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够体验教学带给我们的成功经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和遗憾,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加快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广义来讲,"新中式"家具是在中式古典家具基础上进行改良和革新的家具;狭义来讲,"新中式"家具是指在结构、材料、工艺、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但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气质,符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和彰显时代特色的中国家具。在新中式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品类、尺度、风格、材料、结构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我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我所作出的教学设想、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审视、评价的活动,其实质在于批判性地总结教学实践的得失,积极探索和解决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成效。教学反思通过树立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矫正意识来培养教学监控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6)
<正>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通常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尤克·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即用最少的时间达  相似文献   

5.
赵瑞  徐宁 《城乡建设》2016,(2):82-83
一、限制性设计概述 (一)限制性设计 目前的研究中,限制性设计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广义的限制性设计是指对达到设计目的的一切相关约束条件,而狭义的限制性设计则是指对使用者、产品或环境加以限制,并引导人的合理行为,以达到使系统"安全"、"合理"、"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反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持续不断的思考过程,是勇于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总结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不少教师促使自己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每个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等,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正>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作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关注数学课堂的细节,小到一个"解"字,大到一道题的整体板书,没有细节就没有数学高分,这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教学细节在狭义上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连续不断的行为中的具体细小的行为,是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连接作用,在教与学活动中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影响教学流程的合理化、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的举足轻重的关键性行为,我们称之为"关键性细节"。教学高效是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4)
课程资源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和完成教学目标的种种因素都被称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而狭义的课程资源就仅仅指直接的课程与教学来源。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文章重点讨论到底什么才是广义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正>第一,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有效,符不符合教学规律,需不需要改进;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反思和研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做到自觉和有效,而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促使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了解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而取得改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胡晓雨 《城乡建设》2021,(10):60-61
公共艺术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狭义的公共艺术仅指处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如雕塑、艺术装置、城市家具、广告标识等;广义的公共艺术还包括了表演、展示等艺术活动和行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公共艺术,主要包括雕塑、艺术装置以及艺术化的市政设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4)
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在解决"分段计费"这一类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在寻因的过程中反思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以此提出从例题重构、几何直观、题组对比三方面入手,对"分段计费"这一类问题的探讨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
<正>《学记》中曾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现代的学习理论,并将这种新的理念自觉地转化为学习行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逐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实现自我成长。历史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强化学生的反思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4)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通过对自身命运包括对他人命运的关注,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有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存价值的提升。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生命教育不但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还是教育的至高追求。语文是一门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因其具有人文性特点以及与生活紧密相关,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中将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展开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8)
<正>"读"从狭义来看,是指学生用嘴朗读文章的意思,从广义来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指学生对视觉传递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提升其阅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以此提升思维。意识到这一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就不能局限文本阅读,而是要适当拓展,延伸课外,逐步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其在语言学习中获得认知乐趣。1.课前——充分调动,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0)
<正>三语教育广义上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借助民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和文字所开展的教科教育,是民族地区一种特殊的多元文化教育形式。狭义上指以民语或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进行的外语语言教学,单纯以掌握外语作为教学目标。本文所讨论的是以汉语为主要媒介语言,针对以蒙古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学生进行的日语教学。教学过程教师用汉语授课,学生用蒙语理解,教学目标又是外语日语,涉及蒙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是为"三语互动"。  相似文献   

16.
涂料是一种呈流动状态并可液化的固体粉末、厚浆状态,能均匀涂覆且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涂物体表面,并对被涂物体起到装饰、保护及特殊作用或几种作用兼而有之的成膜(层)物质。而建筑涂料是按涂料的用途进行分类而得出的一个涂料类别,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是指用于建筑外、内墙体、顶棚、地面等部位,而广义则包括用于建筑物所有部位的木质构件,金属构件和塑料等构件上。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2,(21):34-34
"责令改正"法律解释为:取得违法行为合法性认可,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消除社会危害和社会影响,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等等。无论是行政处罚法,还是专业法律法规,"责令改正"都作为行政处罚执法重要内容加以规定并予以执行。但目前还没有哪一部法律法规规定,在什么情况应该整改,应该如何整改。学术界也存在着对整改的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
<正>万物皆有序,"有序教学"在悄然无息中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新名词,怎样在"自主教学""有效教学"等多种教学概念下正确理解和区分有序教学,并实践和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探究。一、正确理解有序教学意义重大所谓有序教学就是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序教学狭义上是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4)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人从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策略。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特征1.阅读有效性的概念阅读在小学语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指的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心理的过程。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广义上的教学指的是  相似文献   

20.
从广义的层面上看,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是建立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论述之前必须厘清的问题是:我们对艺术博物馆建筑的理解是建立在怎样的文化策略之上,是否始终处于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循环之中?我们是否会因为政策导向与公众接受度而将艺术博物馆建筑更多聚焦在事件影响力与国家表述上,聚焦在营造艺术殿堂的"圣殿"情节上,聚焦在强势文化的单向输出上,而忽略了对日常影响力、公民表述以及文化反思作用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