、51%;Ⅲ型装置功率因子E比Ⅰ型、Ⅱ型分别高出29%、50%。中试于太湖边沉藻池中采用模拟“黑水团”的沉藻池水进行实验,中试型Ⅲ型多面球形填料装置可使水深1.8 m,面积200 m2模拟黑臭水体边缘溶氧28 h内恢复到1.69 mg·L-1,供氧效率达到26%,并对水中CODCr、氨氮等的降解具有良好的作用。该设备初步证明可用于类似太湖黑臭团暴发时水体的应急治理领域。  相似文献   

2.
水系统中微生物与碳酸钙混合垢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香琴  刘天庆  王鸿灵  孙相彧 《化工学报》2002,53(12):1247-1252
对模拟工业水系统中荧光假单胞菌与碳酸钙在固体壁面上形成混合垢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碳酸钙饱和程度及主体流速下混合垢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的结垢行为,获得了不同材料表面上混合垢随时间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平均混合垢量少于平均生物垢量;在碳酸钙不饱和水体中,平均混合垢量极少;在碳酸钙饱和水体中,随碳酸钙过饱和程度及主体流速的增大,平均混合垢量减少,混合垢生长的诱导期缩短;非金属表面上的平均混合垢量多于金属表面上的;碳酸钙颗粒首先吸附到材料表面上,然后是微生物的黏附生长;碳酸钙的存在抑制微生物与材料表面的结合,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又抑制了碳酸钙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水系统中微生物与碳酸钙混合垢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由微生物和钙镁 沉积所共同形成的污垢是实际水系统中混合垢的主要成份。对这种混合垢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不仅更接近实际情况,而且可以深入认识微生物与钙镁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垢顺序等结垢的机理问题,并为开发适宜有效的控制混合垢形成的新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发酵罐中培养的荧光假单胞菌以及Na2CO3与CaCl2深液各自按设定流量加入到三极过滤水中以形成模拟工业循环冷却水。将10种由不同固体材料制成的实验件嵌入平行平板流道的底面上,并在不同碳酸钙饱和程度及主体流速下,用称量法测定不同材料表面上形成的混合垢重量,从而获得各种条件下混合垢随时间的生长曲线。荧光假单胞菌和碳酸钙在固体表面上附着过程与沉积的顺序以及混合垢的结构则采用显微摄像技术进行实时观测与记录。结果:聚合物材料上形成的混合垢量明显多于金属材料上的,但在CaCO3饱和程度很高时,这些差异变小。在无壁面加热的条件下,各种材料表面上形成的平均混合垢量随水体中CaCO3饱和程度及流速的增加而减少。研究结果还表明,混合垢的结垢诱导期随流速的增加而缩短。当饱和程度小于1而大于0时,结垢诱导期长于纯生物垢的诱导期。当CaCO3饱和程度大于等于1之后,混合垢的诱导期随CaCO3饱和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混合垢的生长顺序为CaCO3首先沉积到固体表面上,细菌则需要更长的诱导期才附着在壁面上。结论:混合垢在不同固体材料表面上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菌与材料之间的亲和性。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流速及CaCO3饱和程度对混合垢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好氧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特性,对反应器中悬浮生长微生物和附着生长微生物的共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厚度随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而增大;随反应器悬浮状态MLSS的增加而减小,但这些因素对生物膜总量影响不大.生物膜厚度还随反应器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增大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水力剪切作用使生物膜厚度减小.总生物量的增加对COD的去除有利,而NH3-N的去除主要依靠悬浮生长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袁波  兰翔  朱健美  钱泓旭 《当代化工》2017,(11):2393-2396
参考《GB/T 5750.8-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的附录B标准,建立了利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CLEVER)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吸附富集水中多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洗脱,质谱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回收率良好,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焦炭为填料的吸附柱在不同吸附量和氧环境下对磷去除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以揭示进水浓度、供氧方式和供氧量对吸附-生物耦合技术气化除磷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进水P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吸附柱对P的去除效果最好,单日生物降解量、脂磷生物量、脱氢酶活性和比生物活性分别为5.85 mg/d、73.76 nmol/g、4.64μgTF/(g·h)和0.063μgTF/(nmolP·h),进水P浓度过大会导致焦炭上的生物膜过厚,生物活性降低。前半程供气,后半程供气和全程供气时对P的去除率分别为60.44%、65.78%和63.65%。供气速率分别为10、100、300 mL/min和不供气时对P的去除率分别为40.98%、43.98%、39.80%和31.92%。少量供气能提高系统对磷的去除效率,不供气或供气量过大会对部分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对比各个吸附柱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现,有多种微生物被证实具有代谢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作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菌门有Proteobacteria(7.04%~70.33%)、Firmicutes(0.91%~47.13%)、A...  相似文献   

