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铅笔裤穿着中存在的腰、臀、裆、腿紧绷、露臀等影响舒适美观的问题,通过对弹性铅笔裤成品尺寸及制板方法的分析,提出以人体体型为依据,科学选配裤装结构关键部位的数据,从铅笔裤的松量设计、腰臀差和后臀部的结构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颈部服装压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选取15名青年女性为实验对象,测量其穿着不同领宽的针织高领衫时的服装压值,结合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主观评价的方法,探讨人体感觉舒适的压力阈值.研究认为:颈部受压与穿着舒适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人体颈部压力舒适阈值为1.046 kPa,超过1.258 kPa时人体将感觉不适.  相似文献   

3.
合体裤结构参数的调整及结构设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体裤由于裤片无省、无裥,结构中腰臀差的解决非常困难,固合体裤结构设计的重点及难点之处是腰臀差的解决。此次研究在分析人体体形特征及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将影响合体裤腰臀部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将腰臀差充分处理好,使之与人体体型完全吻合。再通过学习合体裤的结构设计规律,使我们在服装生产打板实际变化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人性化的服装,根据近几年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有限元方法和智能算法等数字化模拟在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对比了服装压的测量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人体与服装压力关系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07式作训服肩背压迫感和束缚感较大的问题,通过背部加入对称褶裥、腋下嵌入椭圆形袖裆、装袖改为插肩袖及拼入针织衣片的变化设计正交试验,制作5款作训服.测试不同动作下作训服肩背部主客观压力,利用AHP方法将主客观数据综合分析,探讨作训服肩背部结构设计对压力的影响及衣内空间与压力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袖裆、袖型、后背褶裥3种结构设计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肩背压迫感和束缚感,减小肩背服装压;袖型设计使肩背压力波动最大;针织袖档、针织后背褶裥及装袖结构的作训服肩背压力舒适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服装接触舒适性与其织物手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贴身服用面料的主观接触舒适性和手感的检验,以及对面料客观物理机械性能的测量,综合评价了它们与服装接触舒适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客观测得的手感都与接触舒适显著相关,并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建立了4个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的模型:由冷暖感、接触痒感、局部压迫感、接触粘附感及湿冷感等5种舒适感知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由16项主观手感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由KES测得的16项客观手感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以及由主客观测得的显著因子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要求裤装不仅美观,更要穿着舒适.传统的裤装结构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此本文以贴体女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下体特征,获取了人体与裤装结构因子的影响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平面结构设计及样裤制作,完成了贴体女裤结构因子组合的影响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合体服装的生产和理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且为实现裤装MTM生产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首先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人们对合体裤提臀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臀突感、臀下以及臀后与人体的贴合度上;其后对6款样裤进行了拓版,得到影响提臀效果的结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用实验法得出结果:在合体裤制版参数常用取值范围内,总裆宽越小,后上裆倾斜角越大,前后裆宽比越小,裤子的提臀效果越好;通过美观性与舒适性的评价,得出兼顾两者的参数配置.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大学生军训服背部牵制感与压迫感,提高穿着舒适性,对大学生军训服的袖型、袖片数量及背省进行设计组合,制作6款样衣进行正交试验,以受试者在规定动作下的客观压力值,结合主观调研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客观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军训服压力舒适性最大的设计因素及动作。结果表明:圆装袖、1片袖及有背省的设计组合可以有效缓解军训服背部牵制感和压迫感,减少背部压力,提高穿着舒适性。其中,背省因素在3个因素中服装压力值极差最大,对军训服背部压力舒适性影响程度更显著。而规定动作中双手前平举这一动作所占权重最高,在6个规定动作中对军训服背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对人体腰节以下的体型特征、人体动态状态下与裤子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剖析,探讨现代低腰紧身裤关键部位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穿着中存在的露臀、夹裆等既不美观又影响舒适性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非均匀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农村冬季住宅室内热舒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6户关中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物理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以问卷方式对居民的基本情况和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该地区居民冬季的热中性温度为11.7℃,热期望温度为12.7℃,冬季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的下限为8.0℃.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吹风环境下人体生理、心理热舒适实验。统计分析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吹风使人体生理参数及热感觉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且下降的程度与其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有关,相同风速下,空气温度越低,下降程度越大。但当空气温度达到约34℃时,吹风对人体生理参数基本无影响,但对热感觉仍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加强空气流动可在一定程度改善人体热舒适性,但是这种改善是有限制的,空气温度过高、风速太大或长时间吹风都可能会导致人体不舒适。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20名处于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受试者的热感觉和风速期望随空气流速变化的情况,进而分析了不同大气压力环境中,空气流速对用风速期望进行评价的吹风感和人体平均热感觉(MTS)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气压环境下人体对空气流速变化的感觉不如常压下敏感,人体在较高温度下对风速变化的感觉不如较低温度下敏感.在20-22℃时,低气压环境下微风速(〈0.2 m/s)范围内的风速变化对身着厚重衣物的受试者的热感觉影响十分微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的室外热舒适情况,选取合肥地区进行研究,在合肥市某高校采取现场环境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秋冬两季室外人群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了温度、风速、湿度与太阳辐射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程度的排序,以及各参数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比重,分析了主观热舒适影响比重与期望,讨论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关系,探究了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引入PET和SET*预测热感觉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受访者对室外环境热舒适性整体可接受度较高,而秋季高于冬季,其中面部对受访者主观热舒适影响最大。影响室外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主要为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小。在秋季,受访者热舒适与热感觉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在冬季则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秋季的变化远强于冬季。  相似文献   

16.
通过泳装面料的伸长拉伸回复性实验和泳装压力测试,得到锦/氨面料经纬向弹性回复率与服装压线性相关.研究发现: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加,织物经向和纬向弹性回复率也增大,而泳装服装压减小.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得到各部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服装压舒适范围,借助泳装各部位宽裕量与服装压的函数关系,通过确定各部位服装压舒适范围来求解宽裕量的舒适范围.由各号型女体围度得到泳装各部位尺寸舒适范围,达到泳装尺寸优化.  相似文献   

17.
人或组织的压力是指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或者组织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压力不是完全的只有负面影响,其表现可以分为消极的表现和积极的表现。关于压力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环境压力源、组织压力源和个人压力源这三种所引起的。要进行压力管理,需要我们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压互感器内压力变化进行了实际测量与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室中温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际模拟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认为将互感器内压力参量引进状态诊断技术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合成用介质的传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对比,对叶腊石、滑石、氯化钠等金刚石生长用传压介质的传压效果与传压性能,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在金刚石合成或生长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当压机的油压相同,即总压力相同时,反应腔内的压力由于传压管的材质不同,而有差别,最大可达18%;而当室温时,为得到反应腔内5.5(GPa)的同等压力,由于传压管的材质不同,压机的油压差别可达6%。可见,材质的传压性能,由材质而不同;还随温度有变化。这一结果,对金刚石等高压合成与多晶体烧结所用传压介质的选择,以及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