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聚吡咯和纳米粒子结合起来制备的复合材料兼具了导电高分子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的优势,与此同时这种的复合材料还具有显著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本文拟采用界面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膜,通过实验发现反应的最佳溶剂为三氯甲烷,最佳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铵.当聚吡咯于过硫酸铵反应浓度均为0.15 mol/L左右时可以生成表面平整、厚度适中...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纳米ZnO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以吡咯单体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PPy)/纳米ZnO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复合物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分别以PPy和PPy/纳米ZnO复合物为填料,加入到聚氨酯(PUR)涂层中,再涂覆于碳钢片表面,之后浸泡在3.5% NaCl溶液中,通过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含有PPy/纳米ZnO复合物的PUR涂层耐腐蚀效果优于PUR/PPy涂层。  相似文献   

3.
以吡咯单体为原料,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加入纳米二氧化铈(CeO2)粒子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PPy)/纳米CeO2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将涂覆分别含聚氨酯(PU)涂层、PPy/PU复合涂层、PPy/CeO2/PU复合涂层的碳钢片,浸泡在质量分数3.5%的Na Cl溶液中,通过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研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含有PPy/CeO2/PU复合涂层的防腐效果最佳,其腐蚀电位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腐蚀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聚吡咯/纳米氧化钇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在位分散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吡咯/纳米氧化钇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钇与聚吡咯之间存在化学作用,红外光谱有明显的蓝移现象,它们的反应发生在氮原子上。而随着Y2O3的加入,电导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聚吡咯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导电性聚吡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特殊性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耐折高导电聚吡咯/聚硫橡胶复合膜马文石,贾振斌,龚克成(华南理工大学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改性研究室,广州,510641)将导电聚合物与绝缘聚合物复合,是改善导电聚合物性能的良好方法之一。Wang等[1~3]采用二步法将聚吡咯(PPy)与聚苯乙烯、聚碳酸酯...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温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并以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为电极材料,组装成电化学电容器,利用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性能研究两者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下合成的聚苯胺和聚吡咯呈纳米颗粒堆积状,粒径分别为200,300 nm;当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在1 mol/L H2SO4电解液中,聚苯胺比电容达480.30 F/g,聚吡咯比电容达205.51 F/g。  相似文献   

8.
用 3mol·L- 1 酸作为介质 ,扫描速度为 10 0mV·s- 1 ,扫描电位为 - 0 1~ 0 8V ,用循环伏安法在纳米二氧化钛 (Nano TiO2 )膜电极上实现了邻甲苯胺 (o MA)的电化学聚合 ,并对制得Nano TiO2 聚邻甲苯胺 (P -o MA)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峰电位 (Ep)为 0 .5 6V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 ,在Ep 为 0 .5 8、0 .30和 - 0 .0 4V处分别有一个还原峰 ,经长时间扫描 ,氧化峰电流可达到 5 0A·dm- 2 以上 ,具有工业应用价值。同时实验也表明 ,复合膜的生成、Ip 和Ep 的大小受溶液浓度、扫描速度 (v)以及扫描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倩  符婉琛  张存社  王悦  王伟 《应用化工》2019,(5):995-1000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海胆状MnO_2,通过吡咯聚合制备了PPy@MnO_2复合结构,研究了包覆时间、包覆量对PPy@Mn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PPy@MnO_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1 mol/L的Na_2SO_4溶液中利用三电极体系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PPy@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表明,PPy@α-MnO_2-60纳米复合材料在吡咯与二氧化锰质量比10∶1、包覆时间6 h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电流密度0.5 A/g时比电容值为177.3 F/g。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5):995-99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海胆状MnO_2,通过吡咯聚合制备了PPy@MnO_2复合结构,研究了包覆时间、包覆量对PPy@Mn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PPy@MnO_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1 mol/L的Na_2SO_4溶液中利用三电极体系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PPy@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表明,PPy@α-MnO_2-60纳米复合材料在吡咯与二氧化锰质量比10∶1、包覆时间6 h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电流密度0.5 A/g时比电容值为177.3 F/g。  相似文献   

