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8)
<正>根据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文件精神【聊教字[2009](113号)】,全市各中小学校纷纷响应这一号召,按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拉开了教学改革的序幕。1.快乐求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导为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学导为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正>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中懂得做人,感受快乐,体验成功,这也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模式,让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教师要做到几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要想紧跟改革的步伐,唯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导学案。文章主要是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为例探讨新授课导学案编制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传统"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的软件编程类的课程授课需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大学生软件编程课程学习特点的教学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精彩展示——巩固练习——自我测评——评价反思"这一符合认知规律且突显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合作解决学习困难。教师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8):133-134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授课为教学方式,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针对"中药药剂学"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的需要,以及PBL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优点,通过"选取对象、分配角色、确定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和探讨、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与评价"等方面对"中药药剂学"以及"PBL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推进,初中美术的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导的"学",而这个转变便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和情感地对美术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学习。教师应如何为学生创造快乐的美术学习环境呢?下文,笔者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0)
<正>本人理解的"主体参与型"课堂就是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获取知识"转为"探究知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以开发,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理解的基础之上,我对"主体参与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也作了一些教学实践。一、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关注学法指导、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改变以往"包办"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