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考察桑黄粗多糖(SH)、纯化多糖组分(P-47000、P-8700)对增强免疫及抗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不同纯度多糖组分生物活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H、P-47000、P-8700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促进作用,其顺序为:P-8700>SH>P-47000;P-47000的还原能力低于SH和P-8700,SH和P-8700还原能力相差不大;P-47000几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没有清除效果,P-8700和SH的清除率比较低,且P-8700略大于SH;P-8700对羟自由基( ·OH)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达到53.421%,且P-8700的清除率高于SH和P-47000,P-47000清除率最低;不同纯度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较高,SH达到93.221%;P-8700清除效果最低,为66.435%。  相似文献   

2.
刘荣  王向宏  李佳梅 《食品科学》2009,30(13):81-83
柳蒿芽干品经热水浸提,所得多糖分别经脱蛋白、脱色、乙醇沉淀、DEAE 纤维素和SephadexG-100 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3 种多糖组分(PSWP-1 ﹑ PSWP-2 和PSWP-3),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PSWP-1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3 × 105D,水解单糖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000:1.703;PSWP-2 相对分子质量为1.2491 × 105D,水解单糖由葡萄糖组成;PSWP-3 相对分子质量为1.1663 × 105D,水解单糖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000:2.18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 种多糖组分均为一种β- 型糖苷键相连的吡喃多糖。  相似文献   

3.
王博  徐莎  黄琳娟  王仲孚 《食品科学》2010,31(17):120-123
从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块茎中提取出粗多糖(crude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CBSP),然后经DEAE-cellulose 柱层析分离得到BSPI、BSPII 两个多糖组分。BSPI 过Bio-Gel P-300 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BSPI-A。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得BSPI-A 的分子质量大于4.0 × 105D。经IR、GC、GC-MS、甲基化等方法对该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SPI-A 为直链多糖,主要由β(1,4)甘露糖和β(1,4)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8.09:1。  相似文献   

4.
以生姜皮为原料,经热水浸提法,乙醇醇沉得到生姜皮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对所得粗多糖进行层析纯化,得到3种水溶性生姜皮多糖(GE-1、GE-2、GE-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测定各多糖组分的分子质量,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通过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扫描进一步分析各组分多糖结构。结果表明3种纯化多糖组分总糖含量分别为(98.06±0.15)%、(97.41±0.42)%、(97.89±0.22)%,分子质量分别为462、194 k D和376 k D。GE-1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含有微量的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25∶6∶1;GE-2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岩藻糖,其物质的量比为2.51∶9.25∶1;GE-3的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7.39∶1∶1.89∶1.23。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3种多糖组分无明显的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红外光谱结果分析得出GE-1、GE-2和GE-3含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5.
高航  高延芬  徐虹 《食品科学》2016,37(15):94-99
以莲子红衣为实验对象,将其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表征结构。采用酶提醇析法提取莲子红衣粗多糖,选择DEAE-C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从莲子红衣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两种组分。经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性和酸性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3.78×104 D和4.94×104 D,纯度分别为91.16%和90.24%。中性多糖组分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4 种单糖组成;酸性多糖组分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岩藻糖、阿拉伯糖5 种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证明两种多糖中均含有糖类特征吸收峰,且为α构型的吡喃型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又进一步证实了两种多糖均为α构型。  相似文献   

6.
葡萄多糖的分离及其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葡萄多糖的分离及其单糖组成。方法分别用热水浸提火焰红和无核白两种葡萄,经乙醇沉淀,脱脂,Sevag法除蛋白质,冷冻干燥得到粗多糖,再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得到的多糖组分经酸水解、糖腈乙酰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成的种类和比例。结果纯化得到的VLP-W1和VLP-R1两种多糖组分的主要单糖组成均为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其中VLP-W1中4种单糖的摩尔比为49.75:28.85:15.29:6.12,VLP-R1中4种单糖的摩尔比为56.96:32.39:6.22:4.43。  相似文献   