11.
郑丽娜  迟熠 《广州化工》2011,39(10):105-106,11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以浸渍--提拉法制备瓷砖负载的纳米TiO<,2>薄膜,采用XRD和AF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自然落菌实验和人为接菌实验分别考察了纳米TiO<,2>薄膜的杀菌性能.研究表明:纳米TiO<,2>薄膜中生成的是锐钛矿相纳米二氧化钛,晶粒的粒径为18.98 nm,颗粒粒径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将光生态农膜在露天中自然老化,每个月测量一次农膜的荧光强度,观察老化对发光强度的影响。26个月后荧光强度下降了52%,主要是因PE树脂老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TiO2半导体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华  袁坚  赵兹君 《硅酸盐通报》2004,23(1):62-66,80
介绍了TiO2半导体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原理,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染料敏化、窄半导体敏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敏化、有机染料和无机半导体复合敏化以及在TiO2半导体表面沉积贵金属等提高TiO2薄膜电极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光转换聚乙烯薄膜的农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含荧光色素、光稳定剂、有机颜料、矿物填料的聚乙烯薄膜,进行了农田扣棚覆盖作物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5.
CdS/Cd纳米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等摩尔比的氯化镉与硫代乙酰胺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应用电沉积技术,当电解液表面不铺展表面活性剂时,采用直径为300μm的铂电极于气/液界面制备了黄色CdS/Cd薄膜;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直径300μm的铂阳极,直径30μm铂阴极在低浓度氯化镉与硫代乙酰胺混合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液/液界面上制备了CdS/Cd混合纳米薄膜。研究了电解液浓度、酸碱度、温度、电压、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等对纳米薄膜晶粒粒径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纳米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由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膜粒径可达22nm,在没铺展表面活性剂情况下制得的黄色薄膜粒径大于100nm。两种情况下制得的薄膜XPS图谱表明薄膜含有镉和硫化镉,单质镉和硫化镉的mol比近似2:1。通过XRD对最佳工艺制备的纳米膜进行结构分析表明纳米膜由单质镉和硫化镉混合晶构成。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钛纳米薄膜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清洁的玻璃表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纳米薄膜,重点研究了薄膜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如溶胶配制及其稳定性、溶胶陈化及胶粒长大、提拉法涂膜次数及是否添加稳定剂对薄膜表面形貌均匀性的影响等.对所制备的薄膜的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表明,该薄膜为典型锐钛矿相二氧化钛,薄膜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分布均匀、致密,纳米颗粒大小分布窄,直径约为30 nm,薄膜厚度约为300 nm.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TiO2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液,聚乙二醇2000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纳米晶TiO2薄膜,并对其晶相、颗粒大小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薄膜表面完整,无明显的裂纹,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和膜厚度保持在纳米级。电学性能测试表明,纳米晶TiO2薄膜在350℃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p-型TiO2半导体纳晶薄膜在新型气体传感器开发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淀粉和 PVA为原料 ,通过甲醛交联共混制备塑料薄膜 ,研究了薄膜制备过程的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木薯淀粉 - PVA共混体系相溶性好 ,共混型薄膜的拉伸强度可达 10 .5 3 MPa,断裂伸长率为 36 0 % ,符合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19.
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百勤  张玉杰  袁跃华 《化学世界》2005,46(7):399-401,408
利用溶胶-凝胶浸镀法选择了合适的溶制和助剂及加料方式制得了稳定性高的溶胶,然后在ITO导电玻璃表面进行镀膜,通过对薄膜循环伏安曲线、透射率及X光电子能谱(XPS)的测定,分析了氧化镍薄膜的电致变色范围及薄膜的热处理条件,提出了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TEOS为前驱体,氨水作为催化剂,制备了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并且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NH4OH/TEOS摩尔比的增大,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也增大;随着H2O/TEOS摩尔比的逐渐增大,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先增大后基本不变;随着EtOH/TEOS摩尔比的增大,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减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硅溶胶的粒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