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
樊浩教授基于"现实的伦理"和"伦理的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的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和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的"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的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的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的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
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的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超越,它所内蕴的"从实体性出发"的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的道德弊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5)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快餐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围绕中国山水画讨论艺术自由的合理性,浅析中国艺术与伦理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91-92
精神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它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又通过人头脑的内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指导人的活动,属人的特性,决定了精神的伦理存在。苏区精神这一伦理存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在开展苏区执政实践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是苏区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从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伦理目标、政治伦理规范维度来揭示苏区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也就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韦伯"天职观"内生于对"上帝"的崇敬和对"来世幸福"的渴望,个人终其一生奉献于内心所信仰的"天职",不为外界所左右,其所倡导之稳定的内心信念,造就了德国教师甘于寂寞、忠于学术的性格和职业态度。本文阐释了我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倾向于将道德水平的发展完全交由个体的自我磨砺,但个人在充分的道德选择自由下是否自主进行道德修炼完全依赖自身的道德志向和追求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由此导致教师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充满的不确定性。本文论述了"天职观"之于培养教师内在的信念系统、建设"超凡魅力型"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观点,以及有助于我国教师完善专业伦理精神,更好地履行教师使命之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历史的车轮都片刻不停地向前滚动,然而,只有西方孕育现代资本主义。除了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地域差异外,宗教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马克斯·韦伯正是从宗教的视角,自成一派,论证了资本主义精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性。但是,笔者认为,来源于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矛盾,使得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并非就真的是资本主义之精神。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的“奶酪”与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经元 《规划师》2002,18(7):5-7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谈起,剖析了当前规划行业中有些规划师为获取“奶酪”不顾道德、伦理的社会病态,重新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劳动光荣的优良品质,提倡善待自然、循环生产、适度消费和人人平等的处事之道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90-95
侗族的历史发展相对滞后,对历史现象的把握没有规律性的理论形态知识。历史观是通过"雾生""卵生""傍生""投生"这样的文化阐释中反映出来,涉及了创世、人类诞生、人类本质和终极关怀的推测和叙述。由于这种理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支撑着侗族生态伦理的建构和实践。首先,侗族把人看成是"栖居"于自然之中的一分子,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其次,"投生"的物种交叉循环设定,使自然界中"异类"包含着"同类",有力支持人与自然物之间给出的亲缘性价值关系的设定,限制相应的物种伤害性利用,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其三,"投生"转世中物种身份性的业缘差异追求,形成向善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并投向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148-149
<正>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的"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的机会,"学术自传"的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的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的,学术乃是"人"的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的呈现和"人"之"命"的轨迹,是"生"之"学"与"命"之"术",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负面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正面教育的挫折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者往往不敢或者忽略使用负面教育手段,致使负面教育陷入转移、弱化和被抛弃的境地,从而使得教育趋于软弱无力。本文在进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呈现负面教育的缺失,教育意义及其伦理价值,即体现对儿童伦理主体的尊重,恢复建设儿童因教育而培养的正义感,理性生活启发主体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而其精神将直接奠定他的文明脉络.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几千年来一直发潜德之幽光.影响着世界大文明的进程。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一直以“天人合一”的精神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艺术也不例外如琴棋书画等领域.中国是“无”所为而为之的境界,视觉手法只是引导人们去思考的方式齐白石画虾.  相似文献   

13.
袁忠 《华中建筑》2009,27(8):9-13
该文从我国建筑文化的研究历程出发,回顾了中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历次活动经历,指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一书在中国建筑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文库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4)
当代欧美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目前正处于理论建设的开放性阶段,本文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该批评理论在伦理与美学方面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
伦理道德的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的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的统一。黑格尔所建立的"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现象学",揭示了伦理道德的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史的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的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的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的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的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的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对国家权力"为政以德"的道德诉求和对财富"为富不仁"的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的道德警惕和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的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的超越,三者构成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6.
17.
《Planning》2013,(11)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肯定生命,肯定现实生活,提倡解放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在酒神精神的影响下人们才可以释放自己的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创作,奇怪的是,这种"酒神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酒,作为一种食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但它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尼采用酒神精神来对生命和个体进行肯定,作为其哲学的核心思想,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里,诗歌、绘画、书法等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酒"的踪影。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本文通过对尼采哲学体系中酒神精神的解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酒"所扮演的角色,来分析一下酒神精神背后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力量以及中西方文化为何对"酒"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马越  陈伟新 《华中建筑》2011,29(11):5-7
文章阐释了影响当代建筑至深的哲学理念,剖析了从哲学思想到普利策建筑奖所展现的建筑创作宗旨,延展到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价值取向的反思,探讨中国建筑创作专业精神的构建,冀望中国建筑作品能够具有恒久的建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有丰富的伦理意涵,其中既包括从个人层面论述作为主体的人的终极价值,亦有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的清晰定义,更提出人类新型交往模式的逻辑渊源。本文从伦理根基、伦理延伸、伦理要求三个层面出发,探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内在伦理框架,以分析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最早的一批中国的雕塑留学生,他们之中著名的有:李金发、江小鹣、刘开渠、张充仁、滑田友等。他们均在欧洲接受了严格的雕塑教育,具备了深厚的写实雕塑功底。回国后,他们用所学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现代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然而,他们回国后所做的事业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