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42)
<正>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和核心。学好语法对于一门外语的深入学习和掌握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法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能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能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尝试把语法教学进行转变,逐渐把语法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一部分,形成交织的系统整体,从而长久运用。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适用以下几种有助内化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一般由教师讲解语法知识,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抑制,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文笔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结合所学语法,创设语境,创造性地设计课堂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探索和运用语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条件。鉴于英语语法教学在中职学校的现状,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语法规则,引导其在语言的大量实践中感知并理解语法的功能,发现、总结、吸收、内化语法规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提高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语法学习效率和语法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亮丽精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4)
本文针对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情景化、趣味化、主体化、任务化的优化策略,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感知语法内容,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形成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4)
英语课程教学倡导运用任务原则活化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认知体验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开放教学过程,能更好优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探讨开放化教学模式,利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学习潜能和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7)
本文就英语精读教学模式运用分析阅读教学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综合分析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围绕阅读中的主旨要点、理解难点以及内容重点等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精细阅读形式主动探究,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认知感悟,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教师通过筛选阅读要点运用精读方式优化教学,使得学生在关注阅读素材基础上,激发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激情,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0)
现代教育应该积极地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科学地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如何更好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摸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语言实践的学习环境。本文基于建构主义与体验式教学理论,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包含环境构建、情景体验、任务协作和学习反思四个模块,实现了语言与思想的双重输入与输出,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2)
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健全,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时候,取得更好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反应进行具体调整,找到最有效的运用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6)
"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最具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能有效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与小学英语教学发展需求相一致。"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相适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实际学习感悟中理解教学内容,将知识充分应用到学习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