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用同位素及药物是核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物质基础,系统梳理反应堆产同位素及药物发展现状对于加快我国同位素及药物发展、推动自立自强全链条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行业研讨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供需情况、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仅实现了131I、177Lu、89Sr等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的自主供给,但供给量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多数临床常用的同位素依然依赖进口;反应堆产同位素相关的放射性药物存在药品种类少、研发创新不足、生产规模小等瓶颈,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研究建议,研判供需现状与趋势,实现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供给与品种的多元化;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带动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的规模化制备,支持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创新,加快建设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及其放射性药物的自立自强发展体系;丰富发展模式并形成创新观念,为我国核医疗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核医学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开放型的放射性工作场所,核医学成像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放射性损害,受到了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必须对放射性防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放射性辐射,其一方面能够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核医学学科的稳定发展。研究将着重对核医学成像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放射性损害提出了防护策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整合药学是以现代药学为基础、随着人类对复杂性疾病认识的日益深刻而提出来的,涉及新药研发、传统医药创新、临床药学实践、药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为推进我国整合药学实践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学术交流、专家咨询等方法,阐明了整合药学理念及内涵,提出了整合药学的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要促进现代药学与传统药学的整合,应建立健全整合用药临床实践指南、鼓励基于整合思维的创新中药研究、规范整合中西药临床应用;推进基于整合药学的新药研发,应创新整合药物设计思路、开发适应整合药学的药物评价体系、加快建设整合药物的新药研发体系;推进整合药学的临床实践,应进一步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用药指导、实现个体化治疗、丰富整合药学临床实践内容、加强整合药物合理应用;推进整合药学学科建设,应丰富基于整合药学的药学本科理论和实践课程、加强教育培训及专业间协作。整合药学是现代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融合药学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是构建促进人类健康、完善医疗体系的新型药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硅酸盐材料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等领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新型硅酸放材料面临着新的挑战。材料研究人员应持续推进新型硅酸盐材料发展与产业布局,加快新型硅酸盐材料的研发,创造颠覆性技术,实现技术转化转移,以促进新型硅酸盐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创新体系在共性技术供给、技术供给方式和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设需求,提出了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提供多元化技术供给平台以促进创新网络建设和创新生态培育。  相似文献   

6.
铅基反应堆(铅基堆)核动力具有固有安全、小型轻量、长寿高效等突出优点,在先进海洋装备、无人潜航器、深海空间站的能源动力上应用前景广阔;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保障海洋能源供给成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开展铅基堆海洋核动力发展研究是推动我国海洋装备能源动力技术革新的关键内容。本文总结了海洋核动力的应用场景与发展需求,从技术特征、代表性应用、研制现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铅基堆核动力的发展概况,凝练和剖析了包括核燃料与包壳材料、一回路关键设备、冷却剂工艺与氧测控、先进发电技术在内的铅基堆海洋核动力关键技术。立足国情研判了铅基堆海洋核动力面临的发展挑战,提出了低温铅基堆海洋核动力、高温高效铅基堆海洋核动力、一体化全自然循环铅基堆海洋核动力等可行技术路线。研究建议,强化前瞻性配套专项技术研发、加快部署装备示范工程,将铅基堆纳入重大能源战略、加快建设标准体系,设置国家级联合研发机构、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更好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并推动海洋核动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激光诊疗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精准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激光技术医疗应用主题,重点从实际应用和产业链的视角出发,梳理我国激光技术在临床治疗、诊断和产业化方面的发展现状、前景趋势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在激光治疗技术、医用激光诊疗设备及其产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而言,激光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仍处于跟踪起步和同步发展阶段,原创性应用研究有所缺乏,医用激光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处于中低端,用于精准诊疗的超快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仍未打破国外垄断。研究建议,设立我国激光医学二级学科,加强国家级激光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针对性开展激光医疗器械法规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激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组织攻关医用激光诊疗设备关键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科技创新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迈向科技强国起到影响深远的作用。创新企业的孵化离不开政策扶持,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机制引导,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提升创业孵化能力以及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早在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以企业作为实体经济主体,在科技创新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产业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9.
正专题序言增材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的发展,《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出要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建设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已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其中有8个规划提及增材制造,被列为研发、产业化和应用重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计划的大力资助下,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新材料与工艺等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尚存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滞后、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装备及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产业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清晰界定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现状,尤其是在聚集于4~7级技术成熟度、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之间鸿沟的非盈利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方面的不足等方面,参考国际相关经验,对我国面向汽车强国建设的汽车产业新型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设立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加快建设汽车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硅谷》2013,(4):I0004-I0004
<正>近日,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副省长张大卫、徐济超、陈雪枫、王铁、张广智出席会议。在听取省科技厅《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起草情况汇报后,郭庚茂指出,科技创新是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  相似文献   

