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3,(19)
在现今,我们仍然被很多原有的事物固化,从小到大接收到的事物信息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做艺术更是如此,如果是单一的思考方式会局限我们的想象力,使想象力萎缩,一直局限于一个成规,而无法去打破它。为什么看到红十字我们会认为它只是一个医院的符号呢?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掉由于一个符号所带来的固化结果。本文从现今的大众表象来叙述了现今的艺术符号化现象,但是作为艺术家来说,因该要打破思想格局。艺术工作就是一种解符号化,也就是将物品的符号化松绑。艺术需要有创造性,而创造需要想象力,想象力需要过观察,观察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的麻木接收信息,认定信息。生活中一些符号化的东西的确指引我们,命令我们该怎么做,引导我们该如何做,警告我们不能做。这些硬性的符号化东西让我们有了条件上的反射。肢体先于大脑行动。可是艺术上如果将这些符号化的东西过度了,那么它就只是看图说话,只会伤害了艺术,使艺术停滞不前,使艺术家自己缺乏想象力,作品缺乏表现力,创造性,整个艺术市场逐渐变得单一,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态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一个简单又复杂,清楚又含混,明确又模糊的概念。”它涵盖了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丑、崇高、戏剧性及其他的美的特征的共同点。美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据,是美的事物和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城市形态美学研究的”城市”不仅是静止的客体对象,包括建筑、景观、各种生活现象,更要研究活动的城市主体——即作为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所以,城市形态美学研究的是城市人的审美意识及其活动状态,研究城市人的审美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表现的具有何种的美学价值,并可能向何种方向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并且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陶瓷之美包括科学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因此陶瓷艺术备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为了能够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就需要对陶瓷艺术的科学美、生活美、艺术美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建筑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少雯 《建筑》2001,(4):44-45
20世纪 ,随着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的高度发展 ,使得人们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 ,如何创造适合现代生活 ,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需要的高质量的室内环境是一个尖锐、迫切、全新的课题。正确理解和运用环境对人的限定及指导作用 ,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宜人的、惬意的环境来。环境在哲学领域内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因而无论你如何看待身边的环境 ,他总是如影随形地伴随左右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研究始于 60年代 ,随着多元化思想的流传 ,环境研究在其影响下也揭示了环境问题正是世…  相似文献   

5.
《园林》2006,(3)
现代花艺的创作观各人不同。很多人认为现代花艺是一种很高深的艺术形式,非一般人所为,甚至有些花艺设计师也对此有所误解,创作花艺作品时一味追求繁杂、大型的表现形式。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需要的都是和谐的美,无论是建筑、服装还是音乐,都需要融合在社会生活中,成为生活环境的特色文化,而不在于它的形式与大小。当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从容应对事物之时,也许会挤出一些自由空间作为娱乐和修身养性之用。此时,选用的插花表现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根的艺术是生根于泥土的艺术,它来源于自然,经过人工的雕琢,又高于自然,是一种天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的艺术。它不同于木雕艺术,不求通体雕刻,更注重尊重自然、依赖自然,从而天然成趣,体现深远的意境。文章主要通过根艺作品的抽象美、根艺创作者如何实现抽象美以及观赏者如何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这三个层次阐述根艺的大美无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艺术与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设计的核心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出更多、更美、更和谐的空间,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浪漫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其形式创造的跨度极具挑战性。因此,笔者拟从浪漫的含义、表现形态、视觉元素的构成、视觉元素的表现和在家装中的运用五个方面对浪漫进行诠释,对浪漫与浪漫家装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探讨其概念、设计手法、表达方式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情境创设、社会实践、艺术熏陶等形式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鉴别美、崇尚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就单纯的语文教学过程,如何来组织实施美育渗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美育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的美育素质、鉴赏水平、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诗歌的意境是美的艺术创造,诗歌的鉴赏也是艺术的审美活动。审美素质教育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因此,古诗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文章通过对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的简单描述,对如何更好地让美术回归生活,让美术教育适应幼儿实际需要做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试一试     
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生活之美,它需要不懈的努力,执追求,更需要用美感去捕捉,用智慧来创造。每当流览商场,工艺品商店,琳琅满目的装饰品,艺术使你目不暇接,但你若真想挑选一件自己喜爱的小摆设,感到造型、色彩、情趣等不尽人意,因而难免败兴而归。现代化的流水生产,容易使商品失去个性,不能满足人异标新,表现自我的欲望,为此,不妨用自己的手和脑造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12.