7.
苑卫军  李建胜  秦利生 《玻璃》2009,36(8):21-23
介绍了影响燃烧前发生炉煤气含水量的因素,分析了煤气中的饱和水和机械水含量对煤气燃烧效果的影响,指出煤气中所含的机械水对燃烧的影响较大,在煤气燃烧过程中,饱和水的吸热量仅为机械水吸热量的5%左右,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就燃烧前发生炉煤气含水量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捕除煤气中机械水的工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琴  付盈春 《辽宁化工》2013,42(3):270-271,275
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测试环境、分析方法及布点、采样、分析等环节分析了目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几大因素,并从环境监测过程的实际出发提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染料》2012,40(2):57-58
一、文献部分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着色料所存在的挑战 White D. Proc. 38th Intemat Waterborne,High-Solids, and Powder Coatings Symposium, The Waterborne Symposium, New Orleans, 498-510 (2011)注意到美国加州南部沿岸空气质量管理法和其他环境方针的新规章,强调所销售的着色料要计算其挥发性有机物(VOC)部分来迫使人们使用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0VOC)的着色料。研究了OVOC着色料范围的分散能力,以及在不同基质中的抗粘连性、刷洗性、相容性和着色料添加时的粘度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安宁市生态环境厅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本着“不忘初心,不忘使命”的精神,勇于创新。结合安宁市发展现状,率先建成云南省首个水环境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实现水环境监测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提高水质监测效率,降低监控成本,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环境监测水环境智能实验室可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溯源、调查监测、应急监测、执法调查监测等,为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管理部门准确控制污染、科学控制污染、依法治理污染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优势与作用,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两者协调运行,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静态法分别测定了纯水及无水乙醇在40~60℃和25~45℃的饱和蒸气压。通过lnp对1/T作图和线性回归,求得了相应温度区间的平均摩尔蒸发焓,对比了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分别15.59%与0.49%。表明乙醇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而Antoine方程计算对蒸气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纯水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12,96%,最大偏差为17.75%。纯乙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1.1%,最大偏差为3.36%。表明Antoine方程对纯乙醇测量误差更小,更精确。综合可知,乙醇可替代水作为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理想介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基本职能以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环境监测机构与环境监察机构现状;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常规性和应急性监测工作程序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始终,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察、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才能真正体现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环境监察工作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必须充分利用环境监测的科学资源,发挥监测工作技术的优势,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才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县级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数据准确可靠,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郑建 《四川水泥》2020,(4):341-341
现阶段,人类社会倡导节能环保、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并将两者相结合,使其保持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促进环境监测与监察工作的协调运行与发展。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在环境保护中最大化作用,本文笔者以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展开讨论和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7.
18.
曹凤蕾 《清洗世界》2020,36(2):44-45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已经变为环境问题,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水质环境。水质环境的提升与经济发展有着诸多较为显著的矛盾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极为重视促进经济与水质环境的和谐发展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努力地倡导各类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开展环保工作,避免水质环境造成污染问题出现。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也在加大对于水质环境监测部门的投资力度,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有效保护我国水质环境,掌握水质环境的最新变化动态。从现实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的解决。此次研究主要就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纯度均>97%的磨料级黑SiC、硅粉和SiO2粉为原料,加入临时结合剂,混练15~20 min后,在油压机上压成125 mm×25 mm×25 mm的试样,再将干燥后的生坯在高纯氮气中于1 450℃10 h氮化烧成后,制成了SiO2加入量(w)分别为0、4%、6%、8%、10%的Si2N2O结合SiC试样,以研究SiO2加入量对材料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细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基质中的Si2N2O生成量逐渐增加,Si3N4量逐渐降低;试样的整体结构变得越来越致密,孔洞部位Si2N2O晶体的发育越来越趋于完全。  相似文献   

20.
沈铁孟  黄国强  李凌  李鑫钢 《化工进展》2002,21(Z1):117-120
通过在不饱和土壤中一维通风实验来研究土壤含水量对NAPL与气相传质的影响,NAPL与气相传质系数与Sh、Pe和土壤颗粒的平均直径有关.实验表明NAPL与气相的传质速率受到土壤含水量的限制,在干燥土壤中,通风实验较好地符合局部相平衡,由于NAPL吸附于土壤颗粒中后期有轻微的拖尾现象.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传质速率严重偏离局部相平衡,当含水量达到51.2%时,气相浓度下降得较快并且有长时间的拖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