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与调研,吸收前人在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保护规划的定位;梳理出一条能够真实反映历史文化村镇规律和特点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武艳文  于洋 《新建筑》2011,(4):134-136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方法已难以满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现代化需求。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数据库构建,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一套适应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技术框架。以提升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同时提出可以推广的保护规划数据库应用模式,为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计算机信息化改造在思路和方式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时代催生方法变革,公众关注的"历史文化村镇"问题值得专业人士加以重视。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而保护规划模式单一,故类型研究是数据化研究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差异化研究的需要。通过对75个村镇保护规划文本和第一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从基础数据、形态特点、景观特色、保护方法4个方面对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单因素细化分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数据库建立和保护方法量化研究提供分析因子框架。  相似文献   

4.
浅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这一世界性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探讨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主要经济途径,以期通过经济途径帮助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浅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这一世界性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探讨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主要经济途径,以期通过经济途径帮助实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冷泠  周铁军  王雪松 《新建筑》2011,(4):130-133
通过对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调研。在对村镇保护规划与破坏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基本构成要素和村镇外部空间的成因,确定构成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要素体系,为保护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瑜斌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1):161-165
回顾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发展,总结了现行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结合规划新理念进行理性思考和适应性归纳,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系统的技术流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都市空间扩张过程中历史文化村镇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护历史文化村镇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协调处理其与现代都市空间发展的矛盾,运用文化景观理论,结合保护规划实践,探索了大都市边缘区历史文化村镇的适应保护方法。以重庆龙兴古镇保护实践为例,梳理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文化景观的原理总结了保护价值及其载体;然后,从景观格局、保护圈层、景观廊道、绿色开放空间、场所精神层面探索了适应性保护策略。此保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历史文化村镇在功能、景观、环境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丰富了历史文化村镇聚落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的基本情况,并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重要性认识、保护法制体系、保护规划、保护资金、监管体制五个方面,指出我国目前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与急需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分析天津市历史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分类,并参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要素,结合天津市自身特色,建立天津市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标准,提出相应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范围划定原则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兼顾传统村镇不同的遗产存留状况和价值特点;大量试评,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传统村镇的价值特点;保持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兼容和对接;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条件。本文认为,《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填补了我国传统村镇,特别是未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村镇的价值评价空白,在未来可作为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村镇的保护价值评价,使保护工作走向“普适路线”,有助于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推动各类别传统村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还处于由专家学者呼吁并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主导而民众参与有限的被动保护阶段,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成为实现村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政策、经济政策、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传统优秀文化保护和产业引导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延续与重生——泉掌古镇历史遗址的景观再生方式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依  王晋  章智涛 《华中建筑》2011,(10):153-155
以山西泉掌古镇为例,对镇域范围内各类遗址的特征进行归纳,探讨古村镇型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提出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原真性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的适当介入,揭示遗址的文化内涵,增加识别性和可读性,使得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在形式上不再是纯粹的复古,而是一种抽象的“传神式”表达,从而实现历史遗址在文化上的延续.同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征价值、形成演变、保护与发展以及旅游研究上,并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的局面;但在历史文化村镇的资源普查鉴定、定量数理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孔惟洁  何依 《城市规划》2018,(1):101-106,111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机体中。这类村落的数量庞大、涉及面广,是延续传统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之外的"边缘性"群体,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约束、资金投入和建设引导,随着快速城镇化带来乡村剧变,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残存在现代化的夹缝中,乡愁无处寄托。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下水村为例,通过农耕环境的整体保护、历史节点的集成串联、院落单元的重点修复等选择性保护措施,针对乡村社会记忆和文化复兴,来探讨"非典型名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从特色认知出发,透过文化景观视角,基于价值评估进行历史村镇的类型化研究,是掌握历史村镇文化景观典型特征并制定科学保护与发展对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借助层次分析法建构历史村镇价值评估体系,并以西北地区 324 个历史村镇为样本进行基于价值评估的类型化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地理景观特色型、民俗景观特色型、建筑景观特色型、格局肌理景观特色型、历史人文景观特色型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解读其空间分布与景观特色,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建议。在厘清历史村镇典型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为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提供分类指导的现实依据,并资鉴其他地区历史村镇的规划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选取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内涵、可持续理念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剖析因人们价值观改变而产生的具体转变和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所带来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生活活动形式三方面的变化,文化遗产内涵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保护内容和原真性理解的变化,可持续理念的转变体现在与遗产关系的融合上。分析结合国内一些历史村落的调查数据,并借鉴国外主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思考这些转变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方法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