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与调研,吸收前人在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保护规划的定位;梳理出一条能够真实反映历史文化村镇规律和特点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罗瑜斌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1):161-165
回顾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发展,总结了现行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结合规划新理念进行理性思考和适应性归纳,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系统的技术流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基础数据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现行《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由历史文化遗产、村镇概况和居民保护意向三大部分组成的基础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村镇自身规律和特点;同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村镇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地理、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息息相关.在对华东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普查的基础上,对它的形成原因、历史文化特征、保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呈现出以地域文化为基底的“面”上特征,以交通通道为轴线的“线”性特征和以微观环境为领域的“点”状特征,从而提出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瑜斌 《华中建筑》2009,27(7):139-142
分析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探讨了保护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保护资金的筹措途径、管理运作以及资金回报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征价值、形成演变、保护与发展以及旅游研究上,并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的局面;但在历史文化村镇的资源普查鉴定、定量数理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建设的不当也使城市中  相似文献   

8.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遗产保护工作,在面对来自旅游开发的影响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这种局面导致保护措施的滞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尝试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演替和空间结构特征对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会对遗产保护产生不同的影响;特殊的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使得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地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为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应采取主动保护、动态保护、多种规划和学科联合构筑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冲击了传统信息交换习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当历史文化村镇遭遇信息技术,无疑是传统与现代、农业文明与信息文明、低技术与高技术的多重碰撞。新时期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念强调与时代结合,而数字信息则是时代性的特征之一。该文尝试将数字信息技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以科技手段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使历史文化村镇可以在信息采集、媒介传播、技术推进、空间更新、群众参与等方面均呈现更为直观与多样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历史文化村镇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概括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并通过对爨底下、宏村、周庄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下的指标系统分析总结了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7,自引:3,他引:107  
阮仪三  孙萌 《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在回顾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 ;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特点 ,指出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几个问题 ;最后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我国历史街区的规模范围核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谷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刚 《城市规划》2001,25(10):41-45
通过对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 ,运用类型学的方法进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尝试 ,试图从中探索一种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古村镇是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现象,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既是地理环境的适应产物,也是区域历史的物化形式,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本文从山西省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出发,在九边重镇和开中飨边的国防政策下,在防守与流通的区域格局中,分析山西古村镇的历史成因,厘清山西省古村镇的特殊类型,包括长城沿线的军屯、汾河流域的家堡、清化古道的商镇、晋南盆地的聚落、黄河岸边的渡村、太行八陉的关村。并进一步结合地理空间、人文空间、行政空间,建构"四片两线"的山西省域古村镇空间体系,提出"集群式"的保护构架。  相似文献   

15.
赵立志  周俭 《工业建筑》2007,37(10):25-27,45
仓库、工厂搬迁后的城市历史地段在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地段的原始特色逐渐消失。通过研究,提出要延续地段特色不能采取简单保留仓储、工业建筑的方式,而是要分析、提取、保留构成该地段的特色元素,在尊重其固有城市肌理的前提下,对地段历史地形特点进行梳理,使其再生。同时指出,在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过去30年我国城镇化以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为重点,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长期得不到重视.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也侧重于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村镇的规划与建设处于薄弱地位.新型城镇化研究要以客观认识城乡关系为基础,加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特别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加强城镇化的基层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17.
边兰春  井忠杰 《城市规划》2005,29(9):44-48,59
介绍了烟袋斜街地区保护规划中的一些规划方法的尝试,如建立保护对象的框架体系,对规划范围进行分区并根据特色制定规划,对立面进行分类并建立逐步整治的引导图则,以院落为单位建立保护规划档案,以院落为单位建立分类整治的导则等。通过烟袋斜街地区的保护规划研究,在规划设计、政策设计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力鹏  吴庆洲 《城市规划》2001,25(10):37-40
介绍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的现状调研、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的过程和要点 ,探讨了资金来源、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价值转变为效益及其示范作用 ,以及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建构了新的城乡空间秩序,对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苏锡常城镇密集地区为例,阐明2000年以来该地区村镇撤并的阶段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力与自上而下的行政外力交替主导下村镇空间撤并的模式及问题,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揭示村镇撤并核心价值观向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转变的需求,提出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工作的适宜性发展趋势及其组织流程、内容和方法,促进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水乡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古村李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水乡古村李市是苏州地区众多历史村镇的一个代表,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发达的水网体系、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繁荣的经济,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和空间格局。随着岁月流逝,其住宅和设施已出现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尤其是近10年来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村保护工作变得日益严峻和复杂。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对其保护和发展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以保持古村的地方活力,实现其历史价值的推陈出新和居民生活形态的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