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简要阐述了总督官邸的选址,从平立面布置、室内装饰、建筑技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对青岛德租时期总督官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建筑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总督官邸对当前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2007年“德中同行”活动中,南京工业大学与德国莱比锡应用科学大学联合设计教学项目—“竹子的森林”的方案甄选和实施过程,分析了竹材的性能,探索了竹构建筑的建构方式,展现了竹构建筑独特的形态,旨在重新认识并利用竹子这一我国传统的绿色建筑材料,为未来绿色建筑的建造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8)
设计师的"德"对设计活动的进行有重要影响。诚然,设计理论在其所涉及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活动的工作效率,为设计创意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设计结果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于设计师的"德",没有在设计上表现出来。如何使设计师的"德"对设计产生更好的影响是艺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设计在满足以往以形态和色彩为重点的设计要求的同时,设计师的"德"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是从《礼记》中看"德"对设计的重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肖汉江  雷莹 《规划师》2011,27(4):109-113
中央商务区(CBD)是指城市中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如果只能用两种颜色描绘2008年,我选择红与黑。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两个建筑作品的分析出发,试图探讨城市因素对其建筑形式的影响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诗雅  张斌  朱杰 《华中建筑》2014,(12):51-55
从心理学感知理论出发研究民族旅游村寨空间形态,通过美学、功能、人文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确立了特色性、丰富性、整体感、舒适感、易识别性、独特感、真实性、归属感八项标准。以湘西德夯苗寨作为实证研究,对比分析游客和居民的感知态度,提出了增加标志物、丰富旅游项目、增强独特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永乐 《华中建筑》2008,26(11):24-28
该文从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两个建筑作品的分析出发,试图探讨城市因素对其建筑形式的影响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陆林 《城市建筑》2012,(6):23-25
在当下国内的建筑实践中,习惯的认识是只有运用了某些时髦的新材料,方才是在建筑设计中"表现"了材料。材料之于建筑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是为满足消费时代视觉"惊艳"效果而"穿套"于建筑外的表皮而已。本文通过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几个运用传统材料作品的分析,探讨传统材料之于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莉  袁雁 《华中建筑》2010,28(7):127-129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也随之来临。历史街区在城市改造中面临多重的挑战。如何留住记载着城市历史的街巷,使这些历史遗产与城市和谐共生,焕发生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09年暑期"德中同行"大学生竞赛中,我们对洞庭街这一武汉的历史街区进行了概念设计,通过对城市新旧建筑关系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空间同构与共生"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这类方法的探索,为中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
中西医哲学比较研究的争议很大,争议的关键就在于中西医哲学之间在整体上是否可通约以及在某些局部因素之间是否可通约。对此,我们可以将中西医哲学的比较限定在各自的相类似历史阶段之间进行,避免跨历史阶段的比较,这样的语境和语义通约性就会强很多。在这样比较基础上的引进、补充或存疑处理方式也就容易做出选择了。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樊浩教授基于"现实的伦理"和"伦理的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的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和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的"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的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的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的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忽视.生态危机之后,世界各地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在横向比较评价体系中的评价项数、比重、等级的基础上,纵向分析评价的建设阶段、空间尺度、建筑分类,深入挖掘东西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差异背后的研究方法支撑及哲学理念影响.指出目前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过度依赖定量评价,缺乏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提出应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兼顾,开辟一条既符合中华文化背景,又与时代接轨的绿色建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隽宇 《华中建筑》2011,29(5):34-37
文化遗产,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1972年在联合国通过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所表达的"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事实上,各国的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去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该文尝试通过探讨东西方哲学思想之源泉,举例分析人类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9):63-65
目的:研究东西部两所三甲医院(以下为两所医院)护士的现状满意度,以发现问题和寻找提高满意度的对策。方法:通过对两所医院328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自主发表意见形式,获得两所医院护士现状满意度和工作态度的资料。结果:在两所医院中,对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分别为20.3%和34.6%,对工作环境与职业安全的满意度为45.9%和79.5%,对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为35.5%和60.9%,对工作和精神压力满意度为4.1%和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学习提高机会的满意度为43.2%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医院60.0%以上的护士工作态度好和护理质量高,与患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强。结论:两所医院护士对工作和精神压力、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获得学习提高机会的满意度低。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增加护理人员和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增加学习提高的机会等措施,提高护士对现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罗彬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10,28(12):131-133
东西方造园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根源在于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对理水这一造园方式,可以说是两种造园体系中最大不同点的体现。该文从水体本身的特点出发,由此展开对东西方传统造园中理水的论述比较,以便能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出,在东西方两种不同造园风格和形态表达的背后,潜藏着彼此不同的文化哲理和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不仅仅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在长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景观与发展特征.尽管都是问题、矛盾较为集中的区域,中国和西方较发达国家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分布与变动、发展特征和功能定位、形成与发展机制以及问题表现与治理对策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概括而言,中国城乡结合部发展动因及态势更复杂,问题影响面更广,规划管理欠账更多,治理难度也更大.本文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城乡结合部改造与调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
在东西文化和思想的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的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和万物的存在及其何以如此的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的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和利用一切自然),以人的"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和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的自然主义和伦理上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较好地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效率低下与城市建设用地短缺的问题,对用地置换的核心内容用地置换指标进行预警研究,可以较好地引导地区中可置换指标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提供科学的警情分析判断。本文对预警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结合用地置换的特点,选取黄色预警方法建立单项预警体系,采用正态分布"3σ"原则对预警体系的中心环节警界区间进行划分,并以新沂市增减挂钩和重庆市地票交易中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为例,进行了计算示例。研究结果:新沂市、重庆市用地置换指标在2008和2009年处于过冷区间,2010年新沂在过热区间,重庆在偏冷区间;新沂在2011、2012和2014年警情指标处在正常区间,无警状态;2013年处于偏热区间,重警状态;重庆2011年达到过热区间,2012-2014年警情状况在无警和重警之间浮动。警界区间的确定方法较之人为经验判别更合理,两种模式的用地置换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期望今后能以较长的时间序列观察,寻求用地置换量的曲线变化规律,建立综合指标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樊帆  肖旦  王佑辉 《建筑经济》2016,(10):86-9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芜湖和重庆2000~2013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东、中、西部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差异:(1)相较于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更大;(2)非农就业率对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东部地区较强,对中部地区相对较弱;(3)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东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中部地区较强,对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