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志丹县长尾河小流域为延河的二级支流,按照延河综合治理规划,实施长尾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十分必要和重要。通过实地调查长尾河小流域概况及存在问题,根据小流域自然现状、水土流失特点和污染状况,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生态自然修复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重点,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达到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以丘陵山区的龟山小流域生态治理为单元,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龟山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综合治理技术后,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综合治理模式。建设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小流域,有利于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推进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文章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和目标为切入点,探索城镇周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亟须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新的规划方向。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发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一种有效的建设途径。甘肃省秦安县大山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农村"生态发展、村容整洁"为重点,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了流域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得村容洁净、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5.
聂国威 《山西水利》2011,27(5):21-22,3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水土保持工作提升地位的重大举措,在阳泉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选择枣园、西回两个小流域进行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探索全市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模式和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之一。多年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未能有效解决水资源保护、非点源污染、河流生态退化、村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但铜川市开展此项工作起步较晚。针对铜川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按照水源保护型、城郊型、水源保护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三个功能类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实现流域内的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建成健康小流域。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笔者就迁安市崇家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综合治理对策同大家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平印 《陕西水利》2012,(1):138-140
闵家河清洁小流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水土流失及水污染严重,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采取以水源保护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污染治理树立了典型。  相似文献   

9.
2006年,水利部确定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黄水河、三门峡义马市董沟、信阳平桥区震雷山、洛阳偃师市北邙四条小流域作为水利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与要求,依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原则,组织编制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工程投资来源及组织实施措施等相关事项,确定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连续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9年乌拉特前旗柏树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实施,对做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要求,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掌握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新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2017年11月28-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旱灾害的重要保障,也是区域防洪抗旱的有效手段。文章以辽宁省为例,结合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以及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考虑全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防治布局方向、功能定位和不同特点,总结分析了多条小流域治理成效、技术措施及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型、生态防护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并深入探讨了三类模式的技术要点及其适用范围,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杰  梁海涛 《人民珠江》2015,36(3):125-127
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广东省山丘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山丘区小流域特点提出基于灾害防治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对小流域分类综合治理;以瑶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漫滩水库是淮河流域上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曾因75·8大洪水决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库,严重威胁水库及下游安全。文章以臧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例,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思路及具体措施为出发点,通过探索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摸索一条兼顾防洪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生态工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湖南省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多采用封山育林、坡耕地治理、植树造林等传统的方式来治理,其作用局限在控制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但流域内的垃圾、化肥、农药等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解决传统小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并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类型及其与其他相近工程相结合建设的思路,为湖南省后续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广西各地积极创新治理模式,依托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打造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产业相结合的示范基地,逐步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以平南县新隆河(新隆段)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介绍项目实施背景、措施配置,并分析工程带来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论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新昌县山丘区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当前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并明确今后几年该县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为推进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科普和法制宣传的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施工监管等。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四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要求,“四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介绍了“四型”小流域的治理对象、原则和主要措施,探讨了各三级区“四型”小流域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主要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特别以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路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全面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文章探讨分析新常态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思考,希望能够对生态文明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康平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及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态修复、沟道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充分生态清洁小流域螽防护区理念,以康平县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生态区小流域的防治措施体系,并结合实际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