12.
王前 《包装学报》2019,11(6):50-57
从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迈进是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从规模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三个维度选取可量化指标,对我国与主要包装强国进行国际比较,找出我国与包装强国的差距,并探讨我国包装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与包装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在规模发展上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国际规模优势不足,在创新发展上我国包装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在绿色发展上我国包装产业单位GDP能耗偏高。提出通过重点扶持包装机械产业发展以继续巩固我国包装产业的规模优势、努力提升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切实推进自主创新、系统构建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包装产业统计制度以推进包装强国建设评价等路径推进我国包装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AI)是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赋能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培育和推进我国AI核心软硬件技术及产业发展,对推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当前AI核心软硬件在技术、产业和政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我国AI核心软硬件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面向2025年和2035年的AI核心软硬件发展战略目标,从AI核心硬件、AI核心软件、AI相关基础技术3个方面凝练了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建议,将AI核心软硬件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顶层规划,加大科研投入;加强AI开源平台建设,开展示范应用;开展AI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协同创新;实施AI产业基础再造,牵引产业链升级;完善AI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推动我国AI核心软硬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正在快速展开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提供了关键支撑;信息通信类技术的快速演进,赋予了新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潜力。本文梳理并提出了新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体系构成,重点从1类核心技术(工业互联网系统)、4类基础技术(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模仿真/数字孪生)角度阐述了信息通信类赋能技术子体系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辨识了信息通信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的纵向应用、横向应用、端到端应用等场景。研究认为,可重点设置先进网络技术、协同计算技术、工业知识推理技术等的科技项目,实施以5G应用与网络协同的研发与产业化、面向新一代AI技术的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自主可控建模仿真/数字孪生工具集及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内容,以基于5G+工业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AI物联网工业平台、基于建模仿真/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产品智能设计为代表的应用示范内容。为此建议,完善高效协同的新智能制造政策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互联互通标准群,以“产学研”协同方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增强智能制造领域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包装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迈入世界前三强的行列“。十八大”后,中央军委要求我军武器装备研制体系及后勤保障体系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步伐,为我军军品防护与包装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总结“十二五”以来,军品防护与包装工作在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技进步及产品研发等方  相似文献   

16.
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科技产业和高增值农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环境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生物肥料、饲用微生物产品、微生物农药、酶制剂微生物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梳理了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了农业微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在研判种质资源、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行业标准等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布局科研平台专项、建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微生物种业创新、构建法律法规体系等重点举措。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孵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科技企业,以此保障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深度学习因其具有表达能力强、适应性好、可移植性高等优点而可支持"智能自主式"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与方法构建,因此促进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融合创新具有鲜明价值。本文从产业宏观、安全技术、深度学习系统等角度全面分析了发展需求,从设备层、控制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层的角度剖析了深度学习应用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工业互联网深度学习应用在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方面的安全挑战,前瞻研判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深度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样本收集和计算成本、样本集不均衡、模型结果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平衡等。研究建议,在总体安全策略方面,深化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建立动态的纵深防御体系;在技术攻关研究方面,采用应用驱动和前沿探索相结合的攻关方式,加快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突破;在政策支持与引导方面,合理增加交叉领域的资源投入,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与应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不断加速,逐步孕育出农业软件产业,支撑了智慧农业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农业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概述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梳理了我国农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困境,提出了我国农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工程及政策保障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软件产业在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运行、用户积累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开发难度大、创新能力弱、投资回报低、知识产权保护弱等困境;面向2035年,应以推动农业技术软件化为主线,以强化农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开展农业使能软件与平台开发工程、精准农业管理软件应用推广工程、农业软件产业集聚区创建工程、农业软件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此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学科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全面保障我国农业产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倡议:第一,发起建立国际石墨烯联盟。通过建立公益性、非政府的全球石墨烯创新服务平台,在全球石墨烯产业战略发展蓝图制定、增强国际化联合创新、架设技术与资本的桥梁等国际产业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注重原始创新和开放合作。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推动石墨烯产品的国际化发展。第三,坚持产业链高端发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标准的集合,专利池作为专利的集合;两者都源于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生产、检验测试等活动,都来源于人的创造和创新;它们都具有体系的特征和特点,都是为了加快技术转化、产品生产、市场化进程和提升竞争力;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它们在服务对象、涵盖范围和更新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为了加强两者协调发展,本文建议加强技术标准体系与专利池间的关系和异同研究、技术标准体系与专利池协调发展研究,以及协调发展谋划和机制建设,使两者形成合力,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