艺术和艺术设计是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发展的门类,同属于艺术创造活动,它们最根本的都是满足人对美的需求。有人这样理解:“艺术是我,设计是他。”其意思强调了“艺术”的自我意识,创造意识,个性意识的意义。而“设计”的技术性、工业性、协作性更体现了“他”者的意义和产业的意义。不管是“我”还是“他”,不是两样个体,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7)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该文作者试图结合台州的自然风光,以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山水画的兴趣,开展山水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发现美,在欣赏、探究中感悟美,在绘画交流中创造美,让山水画教学在学生的发现、感悟、创造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沈福煦  刘庭凤 《园林》2008,(12):82-93
中国,是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她创造了美仑美奂的物质文明和世所罕见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美的生活境域。中国古典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园,在中国古代的造园家看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没有森严的界限,人在城市中仍得享山林之趣,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正由于古人有这样的生活理想,所以才有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及造园技术的产物,而且也是蕴涵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各门艺术,组成浓郁而又精致的新的艺术,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每一座古典园林都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永久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4)
每个人,一定有自己对事物不同的感受,他们观察自然一定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以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微不足道就变成了意味深长,小草可以哭泣,花儿可以微笑,太阳会变得暴戾,清风也可以很势利,微笑也可见丑恶。被主观心灵感受了再融入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文字便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无生命的静物就变成了富有情感的东西。用心灵感知事物,用生命体味事物,事物因此就有了人的生命、拥有了人的情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把生活中拥有生命情感体验的自然书写出来。  相似文献   

16.
钟方 《城市住宅》2010,(7):70-72
一件美伦美奂的艺术品,的确可能会让原本空白呆板的空间变得生动鲜活,也可能会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变得更有味道和情趣。但如果和住宅中原有的家具陈设以及硬装搭配在一起的时候,或许它就变得格格不入。我们应该是先有生活,然后再寻求艺术。要用艺术来装点生活,而不能被艺术绑架了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是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不能使用的东西、无用的东西,占用有限的资源空间,又脏又乱,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一个是美丽的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是在有限的空间创作的雕塑,师法造化,以机器为蓝本,采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达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上,我们讲究留白;建筑中,移步换景也能引出心动的美丽:提炼到最终的人生里,我们就自然地生活下去,充满简单的幸福与快乐。但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物质选择、娱乐方式的丰富导致积累的杂物和欲望越来越多,"清静无为,淡泊明志"和"一箪食一瓢饮"这种老庄之道的构想,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现代人和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难道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期灵感决定带着这种疑问和思考,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概念——断舍离。所谓"断舍离",最初由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掉没用的部分,和离开对事物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周易》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献典精之一,《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以及"天人合一"、"立象尽意"、和"阴阳刚柔之美"的阐述,成为美学史上标新立异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论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更全面的认识宇宙,创造和谐,美满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莫把美视为艺术的存在,艺术是人的主观作用下被赋予的观念性的解释。艺术的定义本身很宽泛,但在意识和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定义变得严格而残酷。通过审美体验我们进一步感受艺术的界限,尽力挖掘蕴藏在艺术中的精髓,并用作者所表达的艺术形态和意识来服务社会。莫把美视为艺术的存在,艺术是对形象的抽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是情感的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不仅需要观念上的环境,也需要特定的语境和社会经济基础来配合,社会制度的层次决定了艺术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