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鸭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对采后常温贮藏条件(20±1℃)下鸭梨果实青霉病的抑制效果及相关酶活性。鸭梨果实经过20 mmol/L的BABA处理后接种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然后在(20±1)℃的条件下贮藏6 d,结果发现BABA处理显著抑制了青霉病的发生和病斑直径的扩展,提高了鸭梨果实中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的活性,诱导了鸭梨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提高,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果胶甲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PME)的活性,减少了鸭梨果实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结果表明,BABA通过诱导提高抗病性、减少水果组织中的活性氧和延缓果实软化,减轻鸭梨果实采后青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复合防腐剂对百合青霉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硅酸钠、硼砂、壳聚糖复合处理组合对百合鳞茎青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3 种单一试剂均能有效地控制百合鳞茎青霉病的扩展,对病斑直径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硅酸钠>壳聚糖>硼砂,复合处理组合202 mg/L硅酸钠+0.98 g/100 mL硼砂+0.60 g/100 mL壳聚糖的抑制效果最好,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组的51%,显著地抑制了青霉病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以“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复合0.5 mg/mL磷酸钠浸泡处理对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果实病斑扩展的影响,研究最佳复合处理对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及苯丙烷途径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0%壳聚糖复合磷酸钠处理对果实青霉病的控制效果最佳,处理显著降低病斑直径,激活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促进果实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的积累。此外,复合处理可提高果实过氧化氢含量、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由此表明,壳聚糖复合磷酸钠处理抑制苹果果实青霉病的发生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采后金冠苹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复合50 μL/L多聚赖氨酸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控制效果,并研究复合处理降低果实青霉病的部分机理。结果表明:以1.0%壳聚糖复合多聚赖氨酸处理显著地降低了苹果果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病斑扩展,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同时,还提高了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由此表明,壳聚糖复合多聚赖氨酸降低苹果青霉病发生与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和积累次生代谢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采后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苹果梨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果实病斑扩展以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g/m L的BABA可有效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用BABA浸泡果实10min,以及处理和损伤接种间隔12h的处理效果最佳。果实经BABA处理后,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也显著增加。由此表明,BABA可通过诱导果实体内的苯丙烷代谢来增强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采后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苹果梨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果实病斑扩展以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g/m L的BABA可有效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用BABA浸泡果实10min,以及处理和损伤接种间隔12h的处理效果最佳。果实经BABA处理后,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也显著增加。由此表明,BABA可通过诱导果实体内的苯丙烷代谢来增强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采后硅酸钠处理对杏果粉霉病的抑制效果及机理,作者观察了体外条件下硅酸钠对杏果粉霉病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并以"李杏"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溶液(0、25、50、75 mmol/L)浸泡果实10 min,测定常温贮藏期间处理对T.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抑制,以及对果实两种防御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抗性物质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条件下硅酸钠可抑制粉红单端孢(Trichotethium roseum)的生长,其中以25 mmol/L处理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85%。不同浓度硅酸钠浸泡可明显降低杏果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直径,其中以50 mmol/L效果最好,且抑制效果可持续72 h。50 mmol/L硅酸钠处理还有效提高了果实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了总酚的积累,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由此表明,采后硅酸钠处理可通过直接抑菌和诱导果实抗性来抑制杏的粉霉病。  相似文献   

8.
张婕  屈立武  邓丽莉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5,36(18):213-219
研究壳聚糖与纳米SiOx以及两者复合处理对脐橙果实采后主要侵染性病害青、绿霉病和炭疽病的控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抗病机制。以脐橙果实为材料,采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壳聚糖与纳米SiOx溶液浸泡处理1 min,研究壳聚糖与纳米SiOx处理对果实青、绿霉病和炭疽病自然发病情况的影响;同时,通过不同时间损伤接种病原菌,研究壳聚糖与SiOx处理对果实青、绿霉病和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1.5 g/100 mL壳聚糖复合0.08 g/100 mL SiOx处理控制采后脐橙果实青、绿霉病和炭疽病的自然发病效果最好,同时降低了接种病原菌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与SiOx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9.
采后硅酸钠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采后硅酸钠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Fusarium solani)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对F.solani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浸泡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损伤接种F.solani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0mmol/L处理效果最好;在25~45℃范围内,100mmol/L的硅酸钠在35℃的浸泡处理对降低损伤接种F.solani的病斑直径效果最好;处理效果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后硅酸钠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Fusarium solani)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对F.solani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浸泡处理可明显降低马铃薯损伤接种F.solani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0mmol/L处理效果最好;在25~45℃范围内,100mmol/L的硅酸钠在35℃的浸泡处理对降低损伤接种F.solani的病斑直径效果最好;处理效果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王毅  赵宾宾  毕阳  李永才  李桂敏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31-333,384
研究了采后硅酸钠处理对杏果黑斑病的控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硅酸钠对黑斑病病原物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mmol/L处理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72.73%。50mmol/L硅酸钠浸泡可明显降低杏果损伤接种A.alternata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低于对照22%,且抑制效果可持续96h。50mmol/L硅酸钠处理还有效延缓了常温贮藏初期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滴定酸和VC的含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由此表明,采后硅酸钠处理可通过直接抑菌和诱导果实抗性来控制杏果黑斑病,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采后不同浓度蛋氨酸处理对损伤接种桃果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病斑扩展的影响,根据病斑直径的大小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桃果实青霉病的最佳浓度,并以最佳浓度处理桃果实分析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mol/L蛋氨酸对P.expansum的抑制效果最好,并且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桃果实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H_2O_2含量。由此表明,采后蛋氨酸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桃果实体内活性氧代谢来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水杨酸(SA)、Na2SiO3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苹果梨抗青霉病诱导的时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侵染和扩展,处理后18h接种各处理的病斑直径明显低于对照,其中BA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4.59%,SNP次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对果实组织抗性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SNP能明显提高POD活性,PAL活性能显著地被SNP和BABA诱导,而对于PPO活性,SNP和Na2SiO3处理的诱导作用高于BABA和SA。   相似文献   

