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一栋16层办公楼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层间隔震的不同隔震层位置对其减震效果的影响,使用CSIETABS三维非线性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各不同隔震层位置对应的隔震后模态质量参与系数以及层间剪力、绝对加速度、层间位移角包络图.发现如果将隔震支座布置在基础隔震时的层间剪力最大层,同时限制住下部子结构层间剪力,将得到比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平面不规则大底盘单塔楼进行隔震分析,分别将层间隔震支座及基础隔震支座应用于此类结构,分别建立层间隔震及基础隔震以及传统的抗震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单塔楼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楼层剪力,层间位移以及楼层加速度对比,表明采用隔震装置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同时表明由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所导致的扭转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特性提出将阻尼器安装在框架结构底部楼层的优化布置策略。首先通过计算场地特征频率ω与减震结构底部隔震层固有频率ωn的比值初步确定结构底部安装阻尼器的楼层数;随后针对减震结构层间位移容许值,通过几次简单的试算即可最终确定所需的阻尼器数量及其安装位置。采用Etabs和Perform-3D两种分析软件,选取2条实际强震纪录和1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对一栋10层的减震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在底部楼层安装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具备与基础隔震体系类似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窑尾结构设备质量大、结构高的特点,提出通过对窑尾结构主要设备支座处设置隔震支座,达到对窑尾结构消能减震的目的。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传统的窑尾结构模型和设置隔震支座后的窑尾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设备隔震方法对窑尾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控制效果,窑尾结构的基底总剪力、各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均有明显减小,为同类上部荷载较大的工业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能减震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层间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混合运用在大底盘框架结构中,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10层大底盘单塔框架结构进行实例分析,分别建立结构的层间隔震模型和混合减震模型以及通常情况下的抗震结构模型,并分别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层间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相对加速度的对比,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混合减震结构的减震性能,还可了解到一些非常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型钢混凝土构件是指在混凝土里安置型钢并配少量纵筋的组合构件。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型钢混凝土抗震结构和采用了隔震技术的型钢混凝土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型钢混凝土抗震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层间位移角、顶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分析得出隔震技术在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7.
对于砌体结构提出具体的加层减震措施.由于在该程序中无现成的单元来模拟隔震层,根据程序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本质,用组合单元和约束条件来模拟隔震层.隔震层采用双线性库仑摩擦阻尼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恢复力模型.用程序针对一栋4层砌体结构直接加层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该房屋直接加层各层的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得出各层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曲线.对该房屋加层减震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加层减震结构各层的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得出加层减震结构各层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曲线.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某六层框架复合隔震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一般抗震结构、纯夹层橡胶隔震结构和复合隔震结构三种方案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从分析结果得出纯橡胶隔震结构和复合隔震结构有明显的隔震、减震效果。复合隔震结构从结构的造价和抗震安全度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这对复合隔震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框架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某六层框架复合隔震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一般抗震结构、纯夹层橡胶隔震结构和复合隔震结构三种方案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从分析结果得出纯橡胶隔震结构和复合隔震结构有明显的隔震、减震效果。复合隔震结构从结构的造价和抗震安全度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这对复合隔震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推导出层间隔震结构的结构动力模型,采用将地震学中低频模拟方法和工程学中高频模拟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功率谱模型,来模拟地震地面运动功率谱。其次用虚拟激励法进行层间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文末对一个20层的层间隔震框架作数值模拟,探讨了隔震层设置在不同层时,对结构层间位移随机响应的影响,通过各种综合因素的比较,而获得隔震层设置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1.
