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菜花粉油脂在贮藏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油菜花粉油脂特殊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13.66%)、3-蒈烯(7.95%)、二甲基富烯(5.72%)、β-水芹烯(4.58%)、苯甲醛(3.15%)、氧化石竹烯(2.27%)、苯乙醇(1.16%)和β-蒎烯(1.12%)等化合物。经过常温贮藏6个月后油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和酯类化合物。油菜花粉油脂中的高含量亚麻酸导致其易氧化酸败。经分析鉴定出油菜花粉油脂氧化产物含有丙醛、(E)-2-戊烯醛、正己醛、(E)-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壬醛和(E,E)-2,6-壬二烯醛和2,4-庚二烯醛等。其中2,4-庚二烯醛的含量最高,可作为油菜花粉油脂产品质量优劣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玉米储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玉米储藏期间气味变化情况,采用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玉米在常温(25℃)密闭储藏过程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检出的物质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少量杂类物质。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烃类物质总相对含量在储藏末期比储藏初期有所增加。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呈缓慢上升但含量较低。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低且呈逐渐降低趋势。醇类挥发性成分在储藏120 d前呈现增加趋势,在120 d后有所降低。醛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二者相对含量较高,储藏180 d后的相对含量接近于0 d,是玉米风味的主要贡献物质。而烃类和醇类风味阈值较高,不是玉米储藏期间风味的主要贡献物质。25℃下密闭储藏180 d后的玉米其气味与储藏0 d的玉米相比,并未发生人嗅觉可感知的明显异味变化。  相似文献   

3.
菠萝汁及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菠萝挥发性风味成分十分复杂,除受产地、品种、成熟度等因素影响外,加工时的热处理及发酵过程对香气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文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相、气-质联用色谱结合,分析海南产冬菠萝鲜汁香气成分以及加热、发酵对香气成分的影响和变化。为菠萝的加工、工艺的改进、产品质量控制等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37℃加速破坏条件下火锅蘸料1个月贮存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的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放置0,21,28d火锅蘸料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鉴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7℃下贮藏1个月,火锅蘸料检测出烃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吡嗪类、呋喃类和其他类共90种挥发性物质。在37℃条件下,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主体香味物质的变化为:烃类、醇类组分的相对含量下降,醛类含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酯类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该研究建立了GC-IMS技术对火锅蘸料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分析测试方法,可有效探究高温条件下火锅蘸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是一种火锅蘸料品质评价快速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风鸡腌制和风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3):191-19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以2,4,6-三甲基吡啶为内标,对风鸡腌制和风干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和腌制阶段的样品中均分别检测到49种和48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1、3和5d的样品中分别检测到44、55和48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醇类、羧酸类、烃类、酮类、酯类、醛类和醚类化合物。风鸡经过腌制和风干之后,醇和烷烃类的种类大幅增加,而羧酸类、芳香类、酮类、醇类、酯类、烷烃类和醚类化合物的绝对含量明显增加。在腌制之后的样品中,苯乙烯、2,3-辛二酮、己醛、辛醛、壬醛、苯甲醛、肉桂醛、芳樟醇、桉树醇、甲酸异龙脑酯和茴香醚等对风鸡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在风干之后的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3-羟基-2-丁酮、肉桂醛、壬醛、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3-甲基-1-丁醇、桉树醇、甲酸异龙脑酯和茴香醚等。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96-20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对常温贮存下羊奶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在常温贮存1年的羊奶粉中,共检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酸类成分最多,共13种,其次是酯类、烃类、醇类和醛酮类,分别为6、4、4和3种。羊奶粉的主体挥发性成分组成是丁酸、己酸、庚酸、辛酸、4-甲基辛酸、癸酸、月桂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辛酸乙酯、十五烷、苯甲醛、甘菊环、己内酰胺,己酸、辛酸、4-甲基辛酸和癸酸在贮存6个月之后含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在整个贮存期间,对羊奶粉膻味有较大影响的酸类物质有己酸、辛酸、4-甲基辛酸和癸酸,尤其是4-甲基辛酸,由于其较低阈值,成为最主要的羊膳物质,并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酸类、酯类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不同发酵时间芽菜的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萃取,再经气质联用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75个挥发组分.其中,新鲜芽菜含有挥发性香味成分29种,新腌制含有22种,腌制40天含有21种,腌制80天含有22种,腌制120天含有22种,腌制160天含有27种.挥发性的醇类、酸类、酯类和烷烃类等化合物构成了芽菜的主体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HS—SPME/GC—MS检测了黄曲霉污染稻谷贮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并获取其总离子流图。结合TurboMass和NIST Search软件分析GC—MS总离子流图,得出黄曲霉污染稻谷的挥发性成分有26种,其中醛类5种,醇类6种,酮类1种,烃类9种,酯类1种,杂环类1种,有机酸1种,胺类1种。依据黄曲霉在稻谷中的分解代谢和物质转化,推测出2-羟基-丙酰胺和庚醛是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典型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判别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典型标志物,也可为基于挥发性代谢产物早期快速鉴别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器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HS-SPME-GC-MS分析发芽糙米储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分含量为(14±0.5)%的发芽糙米为原料,取1 kg装入聚乙烯(PE)袋(15 cm×20 cm)密封后分别在湿度(65±3)%的4℃和35℃条件下储藏6个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4℃和35℃储藏及新鲜的发芽糙米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糙米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和酯类,其次是醇类和酸类;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糙米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4℃与35℃储藏下的发芽糙米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有差异性;在35℃下储藏的发芽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较4℃下有显著性增加.储藏6个月之后,变化较明显的挥发性成分有十六烷、十八烷、己醛、n-十六酸、2-乙基-1-己醇、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鹰嘴豆纳豆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24 h、36 h、48 h和60 h的鹰嘴豆纳豆分别鉴定出54、50、39和3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氨气和其他类物质,其中吡嗪类、酸类、酯类是鹰嘴豆纳豆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吡嗪类物质在发酵36 h时相对含量大幅提高,其中2,3,5,6-四甲基吡嗪在48 h时含量最高,为17.95%;酸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先减少后增加,其中反式阿魏酸含量在48 h时最高,为15.16%;酯类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发酵24 h的17.54%减少到60 h的2.89%。  相似文献   