14.
几种激发子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水杨酸(SA)、Na2SiO3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苹果梨抗青霉病诱导的时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侵染和扩展,处理后18h接种各处理的病斑直径明显低于对照,其中BA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4.59%,SNP次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对果实组织抗性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SNP能明显提高POD活性,PAL活性能显著地被SNP和BABA诱导,而对于PPO活性,SNP和Na2SiO3处理的诱导作用高于BABA和SA。  相似文献   

15.
钼酸铵和焦亚硫酸钠对采后苹果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GRAS物质钼酸铵和焦亚硫酸钠处理对苹果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控制,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钼酸铵和焦亚硫酸钠均能抑制Penicillium expansum和Alternaria alternate菌落的生长,其中7.5 g/L钼酸铵、0.3 g/L焦亚硫酸钠抑制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到78.7%、72.7%、81.3%、56.3%。体内试验表明,钼酸铵和焦亚硫酸钠对损伤接种苹果的青霉病和黑斑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7.5 g/L的钼酸铵对苹果青霉病的抑制效果最佳,0.25 g/L的焦亚硫酸钠对苹果黑斑病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孔接种的方法研究橄榄假丝酵母(Candida oleophila)结合CaCl2处理对采后苹果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107 CFU/mL橄榄假丝酵母结合10 g/L CaCl2处理苹果果实,对其采后青霉病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橄榄假丝酵母单独处理;在25 ℃条件下培养,橄榄假丝酵母能在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植生长,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10 g/L CaCl2对橄榄假丝酵母生长状态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橄榄假丝酵母复合CaCl2处理能显著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的提高,促进相关代谢产物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以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采后不同浓度蛋氨酸处理对损伤接种桃果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病斑扩展的影响,根据病斑直径的大小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桃果实青霉病的最佳浓度,并以最佳浓度处理桃果实分析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mol/L蛋氨酸对P.expansum的抑制效果最好,并且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桃果实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H2O2含量。由此表明,采后蛋氨酸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桃果实体内活性氧代谢来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诱导抗病性是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非呼吸跃变型的砂糖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do Cv.Shiyueju)果实进行BABA渗透处理后接种绿霉病菌孢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ABA处理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均比对照果实的低,其中0.5g/L BABA处理效果最好,BABA处理提高了沙糖桔果实CHT、GUN、PAL、PPO、POD活性,提高了果皮H2O2含量。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果实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热处理、水杨酸处理、冷处理和UV-C处理诱导香蕉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孢子10d后,发现热处理(53℃热水浸泡10min)可明显控制香蕉果实病斑的扩展,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热处理诱导抗病性的效果与接种时间及香蕉采收日期有关。水杨酸处理(1mmol/L)对诱导香蕉果实抗病性也有一定的效果,而冷击处理促进了病害的发展、促进了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UV-C处理(160~320s)虽然可延缓香蕉果的软化,但果皮病斑增大,色泽变褐。  相似文献   

20.
以‘丰脐’柑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同孔、异孔接 种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筛选出针对这3 种病害控制效果最适宜的BTH浓度,在此浓 度下考察打孔和浸泡处理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5、0.50、 1.00 mmol/L 3 种浓度的BTH与P. italicum、P. digitatum、C. gloeosporioides同孔或异孔接种均可以降低果实青霉病、 绿霉病、炭疽病的病斑直径,其中,0.50 mmol/L的BTH效果最好;在病害发病率方面,3 种浓度的BTH处理均在果 实发病初期有效果,后期效果不显著,相比之下,0.50 mmol/L的BTH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下,通过对果实果皮内源 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研究发现,BTH损伤接种能增加果皮内源水杨酸的含量,BTH浸泡处理对果皮内源 游离态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果皮内源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积累;BTH损伤接种和浸泡处理均能增加柑橘 果皮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由此推测,BTH处理诱导柑橘果 实提高了其采后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