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螺旋藻的脱腥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萃取法和遮蔽法的脱腥效果,确定了螺旋藻脱腥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法,萃取剂为体积浓度95%的乙醇。以螺旋藻的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螺旋藻酸乳的加工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原料的配比与工艺条件为:全脂乳粉10.2 g/100g、白砂糖8 g/100g、菌种添加量5 g/100g、螺旋藻添加量0.2 g/100g、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呈浅绿色,且色泽均匀,凝乳状态完全,无乳清析出,口感细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的脱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加热、掩蔽、真空、萃取、吸附、发酵等方法对螺旋藻进行脱腥试验。结果表明 ,掩蔽、真空、萃取、吸附、发酵法对螺旋藻的脱腥都有良好的效果 ,其中最理想的方法是真空脱腥。真空脱腥最佳的萃取剂是体积分数 10 0 %的乙醚。最佳的掩蔽剂是 β 环糊精。吸附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茉莉花茶添加量为 0 6% ,吸附时间为 3 0min ,吸附温度为 5 0℃。发酵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酵母添加量为 0 6% ,发酵时间为 90min ,发酵温度为 3 2℃。  相似文献   

3.
采用掩蔽法和吸附法对螺旋藻进行脱腥处理试验,从而确定最佳脱腥工艺。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经过脱腥处理后的螺旋藻果肉等辅料,以双歧杆菌为发酵剂,以白砂糖为调味剂,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以此工艺研制的产品,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型酸奶的风味,并且具有了双歧杆菌和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组织状态均匀。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脱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旋藻营养丰富,具有全面的保健功能,但是由于螺旋藻具有较重的腥味,因此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文中研究了活性炭、酶解、β-环糊精掩盖、加热、发酵等方法对螺旋藻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法的脱腥效果最佳。酵母发酵脱腥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0.1%的活性干酵母在30℃下发酵30 min。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醪糟的最佳加工工艺和瓶装、袋装水浴高温杀菌确定最佳包装技术参数。实验以糯米为原料采用糖化发酵,通过对加工醪糟过程中糯米的浸泡时间、添加酒药的种类、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环境等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选取最佳加工工艺。然后再以该工艺为标准生产醪糟,研究确定了保存醪糟的最佳杀菌时间、温度及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  周弘春 《饮料工业》2008,11(11):27-30
通过向发酵乳中添加螺旋藻提取液,研究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试制出一种色泽浅绿,风味独特、酸甜适口、细腻润滑且营养全面的新型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各种成分的最佳剂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乳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5h;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乳35%、10%螺旋藻液20%、葡萄糖8%、瓜尔豆胶0.25%。所得产品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乳酸菌等,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新型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7.
以糯米和甜荞为原料,采用安琪甜酒曲作为发酵酒曲制作甜酒酿。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糯米与甜荞质量比、甜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以感官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以确定酒酿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糯米与甜荞质量比为4∶1,酒曲添加量1.0%,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25℃,按此最佳条件制作的甜酒酿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酵法对螺旋藻进行脱腥,以藻蓝蛋白的吸光值来判定脱腥程度,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脱腥工艺最佳参数为:39℃水浴加热30 min,酵母添加量为0.84%;在米粉生产中加入1%的脱腥螺旋藻可得没有腥味的营养强化米粉。结果表明,脱腥螺旋藻米粉营养强化效果明显,其中VE增加了500%、VC增加了380%、钙增加了294%、铁增加了77%、锌增加了67%、蛋白质增加了20%、脂肪增加了10%。  相似文献   