11.
油菜蜂花粉油亚临界萃取及其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临界萃取油菜蜂花粉油,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0.9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3h下,效果最佳,测得提取率为73.667%。经HPLC分析,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和2种维生素,测定其相对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占63.83%,亚麻酸等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为24%,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87%,维生素A53mg/100g,维生素E780mg/100g。   相似文献   

12.
浓香葵花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葵花籽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优化了萃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50min下解吸5min萃取效果最好,经数据库检索,葵花籽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3.14%,包括吡嗪、呋喃、醛、酯和酸等化合物。初步判断葵花籽油主要香气成分中包含2-戊基呋喃和2,5-二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蜂花粉的破壁效果,采用果胶酶对油菜蜂花粉进行破壁处理。以pH值和温度为考察因素,蛋白分散指数、可溶性糖含量、显微镜分析、粒度分析等为评价指标,对破壁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对油菜蜂花粉有一定的破壁作用,最佳破壁条件是pH值3.5,温度50℃。该条件下,蛋白分散指数为0.684 6;可溶性糖含量为24.86%;部分花粉粒萌发孔打开,花粉粒周围有小颗粒性物质出现;花粉孔洞面积增加,增加率为39.20%;花粉颗粒由孔洞率小的范围趋向孔洞率大的范围分布;花粉颗粒的粒径和花粉碎片的粒径都有减小的趋势,其中1μm以下粒径范围内的花粉碎片变化最为明显,增加了339.92%。  相似文献   

14.
人们健康理念日益增强,油菜蜂花粉作为一种天然保健原料,研究开发价值极高。文章介绍了油菜蜂花粉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主要总结油菜蜂花粉在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抗菌、保护前列腺、抗糖尿病并发症、抗肿瘤、调节保护肠道、保护卵巢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以及油菜蜂花粉在蜂产品、保健品、食品、医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并对油菜蜂花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任洪涛 《中国油脂》2021,46(2):135-13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美藤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美藤果油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73%,主要有(2E,4E)-2,4-庚二烯醛、(2E,4Z)-2,4-庚二烯醛、乙酰基环己烯、(E,E)-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反式-2-戊烯、正己醛、(E)-2-庚烯醛等,以醛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的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黑香猪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香猪为传统良种猪,其猪肉肉质和风味较优。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黑香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风味物质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猪肉风味优化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min、吸附时间3min。在优化条件下,黑香猪猪肉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以醛类化合物为主体,相对含量为69.989%,其次分别为醇类(17.131%)、酮类(5.98%)、杂环化合物(2.742%)、碳氢化合物(2.624%)、酯类(1.031%)和其他(0.5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速剪切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er,HSDE)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高速剪切机转速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温度55℃,转速19000r/min,料液比1:10的条件下,以90%乙醇为溶剂提取1次,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晰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及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效果,试验采用TLC—DPPH和HPLC等方法对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因含量过低而未能检出,但该提取物经酸水解后,则会形成大量槲皮素和山奈酚,故可初步推断油菜蜂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未经脉冲电场破壁处理的蜂花粉乙醇提取物的酸解物中,槲皮素含量为764.39μg/g,山奈酚含量为1 647.97μg/g,而经破壁处理后,槲皮素含量达867.93μg/g,对比提高了13.55%,山奈酚含量达1 924.03μg/g,对比提高了16.7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油菜蜂花粉细胞具有良好的破壁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然发酵法、干性酵母直接发酵法、酵母发酵-酶解法对油菜蜂花粉进行破壁,比较3种破壁方法的破壁率、破壁花粉营养成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黄酮、维生素C及风味改善,从而筛选出最佳的破壁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干性酵母直接发酵法、酵母发酵-酶解法得到的破壁率、营养成分及风味改善优于自然发酵法,从经济方面来考虑酵母发酵法为油菜蜂花粉的最佳破壁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自动解卷积技术检测阿胶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方法。以总峰面积和总出峰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期得到HS-SPME-GC-MS分析阿胶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结果显示,萃取温度对总出峰数和总峰面积的影响较大,所得优化萃取条件为样品量5g、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min。该条件下,鉴定出阿胶挥发性成分41种,分别为吡嗪类10种、醛类8种、酯类5种、酮类6种、13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吡嗪类48.95%和醛类26.37%。挥发性成分绝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均值为6.25%,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