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期潼关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以来,潼关水量和沙量大幅减少,洪峰少,流量小,历时短,含沙量高。1986-1999年汛期平均水量120亿m^3,比前期减少40%-60%,日平均流量大于3000m^3/s的出现天数和水量均减少90%以上,沙量变化较小,含沙量成倍增加,致使潼关高程汛期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偏小,比非汛期上升偏小0.10m,比建库前汛期平均下降值偏小0.08m,若与控制运用初期相比,则偏小0.30m为了适应入库水和条件的不利变化,水库运用方式多次进行调整和改善,但河床淤积仍较1985年前严重,潼关高程逐上升,尤其1994年以来,入库水沙量在前期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又明显减少,潼闹程居高不下,长期变动在328.00-328.35m之间。  相似文献   

2.
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演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9年11月-2000年10月黄河下游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出库水沙特点,全面研究了下游河道冲淤,床沙粗化,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河热变化,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减淤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就2000年10月-2001年2月向天津紧急供水对减淤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尽管这一时期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为历史最枯,但黄河下游仍减淤2.16亿t,而且未出现大的河势变化及工程险情。  相似文献   

3.
汇流区黄河主流摆动常引起渭河河口位置及汇流方向的变化,下段河道河势随之改变。潼关-大禹渡段主流游荡,河床宽浅,水流分散;大禹渡-灵宝老城段河槽束窄,水流集中,河势以弯道发育为主;灵宝老城--三门峡水库坝前段河势基本稳定。1977年大洪水以来,潼关--大禹渡段河道主流摆动加剧,河槽展宽淤高。大禹渡以下湾道发育,弯曲半径变小,弯道河长增加。由此引起滩岸坍塌,河槽展宽坦化,河床淤积升高,同流量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4.
黄河内蒙古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素珍 《人民黄河》1996,18(9):43-44
  相似文献   

