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利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liq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法和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对3 种不同陈酿时间朗姆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及其中关键成分的判定。哈瓦那俱乐部3 年、哈瓦那俱乐部7 年和哈瓦那俱乐部樽融(陈酿时间在25 年以上)3 种朗姆酒共检出139 种香气成分,包括47 种酯类(含3 种内酯类)、23 种醇类、15 种酸类、13 种醛类、16 种酮类、8 种酚类和17 种其他类,其中共有香气成分有25 种。陈酿时间越长的朗姆酒香气成分检出总量、内酯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占比越大。大马士酮对3 种朗姆酒风味的贡献最大,果香和花香是3 种朗姆酒最主要的风味特征,随着朗姆酒陈酿时间的延长,其熏香、辛香和药香不断增加。陈酿时间对朗姆酒的风味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方法对市售花椒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磁力搅拌条件下,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40 min时花椒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能最大程度地挥发、吸附。在花椒油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9种(18.94%)、烯烃类19种(50.85%)、酯类5种(21.35%)、酮类6种(5.09%)、醛类8种(3.42%)。花椒油中香气成分主要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为主,桧烯(13.05%)、(E)-β-罗勒烯(14.65%)、桉油精(12.16%)、乙酸芳樟酯(17.65%)是其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王致和臭豆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采用计算的保留指数和NIST 11谱库检索,确定所含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并用内标法确定其在王致和臭豆腐中的含量,根据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结合香气活性值,确定王致和臭豆腐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经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出44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6 种(10.43 μg/g)、酯类17 种(6.88 μg/g)、酚类1 种(0.26 μg/g)、醛酮类3 种(0.15 μg/g)、硫醚类5 种(1.01 μg/g)、杂环类6 种(2.67 μg/g)、其他化合物6 种(2.66 μg/g)。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正丁醇(7.21 μg/g)、正丙醇(2.33 μg/g)、乙酸乙酯(1.71 μg/g)、丁酸丁酯(1.44 μg/g)、乙酸丁酯(1.13 μg/g)等。而吲哚(0.70 μg/g)、正丁醇(7.21 μg/g)、正丙醇(2.33 μg/g)、二甲基二硫(0.42 μg/g)、二甲基三硫(0.36 μg/g)、二甲基四硫(0.15 μg/g)等挥发性成分对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特征性香味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米曲发酵对贻贝蒸煮液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前、后贻贝蒸煮液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发酵前、后贻贝蒸煮液中分别鉴定出47种和55种香气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96.19%和92.19%。发酵前试样中的主要成分为2,6-二甲基吡嗪、甲氧基丙酮、2-呋喃甲醇、丙酸、三甲胺,而发酵后试样的主要成分为乙醇、2,6-二甲基吡嗪、丙酸、4-乙烯基愈创木酚、乙酸、2-呋喃甲醇、异戊醇。此外在发酵后试样中检出了包括4-乙烯基愈创木酚、乙酸乙酯、丁酸乙酯、苯乙醇等在内的19种在发酵前试样中未检出的香气成分。结论:发酵后贻贝蒸煮液中呈腥味的成分三甲胺含量大为下降,且产生了数十种呈悦人香气的酚类、酯类、醇类物质,使整体香气协调,这为实现以贻贝蒸煮液为原料的新型水产调味品的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世奇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1,32(8):281-285
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同时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3种方法对会东块菌香气进行提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溶剂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80个峰,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3.59%;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了91个峰,鉴定出了67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0.45%;用固相微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64个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75.15%;综合比较,采用3种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42种香气物质,其中主要香气物质23种,3种提取方法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紫花芒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75μm Carboxen/PDMS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两种萃取头提取紫花芒果成熟时果肉和果皮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使用75μmCAR/PDMS萃取头检出果皮香气成分26种,占总挥发物的98.71%,萜类成分占98.49%,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44.20%);果肉香气检出21种挥发物,占总挥发物的99.29%,其中萜类占97.82%,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对伞花烃(55.45%)。使用100μmPDMS萃取头检出果皮香气中22种挥发物,占总挥发物的98.51%,萜类成分占98.1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68.45%);果肉香气中检出1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物的97.68%,萜类占96.69%,相对含量较高的是萜品油烯(79.18%)。紫花芒果更适合使用75μmCarboxen/PDMS提取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且果皮中的香气成分多于果肉中,主要是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陈娟  阚建全  杨蓉生 《食品科学》2010,31(18):239-243
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农用桑椹、大十桑椹、红果2 号桑椹和红果1 号桑椹4 个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从4 种桑椹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2、51、44、46种,主要包括高级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醇、芳香醇、脂肪醛、以及脂肪酮等。桑椹中高级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很高,它们是重要的香气前体物质。己醛、壬醛、己醇、3- 甲基- 丁醇、2,3- 丁二醇、苯乙醇和3- 羟基-2- 丁酮则是桑椹的主体香气成分。此外,每种桑椹还含有一些独特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8.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液液微萃取(LL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GC-FID),对西北高原地区清香型青稞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共分析定量出69种香气成分。其中龙脑、长叶松稀和γ-萜品烯等为首次在清香型白酒中定量报道。结合香气活力值(OAV)分析,发现青稞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为3-甲基丁醛(OAV=12590)。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的OAV>1000,对青稞酒整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荔枝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五个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SPME/GC-MS方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差异显著,妃子笑、黑叶、白蜡、荔枝王、玉荷包中分别含有58、57、47、28、39种香气成分;五种荔枝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有1-甲氧基-2-丙醇、乙偶姻、3-甲基-2-庚醇、1-庚烯-3-醇、芳樟醇、2-乙基-2-丁烯醛、β-蒎烯、柠檬烯、巴伦西亚桔烯等,但其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法提取红薯叶茶的香精油,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97种成分,占红薯叶茶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3.95%.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α-荜澄茄烯醇(1.07%)、1,2,3,4,4α,7-六氢化-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1.22%)、(1S-cis)-1,2,3,5,6,8α-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1.3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37%)、γ-榄香烯(1.38%)、叶绿醇(1.65%)、石竹烯氧化物(2.07%)、8-异丙基-1,5-二甲基-环十碳-1,5-二烯(8.49%)、石竹烯(14.61%)等.鉴定的物质大多数为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7种西藏特有的青稞品种及相应发酵青稞酒为对象,基于理化性质、营养、风味和感官等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探究青稞品种与其发酵酒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与青稞原粮相比,青稞酒体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占比增加,可能是酿造过程中非必需氨基酸转化形成了必需氨基酸。CCA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青稞原粮在总氨基酸、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总多酚含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其营养结构的差异经微生物生物化学转化得以放大,为筛选青稞酒的优质品种提供了可能。通过青稞原粮及相应青稞酒中的蛋白质、氨基酸、γ-氨基丁酸和总多酚水平等营养指标分析初步优选出‘藏青2000’为酿酒青稞品种,其次是‘隆子黑’‘芶芝黑’‘藏青25’。结合青稞酒营养、风味和感官等多维度指标,最终确定‘藏青2000’为最佳酿酒青稞品种,其次为各具特色风味的‘芶芝黑’‘隆子黑’‘藏青25’。本研究可为我国青稞酒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稞酒质量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青稞酒单一的原料配比,使原料多样化;提高青稞大曲的培养温度;增加堆积培菌工序;重视青稞酒的酒体设计工作等,提高青稞酒质量.只有提高青稞酒的质量,青稞酒才会大发展,才会走向全国,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青稞酒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稞酒的液态酿造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料处理方式、加酶量、加曲量、料水比、温度和蒸煮强度影响青稞酒的发酵性能,青稞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加曲量2%,料水比1∶5,糖化酶0.25mL/100g,在此条件下酿造的青稞酒其风味、口感、色泽具有西藏传统青稞酒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酒是陈的香”,青稞酒的香气口感同样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而自然达到陈化、老熟的目的,从而赋予青稞酒清雅纯正、绵甜爽净、醇厚丰满、回味怡畅、诸味协调的风味特色。同时,科学合理的储酒设备和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催陈老熟作用。探索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条件和方法就能达到陈化、老熟效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喇录忠  李善文 《酿酒》2013,(4):64-65
介绍青稞清酒在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产生混浊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曹妍  杜木英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科学》2012,33(11):252-256
研究青稞酒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曲发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稞酒的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表现出类似传统曲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pH值明显下降,之后稳定在pH4.0~4.3;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显著上升(P<0.05),发酵60h时达到最大值0.83g/100g,之后略有下降;发酵品温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最高达36.2℃左右;还原糖含量和糖化酶活力值都在24h内显著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总糖含量显著下降,酒精体积分数显著增高(P<0.05),多菌种曲发酵的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10.30%,比传统曲发酵提高57.73%;酒醅中酸性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同时呈显著性增高,24h后,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多菌种曲发酵的青稞酒总氨基酸含量80.923mg/100mL,缺乏蛋氨酸。感官评定表明风味较好的多菌种青稞酒的发酵时间约为60~72h,并保持了传统青稞酒的主体风味。  相似文献   