7.
冬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莹  许经伟 《食品科学》2016,37(13):89-94
目的:分离纯化冬枣多糖,并研究其组分、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脱蛋白脱色、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冬枣多糖;利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质量的测定;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初步结构分析;采用邻二氮菲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体系对纯化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冬枣多糖经DEAE-52分离和Sephadex G-100纯化得到2 个组分DPA和DPB,经Sephadex G-100鉴定均为均一组分,DPA和DPB分子质量分别为1.04×104、3.02×105 D,不含蛋白质和核酸,为吡喃型糖苷环骨架,DPA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6.66∶1.00∶6.75∶2.09;DPB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4.33∶10.90∶1.00∶3.25∶4.78;DPA和DPB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在质量浓度为8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8.52%、78.79%,在质量浓度为0.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24.54%。结论:DPA和DPB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猪屎豆种子胶多糖的单糖组分及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猪屎豆种子胶多糖主要是由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的半乳甘露聚糖,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分百分含量分别为25.377%和60.282%;半乳糖与甘露糖物质的量的比为1:2.375。液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组分百分含量分别为29.261%和70.739%;半乳糖与甘露糖物质的量的比为1:2.417。结论:气相色谱法与HPLC 测定结果非常接近。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适用于半乳甘露聚糖的单糖组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离纯化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polysaccharides,SBP),并对其单糖组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得到沙棘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 3 种组分。单糖组分结果表明,SBP-I由物质的量比为1.18∶1∶2.20∶32.17∶1.45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由物质的量比为1∶0.28∶1.02∶0.20的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I由物质的量比为1∶2.15∶0.28的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3 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及3 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VC>SBP-III>SBP-II>SBP-I>粗多糖。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子实体经水提醇沉得水溶性粗多糖,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均一多糖FVP60-C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全扫描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其理化性质;样品经三氟乙酸水解,乙酰衍生化后,用单糖标准品作对照,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FVP60-C2为均一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1.429×104D;其是由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各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0.74:0.21:1.36:1.00:1.3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桑黄菌丝体粗多糖,分别用终浓度为30%、45%和60%的硫酸铵溶液对桑黄菌丝体中粗多糖进行粗分离,并比较所得各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对其中活性强的组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纯化,采用高效排阻色谱-折光示差检测器-多角度光散射仪对纯化多糖进行均一性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45%硫酸铵分离多糖IPS45显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及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IPS45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四个级分,经高效排阻色谱分析,其中蒸馏水洗脱级分(IPS45-W)为均一多糖,重均分子量为79.1 kDa;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未知单糖,摩尔比为1.57:8.38:1.09:1.00。IPS45-W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当浓度为50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为56.74%,高于前期研究的乙醇沉淀分离所得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同浓度下11%~35%的抑制率。该结果为不同组成的桑黄多糖的分离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黄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黄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用真菌,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治疗疾病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本文介绍了桑黄多糖在药理、液体发酵和多糖提取、纯化以及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桑黄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液体发酵桑黄菌胞内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分级得到多个级分,以较大分子质量的中性多糖为主。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桑黄菌胞内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范围为5.7×103~6.1×106D,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其分子物质的量比为15:4:1,多糖含量为41%,特性黏度为12mL/g。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发现桑黄菌胞内多糖均能较好的清除 ·OH、O2- ·和螯合Fe2+,且对O2- ·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叶麻竹笋多糖分离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到的大叶麻竹笋粗多糖为原料,对其进行脱蛋白、透析脱色、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Sephadex-50葡聚糖凝胶柱分级处理,探究大叶麻竹笋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结合Sevag法是最佳脱蛋白条件;进行DEAE-52纤维素柱分级,以纯水、0.05 mol/L和0.1 mol/L NaCl溶液洗脱获得了3 种主要的大叶麻竹笋多糖组分BSP1、BSP2、BSP3;再进行Sephadex-50葡聚糖凝胶分级,分别纯化得到了BSP1A、BSP2A、BSP3B 3 种多糖组分,这3 种多糖组分基本不含蛋白质和核酸,且纯度均达到了95.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的桑黄真菌菌株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份桑黄真菌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与GenBank中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进一步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的ITS序列、复合外组ITS序列连同6份桑黄菌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h-03、04、05、06与Phellinus linteus亲缘关系最近,Sh-01与Phellinus baumii亲缘关系最近,Sh-02与Phellinus baumii、Phellinus linteus、Phellinus igniarius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为一错误菌种。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桑黄真菌分子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6.
傅明辉  陈洁琼 《食品科学》2010,31(14):238-240
目的:研究多猪肚菇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热水浸提新鲜猪肚菇子实体,乙醇沉淀多糖,Sevag 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DEAE-52 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 S-200 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DEAE 柱层析纯化后得到两种多糖组分A 和B,Sephadex S-200 凝胶柱层析证实A 为单一组分,组分A 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随其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分离纯化后的猪肚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活性呈现剂量效应,随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使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并确定瓦尼木层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99℃、提取时间2.13 h、水料比32.06∶1(mL/g)。在此条件下,实际提取率为10.49%,与预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桑黄子实体两种新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成分,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热水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超滤,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通过HPLC、IR、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确定2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及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2×103,22.2×103的多糖PL-A及蛋白聚糖PL-B,两者都是结构复杂的中性杂多糖。PL-B中,糖占71%,蛋白质占7%;PL-A,PL-B均含大量葡萄糖及少量甘露糖,PL-B中还有部分鼠李糖;PL-B所含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结论多糖PL-A与蛋白聚糖PL-B为首次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到的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及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桑黄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玉米粉3.9%、麸皮2.2%、KH2PO4 0.20%、MgSO4 0.1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胞内多糖产量可达233.107mg/L。  相似文献   

20.
直接用木瓜蛋白酶水解鸡胸软骨,经三氯乙酸除蛋白质、乙醇沉淀、干燥得多糖粗品,采用DEAESepharoseFast Flow 离子交换柱色谱和Sepharose 6B Fast Flow 分离纯化粗多糖,并进行光谱学分析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沉淀多糖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高于初步透析后的粗多糖,纯化后的硫酸软素的活性最小。粗多糖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 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rose 6B Fast Flow 凝胶柱层析后,得到硫酸软骨素和其他5 种非糖胺聚糖类多糖。5 种多糖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均显著大于硫酸软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