9.
以红豆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根霉、酵母糖化发酵酿制红豆米酒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工艺流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产品调配最佳配方为:红豆汁10%,柠檬酸0.25%,白砂糖4%.研制出的红豆米酒色泽浅红、口味鲜美,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口感较好,具有红豆特有的香气和糯米甜酒的醇香.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地方藕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藕和糯米为原料采用生料发酵工艺研发藕糯米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确定生料藕糯米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莲藕糯米最佳质量比1︰2,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用量0.15%、生料曲用量2.5%、主发酵温度30℃,料水比1︰2.5 (g/mL),主发酵6 d,后发酵30 d。所获生料藕糯米黄酒色泽红艳透亮、香气协调、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11.
张素斌  梁良 《饮料工业》2012,15(11):34-37
以糯米酶解液、奶粉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制得一种新型凝固酸奶——糯米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加工工艺参数,再用正交试验得出制作糯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米酶解液与奶粉液体积比72∶28、白砂糖2.8%、发酵剂3%,在42℃发酵4h。在此最佳条件下获得的酸奶产品品质最好,兼具糯米和酸奶的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重组糯米藕成型工艺中原料性质、处理方式、配料种类和添加量对重组糯米藕质构、色泽以及杀菌条件的影响,并利用质构仪、色差仪,同时结合感官评定对重组的糯米藕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莲藕护色液组成为抗坏血酸0.6%,柠檬酸0.2%,焦磷酸钠0.2%,氯化钠0.1%;辅料糯米粉添加量13%;通过0.7%的氯化钙硬化处理10min、121℃,10min的杀菌,可生产出成型性好、质构接近传统糯米藕、风味突出的重组糯米藕产品。  相似文献   

13.
芦荟米酒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芳 《酿酒》2007,34(4):93-94
以芦荟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分别制成芦荟汁及甜酒酿.然后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产品调配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研制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型芦荟米酒.按照功能性食品的定义,芦荟米酒堪称功能性饮料佳品.  相似文献   

14.
微波膨化番木瓜混合脆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木瓜为主要原料,马铃薯淀粉、糯米淀粉和玉米淀粉为配料,对番木瓜混合脆片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5%马铃薯淀粉和15%糯米淀粉,预干后水份含量在10%,采用微波功率为800W,微波膨化时间为25s,膨化后脆片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了糯米蛋白。就影响糯米蛋白提取率的5个因素:料液比(g/mL)、加酶量(E/S)、pH、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确立了提取糯米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加酶量2%,pH9,温度45℃,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糯米蛋白的提取率可达8.529%。实验表明,糯米蛋白水解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氨基酸及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余美丽  陈力  朱超  宋娇娇  刘海波 《酿酒》2021,48(1):98-101
以糯米、薏米、小米、桂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薏米添加量、小米添加量、甜酒曲接种量、发酵时间对米酒感官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其进一步优化,得到米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甜酒曲接种量0.3%,发酵时间60h,糯米70%、薏米25%、小米5%、桂花2%。该工艺条件制备的米酒呈微黄色、桂花香雅致、甜酸适口、营养保健,是对传统米酒的改良与升级。  相似文献   

17.
鸭血糯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鸭血糯色素。选择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及pH 值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确定其条件范围,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鸭血糯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5℃、浸提剂乙醇体积分数75%、浸提时间3h、料液比1:110(g/mL)和pH1。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清酒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述了螺旋藻的特征,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从而根据螺旋藻内含对人体有益成分,以大米为原料采用酶法酿造工艺,试制开发一种保健营养型低度清酒。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火龙果汁、黏米粉、澄面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组织状态、色泽和口感均优良的火龙果水晶钵仔糕。采用正交试验对其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工艺参数为火龙果汁21%,黏米粉17%,澄面粉13%,白砂糖17%。经检测,其理化、卫生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NY/T 1890-2010绿色食品蒸制类糕点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选取优质的黑豆粉、螺旋藻、莱阳孤芋、菠菜为主要原料,通过黑豆粉和螺旋藻、菠菜的合理搭配,加入芋泥,改进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做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实验探索螺旋藻芋头豆粉团团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黑豆粉添加量为9%,螺旋藻添加量为0.10%,白砂糖添加量为7%,蒸制时间为14min时,获得的产品色泽天然,呈浅绿色,细腻软糯,甜度适宜,具有浓郁的豆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