17.
雷春燕  刘学文 《酿酒科技》2011,(8):51-52,56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青稞米酒中多酚氧化酶的活力,确定了其褐变反应为非酶褐变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5种添加剂对其褐变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减缓青稞米酒褐变的添加剂的最优配比为:0.20 g/kg的焦亚硫酸钠、0.25 g/L的EDTA、0.04 g/kg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  相似文献   

18.
以青稞、枸杞和蜂蜜为原料,酿制成一种富有青稞香、蜂蜜香和枸杞果香的营养型发酵酒.成品酒中含确丰富的维生素C、氨基酸、人体易吸收的有效的微量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生元 《酿酒科技》2007,5(4):107-108
以青稞、红景天、茶叶为原料,经清洗、粉碎、液化、加曲发酵、压榨、调配、过滤、杀菌等工序生产红景天青稞茶酒,成品酒色泽淡黄、晶莹透明、香气自然,酒度3%Vol-5%Vol,酸度小于0.28,茶酒同饮、药食同源,具有饮用功能互补、协同显效的双重作用。(孙悟)  相似文献   

20.
青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禾本科植物,食用历史悠久.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现代研究表明,青稞富含β-葡聚糖、多酚等功能因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糖、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保健及相关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青稞已培育的种类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青稞的功能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和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