5.
黄河潼关河段冲淤变化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86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的变化、龙门至潼关河段与潼关至大坝河段冲淤变化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门至潼关河段的冲淤受来水沙的影响,为尚程淤积;撞关至大坝河段冲淤主要与入的水沙条件,水库的运用有关。潼关高程受上下游河冲淤的影响,且其变化趋势与上下游河段累冲淤量线升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潼关河床高程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潼关河床在历史时期就是缓慢上升,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加剧了上升速度,潼关河床的升降有多种因素:潼关上下游冲淤变化,干支流来水来沙及其不同组合、库水位变动等,黄河上游龙羊峡等水库的调节作用,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到基本规律,给出估算方法,预估出不同水沙系列的潼关高程发展趋势,有利水沙系列,潼关高程基本稳定,不利水沙系列,将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宝珠寺水电站运行条件下游河床冲淤演变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下游河床冲淤演变规律,指出在左岸堆碴对下游河床淤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连祥  刘浩泰  鲁承阳  高潮 《人民黄河》2001,23(11):20-21,24
汛期潼关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平水期微淤或处于冲淤相对均衡状态。洪水水沙组合情况是决定潼关河床是否发生冲刷的基本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对洪水冲刷产生影响。1974年以来,使河床发生冲刷的洪峰占69%,潼关高程升降值一般小于0.30m,使潼关高程下降0.5m以上的主要是流量大于5000m^3/s的各级含沙量洪峰,使潼关高程上升0.5m以上的,以流量小于5000m^3/s,含沙量大于200kg/m^3的洪峰居多。近期潼关洪峰少,流量小,含沙量高,导致洪水期潼关高程下降值比前期偏小50%左右,是河床逐年淤积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道冲淤特性及河势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来水来沙概况、河道冲淤特性及“揭河底”冲刷,概述了回水淤积末端延伸变化,总结了河道冲淤演变的基本物理模型,详细分析了历史河势摆动变化规律及影响河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河槽平滩宽度和河弯形态关系式.文中对河道整治及航运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在天然情况下,潼关河床高程的变化特点是:汛期下降,非汛期上升;冲积河床纵剖面总朝着动平衡方向发展,河床是缓慢上升的。来自渭河的高含沙量洪水对潼关河床的下降有利,而黄河的高含沙量洪水对潼关河床的下降有利,而黄河的高含沙量洪水则对其下降不利。今后随着流域水利水保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黄河上中游地区水沙来量减少的趋势已定,由此引起的潼关河床高程变化如何,应加紧研究,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了引江济渭工程不同引水方案对渭河下游河道和潼三河段冲淤及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计算方案考虑了1981-1990年的丰水系列和1991-2000年的枯水系列两种水沙条件,汛期引水量分别为30亿m^3、50亿m^3和100亿m^3的不同引江济渭工程规模及5种引水量分配方式。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渭工程的实施对渭河下游河道减淤和潼三河段冲刷及降低潼关高程将产生一定的作用,随着引水量的增加和分配方式的优化,作用将更加明显。当引水量为30亿m^3和50亿m^3、调蓄水库采用汛期月调节(引水量分配方式4)时,计算10年末渭河下游河道由累计性淤积转为累计性冲刷甚至年内冲刷。丰水系列下渭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可分别比无引江济渭工程情况减少1.4334亿m’和1.7034亿m’。潼关高程可分别下降约0.53m和0.97m;枯水系列下渭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可分别比无引江济渭工程情况减少1.3056亿m^3和2.0415亿矗,潼关高程可分别下降约0.83m和1.16m左右;丰水系列所需调蓄库容比枯水系列的大。相应于引水量为30亿矗和50亿m^3,丰水系列所需调蓄水库库容分别为4.42亿m^3和5.59亿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水沙条件变化对大湖口河冲淤特性的影响,基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典型年份洪、中、枯不同水沙条件下该河段冲淤情况,分析泥沙冲淤及河势变化。结果表明:大湖口河原始冲淤表现为第一、二、四段淤积,第三段冲刷,但水沙条件的变化,使得大湖口河河床冲淤整体呈现出上淤下冲的态势,河道断面冲淤表现为左淤右冲,冲淤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大湖口河将逐渐向单一、弯曲性河道演变,从而对大湖口河的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泥沙输移量巨大,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势必危及河道防洪安全,因此及时对河道清淤,同时加固大堤,是黄河治理势在必行的工作,目前在黄河下游进行的机淤固堤(淤临淤背)就是有效地排除大堤隐患、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针对黄河机淤固堤工程特点,对这项重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如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对提高机淤固堤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16.
黄河宁夏平罗四排口“Ω”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的实施, 引发了该段河道河床边界条件的剧烈改变。为了掌握工程运行后该段人工开挖引河中水流运动、泥沙运移以及河床迁移演变的发育、演化规律, 项目组多次赴平罗黄 河四排口进行现场考察与实地取样、测量。根据所研究河段初始地形、流场分布情况以及初步预测的河床变形规律布设了一系列淤积测验断面, 随后多次对其展开现场实测, 得到了该段河道的河床演变规律、悬移质泥沙粒径和含沙量的分布情况与岸边丁坝影响下河道主流的演进变化规律。依据实测结果计算、分析了工程运行初期河床的平均冲淤变化程度( 1.6077 m) 和河段整体冲刷量( 356.4908万 m3)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固丁坝群后左岸岸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相似文献   

18.
高含沙洪水造床规律及河相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黄河实测资料,并结合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造床规律,河相关系及高含沙洪水期窄深河槽演变过程,明确指出:高含沙洪水期形成的窄深河槽难以长久维持下去,而且高含沙洪水形成的窄深河槽是以前期河床的严重淤积为代价的,对河道的破坏作用惨重。如何小浪底水库采用高含沙洪水加大排沙入海的运用方式可能会对下游河道的演变和下游防洪带来很多不利利的影响,对此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9.
潼关高程[潼关(六)断面1000m^3/s流量相应水位]关系着渭河下游防洪和三门峡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由于影响潼关高程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来改善或降低潼关高程.通过对1993年和2001年东垆湾道两次自然裁弯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东垆湾裁弯之后,可以增大局部比降,对裁湾上段河道的冲刷有明显作用,对潼关高程产生有利影响、2002年10月份东垆湾再次发生自然裁弯,根据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历年水库溯源冲刷的实测资料分析,若维持目前裁弯后的流路,经过一个汛期水库降低水位运用,在较为有利的水沙条件下,裁弯使潼关高程大约可降低0.12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减淤运用方式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库具有126.5亿m~3库容,除41亿m~3库容供防洪、防凌和重复兴利运用外,剩余的库容进行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根据小浪底水库的开发任务,本文分析了水库减淤运用方式的形成条件,研究了减淤运用方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度运用措施。在各种来水来沙组合下,不考虑非汛期人造洪峰,水库50年内平均减淤效益相当于下游河道20年不淤。减淤作用主要在前20年,以后水库长期运用,调水调沙,继续为下游河道减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