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对其干燥过程中内外颜色变化的影响,通过参与非酶褐变反应的主要成分变化,研究新鲜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差异。将月柿果片分成6个部位(由外到内,由顶到底划分为A1、A2、B1、B2、C1、C2),研究果片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明确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果糖含量为1区<2区;还原糖、蔗糖含量表现为A1>A2、B1B2、C1C>B;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则表现为A1>B1>C1;B2>A2>C2的规律。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在A1区含量最少,在B2区含量最多。主成分分析说明月柿果片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贮藏期间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贮藏后期的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贮藏期内,定期对香梨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作测定。结果表明,香梨在贮藏期间先进行酚类物质合成,后发生降解,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总体上升。  相似文献   

3.
南果梨褐变因子分布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果实采后后熟及贮藏期间主要褐变因子在果实中的区域性分布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在果心最多,果皮次之,果肉最少.在后熟和贮藏期间,酚类物质含量在贮藏前期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PPO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PPO活性最高时正是果实开始出现褐变的时期,同时也是酚类物质大量下降的时期,褐变程度与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机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渝薯17’甘薯为实验材料,将鲜切甘薯分为皮部、周边以及中心3 个部位。通过对冷藏过程中鲜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变情况、褐变底物酚类物质含量、褐变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变 机理及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是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存在差异,皮部褐变最严重,周边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周边和中心组织(P<0.05),其中主要底物绿原酸含量为周 边和中心组织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组织褐变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对酚类物质的积累起促进作用;周边组织褐变由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协同作用催化;中心组织 褐变则主要由POD引起。  相似文献   

5.
混浊苹果汁生产中的酶促褐变及其防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光远  张陪旗 《食品科学》2006,27(11):602-605
介绍了苹果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以及在混浊苹果汁生产中防止酶促褐变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SPSS软件分析鸡腿菇贮藏过程中褐变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系,用抗坏血酸(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分别处理鸡腿菇,试图找到减轻鸡腿菇褐变的方法。结果表明:鸡腿菇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逐渐增大,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褐变度与PPO活性显著相关,均趋于上升,PPO活性的变化是引起鸡腿菇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三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鸡腿菇的褐变度,其中0.15~0.2mmol/L的柠檬酸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亚硫酸钠和VC。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的酶促褐变机理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SS软件分析鸡腿菇贮藏过程中褐变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系.用抗坏血酸(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分别处理鸡腿菇,试图找到减轻鸡腿菇褐变的方法.结果表明:鸡腿菇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逐渐增大,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褐变度与PPO活性显著相关,均趋于上升,PPO活性的变化是引起鸡腿菇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三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鸡腿菇的褐变度,其中0.15-0.2mmol/L的柠檬酸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亚硫酸钠和Vc.  相似文献   

8.
以怀枝荔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几种预处理方法对荔枝果肉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mol/L的谷胱甘肽溶液浸泡降低了PPO和POD活性,但并未使其失活;同样浓度的谷胱甘肽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真空浸泡(真空度为0.08MPa)也不能使PPO和POD失活;90℃热烫3min以上可以使POD失活;采用0.3%的抗坏血酸溶液在90℃热烫3min以上可以使PPO失活,通过对热烫后冻干荔枝的色泽和脆度测定,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为0.3%的抗坏血酸溶液90℃热烫5min.  相似文献   

9.
以粉蕉和香牙蕉为对照,观察大蕉后熟过程中褐变度、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大蕉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分别在大蕉褐变过程中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香蕉在后熟过程中,褐变度均呈逐渐增长趋势,在储藏13d后,粉蕉与香牙蕉的褐变速率明显高于大蕉,说明大蕉更适合于作为深加工的原料。在储藏13d后,大蕉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均比较低,游离酚含量也比较低,但总酚含量较高,最终导致褐变速率较慢,说明大蕉的褐变度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蕉的褐变速率与游离酚的含量呈负相关。对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相关性分析,大蕉后熟过程中的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8789和0.9240,说明大蕉后熟过程中的褐变潜力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密切相关;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初步鉴定,大蕉的褐变底物主要为没食子酸和表儿茶素。  相似文献   

10.
苹果梨和鸭梨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以苹果梨和鸭梨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贮藏期内,通过定期测定梨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总酚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不同底物的结合能力,分析梨的酶褐变机是,苹果梨和鸭梨在贮藏期间,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的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多酚氧化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依次为:没食子酸〉儿茶酚〉绿原酸〉咖啡酸;抗坏血酸和还原糖含量对水果  相似文献   