简支梁桥铅芯橡胶支座减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座4×40 m 简支 T 形梁桥为例,对常规非隔震设计的板式橡胶支座和减隔震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LRB)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2种支座设计下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采用隔震设计后桥梁结构内力、位移响应与非隔震设计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一致前提下,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参数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设计的桥梁可以延长结构的周期;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铅芯橡胶支座可以大幅度减小各墩墩底剪力及墩底弯矩,各墩所受地震力重新合理分配且受力趋于平衡;同时在减隔震设计中,只考虑增大铅芯橡胶支座的型号反而会给桥梁下部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保博物馆内文物的防震安全,首先,提出了两种新型滑板型文物隔震支座,分别为固定刚度支座和变刚度支座。其次,建立了对应的“支座-展柜”系统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并提取某博物馆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的楼层波,进行“支座-展柜”模型的时程分析,研究两种文物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适用性,并完成支座设计。结果表明:滑板型文物隔震支座可同时实现XY 两方向的隔震,同时,变刚度支座还可实现文物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隔震目的;固定刚度支座和变刚度支座在隔震楼层波下的平均隔震效果约为60%、80%,非隔震楼层波下的平均隔震效果约为90%、95%;变刚度支座的隔震效果优于固定刚度支座。最后,得到了两种新型滑板型文物隔震支座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可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叠层橡胶支座特性对巨——子结构减震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虑叠层橡胶支座和巨-子控制结构体系的非线性特性及相互影响,建立了结构体系模型,并通过改变叠层橡胶支座刚度、阻尼等动力参数,进行巨-子控制结构体系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对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的巨-子控制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叠层橡胶支座的刚度、阻尼等动力特性对应用叠层橡胶支座巨-子控制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Ⅲ类场地的15万m3立式圆柱形浮顶储罐为例,在储罐底部安装滚动隔震装置,输入Kobe地震波、汶川地震波和集集地震的2条地震波共4条近断层地震波,采用时程分析中的Wilson-θ法,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储罐在传统抗震和隔震时的基底剪力、基底弯矩和晃动波高,研究滚动隔震储罐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减震效果;通过设置不同的隔震层阻尼比来研究隔震层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结果表明:基底滚动隔震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储罐的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但对晃动波高的减震效果不太理想;隔震层上下层之间的层间位移差异较大,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滚动隔震装置失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隔震层的设置位置对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一底盘为3层、塔楼为8层的隔震结构模型为背景,分别将隔震层设置在基础、底盘1层和3层柱顶、塔楼1层柱底和柱顶,由此建立5个隔震结构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抗震结构,5种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都有显著的降低,随着隔震层位置的升高,层间隔震结构隔震效果逐渐降低;与隔震层直接相连的下支墩独立柱的层间位移都出现放大的现象;大底盘隔震结构首层的层间位移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连续板桥竖向隔震的弹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桥梁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提出竖向隔震的思想,首先分析了桥梁竖向隔震的减震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装置并确定了其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参数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一座三跨连续板桥三维模型,分析了在El-centro波竖向分量9度小震作用下装置的竖向隔震效果,并研究了竖向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对竖向隔震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三向隔震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竖向地震动力响应,竖向隔震效果随粘滞阻尼系数的增大而增加,但阻尼系数存在一个较优值.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复合隔震技术的需要,在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水平-竖向复合隔震墩,其能同时有效减轻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介绍了该隔震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并以刚体质量块代替刚度较大的砌体建筑物,对水平-竖向复合隔震墩进行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结果表明,此复合隔震装置吸收了大部分地震能量,减震效果明显且造价低廉,适合于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了利用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优化方法设计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平台结构,为实际工程利用磁流变阻尼器为结构减振设计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ANSYS软件提供的结构刚度矩阵庞大,不易进行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提炼出简化计算模型,基于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磁流变阻尼隔振系统,进行了冰激振动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磁流变阻尼智能振动控制反应分析.结果 该平台半主动磁流变阻尼隔振体系对导管架端帽处最大位移和甲板处最大加速度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隔振层位移满足采油工艺要求.结论 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平台结构半主动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体系是较好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双参数立式储罐隔震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贮存液体的立式储罐在受到外激力作用时,晃动和液固耦联振动可以分别考虑,且刚性质量脉冲所产生的动效应可以忽略,所以抗震设计时,晃动(对流质量)控制储罐的波高设计,耦联振动控制储罐的基底弯矩和轴向应力设计.基于这一思想,对大型立式钢制储罐的隔震设计问题,提出了考虑晃动和液固耦联振动双约束下的储罐隔震设计方法.数值分析表明,理想的隔震园频率为2~3 rad/s,在阻尼比为0.1时,对于不同容积储罐在不同场地的情况下,其隔震减震效果均达40%以上.增大隔震阻尼比,可提高减震效果,但考虑工程应用实际,隔震阻尼比宜取0.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