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定义了一种新的高炉炉缸热制度评价方法——炉缸脱硫率,并分析了其与铁水中[Si]含量、物理热、理论燃烧温度和燃料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铁水中[Si]含量、物理热和理论燃烧温度相比较,炉缸脱硫率对高温的高敏感性更平稳,能够在特殊炉况时辅助常规方法为操作者提供炉热变化信息。炉缸脱硫率与燃料比多数时候呈负相关关系。炉缸脱硫率作为炉缸热制度的新评价方法尤其适合于表征低硅冶炼的高炉热制度,而且能够确定脱硫的最优热力学条件,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山钢日照公司2号高炉炉况波动的原因和相应的炉况调整措施。高炉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质量劣化、燃料比控制不稳定、炉前出铁质量不佳。根据2号高炉当前炉况,遵循调整上部气流与活跃炉缸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炉况逐渐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3.
赵淑文  王志堂  聂长果  陈军  蒋裕 《炼铁》2019,38(1):46-49
马钢4号高炉受焦炉干湿转换影响,入炉焦炭结构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给炉缸活跃性造成较大影响,炉内气流波动增大,炉体热负荷剧烈波动,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下滑。认为原燃料对炉缸活跃性的影响存在一个较长的作用周期,在日常操作中要重视入炉原燃料的管理。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适当的上下部调剂、控制适宜的热制度、调整炉前出渣铁制度等措施后,炉缸工作状态明显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快速提升,利用系数提高至2.374,燃料比降至508kg/t。  相似文献   

4.
李红  齐俊茹  刘士朝 《甘肃冶金》2012,(3):39-40,43
对唐钢4#高炉近期风口大量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风口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焦炭质量波动、炉缸不活、热制度及造渣制度波动以及送风后慢风时间较长所致。通过提高焦炭质量改善炉缸工作状态、改变出铁制度等措施均可预防休风时的风口大量破损,从而为后续炉况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华 《炼铁》2023,(2):13-16+20
沙钢5 800 m3高炉生产运行已超过12年,受限于总图布置,高炉仅有3个铁口,且铁口分布不均匀,生产中曾出现过数次炉缸温度升高及炭砖侵蚀现象。针对5800m3高炉炉缸工作不均匀、不容易活跃、存在气隙等问题,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适合炉役后期安全生产的措施:(1)优化出铁制度,加强出铁管理;(2)提高炉缸活跃性;(3)炉缸定期压浆和排水;(4)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目前,5800m3高炉一代炉役铁产量已达到9300 t/m3以上,炉缸温度在受控范围内,炉缸炭砖没有出现新的侵蚀,炉缸工作状态稳定,利用系数达到2.25t/(m3·d)。  相似文献   

6.
为了量化首钢股份公司3号高炉炉缸活跃度以及分析其操作影响因素,通过炉底中心温度与炉缸侧壁温度的比值,计算了炉缸活跃度指数,并将活跃度指数与高炉鼓风风量、风温、喷煤量和鼓风动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炉缸活跃度指数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原燃料实际变动条件,探析了炉缸活跃度指数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炉缸活跃度指数与鼓风风量、风温、喷煤量及鼓风动能都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高炉活跃度变化趋势的参考依据。另外,高炉炉役中后期,炉缸活跃度指数波动较大,更易受高炉操作波动影响。因此末期高炉更应注重精料和稳定操作,以提高炉缸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7.
马钢1号高炉大修开炉初期,面临风口小套频繁被砸、炉缸蓄热能力不足、铁口区域窜气喷溅及风量偏低鼓风动能不足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上下部制度、原燃料精细化管理、休风后快速恢复炉况、加强炉前渣铁处理、优化煤气流分布及提高炉缸活跃性等措施,1号高炉逐渐实现了强化冶炼,日产量持续提高,燃料比持续下降,高炉强化冶炼达到投产以来最好水平。2019年12月,1号高炉日产量达到6866t/d,燃料比下降至494kg/t,中心气流指数及边沿气流指数逐渐趋于合理、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迁焦环评及常规化限产导致焦炭结构变化,加上高生矿比例、原料种类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采取强化铁前一体化运作、外购焦炭质量评价排序、改善烧结矿质量、优化炉料结构等措施,为3号高炉强化冶炼奠定基础。3号高炉强化冶炼操作要点是,坚持“低耗、高效”方针,以控制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为基础,提高煤气利用率为目标,选择适宜的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并通过炉缸活跃性评价指数HAI提供预警管理,避免炉况出现波动。采取上述措施后,3号高炉实现了复杂原燃料条件下的炉况稳定顺行,取得了日产量提高180~272 t/d、燃料比降低22.2kg/t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广江  郑明泉 《河北冶金》2023,(4):37-40+56
基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日益加大,企业对铁产量的需求也越发急迫,只有长期稳定高产才能创造更大效益。而高炉顺行强化则是生产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原燃料质量管理是实现高炉顺行强化的基础,通过严抓高炉槽下筛分管理减少粉末入炉,保证原燃料质量稳定和对高炉上下部操作制度合理调整,河钢集团唐钢公司3 200 m3高炉逐步顺行,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升。生产中克服了炉役后期炉缸侧壁温度高而进行加钛矿护炉操作、高炉长期配吃20%左右落地烧结矿、原燃料质量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在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过程中对炉役后期护炉条件下如何实现高产,上下部操作制度的匹配关系以及下部送风制度的基础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总结出下部控制合理的“大风量、高风速、高动能”可以有效地活跃炉缸,提高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的适应性,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和高效生产,同时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是减少炉缸环流侵蚀,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上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曹锋  霍吉祥 《中国冶金》2013,23(10):22-25
从原燃料质量、炉渣成分、炉缸状态、炉况稳定性等方面,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铁水含硫高进行了分析,原 燃料质量恶化是铁水含硫高的重要原因,渣铁温度偏低、炉缸活性较差、炉况波动是铁水含硫高的主要原因,在改 善原燃料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造渣制度,活跃炉缸,稳定煤气流,可降低铁水含硫。  相似文献   

