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9)
<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丰富情感,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会更近,学生就能大胆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以及情感的深刻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一、走进情境,体验情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
<正>语文是一门最具审美性、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活泼愉快地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引领的角度,积极诱发学生的课堂激情,并使之持续。优秀教师的课堂无不是生机盎然,意趣频出。这是一种教学激情,更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给他们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语文以前称之为国文,是继承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以及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学习的独特喜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6)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科知识教学任务,更承担着情感培养、文化传承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重要影响。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蕴藏着很多情感因素,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从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的剖析开始,再到深刻分析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每节课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要实现对学生高尚情操与美好心灵的全面培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分析解读文章时,要重视人文情怀的渗透,通过构建和谐情感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与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5)
学习语文需要带着思想与情感,需要从语言文字背后找出其中蕴藏深刻的道理,感受"力透纸背"的意义。语文作为一种研究语言交际性和文字表达性的学科,应该鼓励学生从文字背后去找出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内涵。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点滴中,升华学生的语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批阅作文也成了教师最头疼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捕捉情感;要适时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要注重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要重视作文评价,与学生心灵对话,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学习十分重要。把准互动时机才能让互动学习更高效。教师要基于文本落点、生生互动发生点、情感落点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效对话和互动交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际上,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接受熏陶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深入文本解读,感受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生语文"的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心随文动,将"共生语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结合,注重人文性课堂的构建,这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面对新的教学发展形势,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人文性课堂的构建提升教学质量。先就课改下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构建的作用和目标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对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现状以及构建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期望能从理论层面的深化研究,为实际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正>散文有美文之称,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很多经典名家散文,也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载体。散文往往借写景抒发情感,借描写事物表达观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始终围绕一个"情"字展开。因此,在教学散文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悟散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体悟散文的情感呢?先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散文教学中情感体悟的优化策略。一、结合时代背景,体悟作品情感一篇文章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情感的牵引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7)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要善于为自己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2)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须我们规范口语训练的要求,同时赋予大量的课堂实践。教师也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语文口语使用的频率,并且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口语训练方法,用风趣的形式和变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表达自己,从而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提倡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张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教师应逐渐摆脱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以合作探究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应用中培养学生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4)
<正>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的帮助来让学生对于课堂有基础了解能力,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主动学习。顺应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注重实践能力,通过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把实践活动引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工作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阅读训练目标,还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力争做到阅读与理解同步,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知识,信息领悟人文思想的能力,使学生情感受到陶冶和教育。那么,怎样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9)
小学语文是充满活力与情感的学科,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展示,尽情表现,尽情表达。为此,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引导,善于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4)
<正>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当中,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味,这三个字虽然简单朴实,但是内涵却十分厚重,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味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具备的一种特点和整体美,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上语文味的生成,并采用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让小学语文课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