11.
李欣  薛治浦  朱文学 《食品科学》2011,32(3):108-111
以丹参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以VC 为阳性对照,选用还原力、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对不同部位醇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叶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其总酚酸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1.07 倍和6.81 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4.79 倍和14.5 倍。在预设质量浓度为20mg/mL 时,丹参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还原力、DPPH 自由基清除率、对PUFA 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分别相当于VC(1mg/mL)的1.08、1.01、5.78 倍。总酚酸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酚酸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成熟度对柿子加工产品品质影响,确定加工柿子片适宜原料成熟度,本文研究柿子片加工过程中干燥特性及产品质构、色泽、营养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成熟度越高,干燥阶段前5 h柿子片干燥速率越低;柿子片还原糖、可溶性果胶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柿子片VC含量、可溶性单宁、硬度和胶着性随着成熟增加而逐渐下降;成熟度Ⅲ、Ⅳ的柿子片可溶性单宁含量分别为0.095%、0.041%;色泽L*、a*、b*值随着成熟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至30.32、9.77、17.50。成熟度越高,柿子片感官评分越高。综合可知,成熟度Ⅲ、Ⅳ的柿子比较适宜加工柿子片产品,且成熟度Ⅳ加工的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郭帆  汪之和  施文正  方兵 《食品科学》2018,39(8):237-242
利用连续化学-超声波浸提法,对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总氟含量以及氟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总氟含量依次为虾壳>虾头>全虾>虾肉。不同部位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次为可交换态,氧化态氟和有机态氟含量相对较低,水溶态氟含量极少。由此可见,南极磷虾中氟的形态大部分以残余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溶态氟与可交换态氟呈显著正相关(r=0.495**),氧化态氟与残余态氟呈显著负相关(r=-0.254*),有机态氟与残余态氟呈显著正相关(r=0.312*)。水溶态氟与南极磷虾pH值和水分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7**,r=0.292*),有机态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24*),残余态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6*)。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不同组织中氟的不同存在形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南极磷虾脱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鲜麻山药酚类物质的分布,酚类物质的种类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一种酶促褐变的底物,对PPO酶的活性及其与褐变底物的亲和力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鲜麻山药是由于酚类物质在PPO下进行的酶促褐变。并筛选出抑制麻山药PPO酶活力的最佳温度、酸碱环境和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比分析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柿子片干燥水分比、干燥速率及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低,切片厚度越厚,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厚度1.75 cm的柿子片所需干燥时间是厚度1.00 cm柿子片的1.5倍.45℃条件下柿子片干燥时长为21 h,是75℃条件下的2.33倍.VC在55℃条件下含量最高为694.30...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Folin-Ciocalteu法、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不同类型12 个柿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对香草醛-盐酸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草醛-盐酸法优化参数为:显色液为2.0 g/100 mL香草醛甲醇与15%盐酸甲醇液,显色0.5 h。柿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花后35~50 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但不同类型柿间总含量及变化幅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日本完全甜柿(J-PCNA)、中国完全甜柿(C-PCNA)、不完全甜柿(PVNA)、不完全涩柿(PVA)、完全涩柿(PCA)同类型各品种间总酚和缩合单宁变化趋势相似,含量相近,总酚、缩合单宁含量基本符合规律PCA>C-PCNA>PVA>PVNA>J-PCNA。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单一和复合护色剂对冻藏双孢蘑菇片防褐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护色剂浸渍后的冻藏双孢蘑菇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由低到高顺序为:L-半胱氨酸、Na2S2O5+柠檬酸、Na2S2O5、Na2S2O5+L-半胱氨酸、柠檬酸、对照,过氧化物酶活性由低到高顺序为:L-半胱氨酸、Na2S2O5+L-半胱氨酸、Na2S2O5+柠檬酸、柠檬酸、Na2S2O5、对照,即0.15%L-半胱氨酸处理对冻藏双孢蘑菇片的防褐变效果最好;此外,经过L-半胱氨酸处理的双孢蘑菇片可溶性固形物流失量最低,细菌总数最少,且不引起亚硫酸盐残留.  相似文献   

18.
研究柿子醋褐变原因及抑制其褐变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色差法分析柿子醋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以及褐变度的变化,并研究几种抑制剂(NaCl、柠檬酸和L-抗坏血酸)对其褐变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子醋贮藏期间发生的褐变主要是由于PPO和POD催化氧化总酚类物质引起的酶促褐变。不同质量浓度的褐变抑制剂NaCl、柠檬酸和L-抗坏血酸均显著维持醋液中较高的总酚含量,抑制PPO和POD活性,从而降低褐变度,减缓褐变发生,其中以0.24g/100mL NaCl、溶液1.2g/100mL柠檬酸和0.48g/100mL L-抗坏血酸对柿子醋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