11.
高炉炉缸活跃性评价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吴胜利  余晓波 《钢铁》2007,42(10):12-16,23
炉缸工作状态对高炉生产有重要影响.炉缸工作状态活跃与否主要受焦炭的填充状况及液态渣铁流动性的影响.焦炭的填充状态决定炉缸内的"透液通道",渣铁的流动性影响渣铁流入和排出炉缸的顺畅程度.高风氧量操作下,随富氧率增加,渣铁流入和排出阻力系数减小.以流入和排出阻力系数为基础,结合生产数据,提出了"炉缸活跃性指数"新概念,并能较好地评价和判断炉缸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沙钢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对沙钢3号高炉开炉以来的热电偶温度数据及热流强度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并计算了炭砖的残余厚度。结合3号高炉的死铁层深度及冷却系统设计等参数,对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沙钢3号高炉炭砖侵蚀薄弱区域处于铁口下方1~2 m,最薄位置处于西铁口,炭砖残余厚度约为517 mm。结合高炉炉缸设计发现,其炭砖侵蚀严重区域处于炉缸冷却壁薄弱位置,且与炉缸死料柱角部位置有关。研究相关结果可为国内大中型高炉设计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代兵  梁科  王学军  李鑫  郭玉伟 《中国冶金》2015,25(12):45-49
在对传统炉缸活性计算模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钢新1号高炉等国内大型高炉操作惯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两个炉缸活性量化计算模型,即炉缸工作活跃指数优化模型和炉缸活跃性指数优化模型。通过采集与处理本钢新1号高炉生产数据以及编程技术完成了模型的离线计算,并成功应用于本钢新1号高炉的生产中,实现了对炉缸活性的量化计算。实践证明,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炉缸活性状态,有效地帮助高炉操作者及时把握炉缸活性,当炉缸活性下降或失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尽早进行操作干预,将炉缸不活抑制在萌芽状态,及时地避免了因炉缸活性恶化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从而在维护炉缸活性、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攀钢钒新3号高炉检修后开炉采用快速烘炉、炉底多点立体点火、快速转换装料制度、快速扩大进风面积等技术,点火开炉后加风顺利,炉缸活跃。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保留烘炉导管开炉,加风口圈调整进风面积,优化料制,合理控制边缘和中心气流等措施,确保高炉快速达产,高炉利用系数3天达到2.015t/(m3·d)。此次实践是目前国内外2000m3级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开炉中最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近年红钢3号高炉(1 350m3)的有害元素负荷升高。为了确定炉缸侵蚀速度与有害元素入炉量的关系,应用热传导微分方程,建立了炉缸炉底二维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近2年1 150℃的炉缸侵蚀线分布。结果表明:红钢3号高炉炉底侵蚀速度从50mm/a上升至60mm/a,炉缸侧壁侵蚀速度由35mm/a上升至40mm/a,对比同期有害元素入炉情况,侵蚀速度随有害元素负荷升高而有所加快,但无明显象脚状侵蚀。  相似文献   

16.
韩宏松 《中国冶金》2007,17(11):60-60
梅山3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炉缸为陶瓷杯结构,侵蚀较严重。为维护好炉缸且实现高炉长寿的目的,该炉在生产中采取了多种护炉措施,尤其是优化上下部制度后获得了明显的炉缸保护效果。因此,将上下部制度优化的炉缸维护措施作为一长期的、经济的且有效的护炉手段,以延长高炉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梅山3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炉缸为陶瓷杯结构,侵蚀较严重。为维护好炉缸且实现高炉长寿的目的,该炉在生产中采取了多种护炉措施,尤其是优化上下部制度后获得了明显的炉缸保护效果。因此,将上下部制度优化的炉缸维护措施作为一长期的、经济的且有效的护炉手段,以延长高炉的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强化3号350m3高炉炉缸的修复、解决炉缸易堆积问题,进一步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开发联接装置、优化喂线参数、合理选择含钛物料及调整高炉热制度等措施,开发了含钛物料包芯线定向护炉技术。应用表明:该技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冷却壁热负荷减少8%~10%。炉役后期采用此技术护炉,可增产节焦。  相似文献   

19.
针对鞍钢股份公司炼铁总厂新3200 m3高炉炉缸烧穿情况,提出了炉缸大修技术方案,如选用优质耐火材料、全面改造炉缸冷却系统等。同时对炉缸大修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采用整体浇注的施工方式后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鞍钢3200 m3高炉大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匡祎 《冶金丛刊》2011,(6):23-25
宣钢5#高炉(450m^3)由于炉缸电偶TE701#温度接近报警值,且对应部位冷却壁水温差和热流强度异常升高,自2010年4月堵2#风口作业,进行综合护炉。在护炉期间,通过优化调整操作制度、强化过程参数控制、加强外围协调组织等措施,实现了炉况长期稳定顺行,优化了技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