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芜湖站水位资料的整理,用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和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这两类规范的不同方法分别计算芜湖段设计最高和最低通航水位,结果表明,同一站点的感潮河段,按照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设计通航水位差异很大。对结果分析,比较后,提出用内河规范的频率法确定芜湖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用内河规范中的综合历时曲线法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闽江航道整治、码头建设、防洪、船闸设计提供技术参数,在外业资料缺乏情况下,采用数值模拟、外业观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闽江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闽江干流水口水电站至马尾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推算闽江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沿程临时站点逐时水位,将沿程临时站点逐时水位与竹岐站、文山里站、白岩滩站等长期水文站(基准站)水位建立相关关系,采用累积频率法计算低潮累积频率90%的水位特征值作为基准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通过该相关关系计算沿程临时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临时站逐时水位与基准站逐时水位线性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基本在0.9以上,由该相关关系及基准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获得的闽江干流水口水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值相对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3.
沙河复航工程在漯河市推荐线上存在桥梁净空低于IV级通航标准,桥孔内局部水流流速超过设计要求,不满足通航水流条件的情况,需要对航道内的碍航桥梁进行改建。本文运用Mike软件建立沙河漯河市境内从上游泰山路彩虹桥下约200m,到下游黄河路沙河桥下约500m的京广铁路桥上下游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设计洪水、最高通航水位和最低通航水位推求模型在漯河水文站的水位,与实测漯河水文站的水位进行对比,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利用所建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设计方案下航道内京广铁路桥桥墩附近流场、航道内水面线比降、航道内水流流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模拟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计算分析表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情况下,京广铁路桥桥墩附近流场流速、航道内水面比降和横纵向流速均减小,设计主航道的水流条件符合IV级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设计通航水位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JTJ214-2000《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和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这两种不同规范的方法分别计算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设计最高和最低通航水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南京和江阴是设计通航水位选择规范方法时两个重要的分界点.同时还对感潮河段在计算设计通航水位时所需样本年限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段设计通航水位方法的选取以及所需样本年限的长短与其距河口的距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虑水位过程变异的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王路  桑燕芳  陈杰  余涛 《水利学报》2020,51(4):379-390
在河道断面水位年际变异和年内分配变异的综合作用下,基于历史资料的最低通航水位设计值已无法反映真实的水位变化规律,导致船舶的通航安全面临威胁。为设计出合理的最低通航水位,本文结合分解合成思想和二阶矩变异概念,提出了考虑水位过程变异(即不同时间尺度下水位特征值的年际变异和水位过程的年内分配变异)的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频率-保证率法。该方法不仅符合工程水文学中关于设计水文过程的定义,兼顾了年保证率和频率的概念,而且综合考虑了水位年际和年内分配的双重变异,可为其它工程水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澜沧江允景洪水文站,并将设计结果与均值变异条件下采用频率-保证率法、方差变异条件下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的设计结果作比较,对本方法的优势进行了验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赣江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赣江下游河段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再从近几年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查得对应于该流量的水位,即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用该方法计算的设计水位更符合河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水库下游非平衡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参数,该水位的现有确定方法是建立在河床冲淤变化不大条件下的水文资料统计方法。水库下游河床处于非平衡变化过程中,河床冲淤幅度较大或水库下泄流量过程因调度规则的差异而不同时,已有方法不再具备适用条件。本文将原有平衡河流通航设计水位的概念延伸至水库下游非平衡河流河床冲淤变化过程中,分析了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时段影响设计水位的主要因素、影响过程及其程度,以水库调度计算和下游河床冲淤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为基础,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沿程各站不同时期的设计水位,又为水库下游非平衡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友明 《江苏水利》2003,(4):24-24,27
1 工程概况 三河船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蒋坝镇南端,上游引航道切洪泽湖大堤入洪泽湖,下游与淮河入江水道相连,沟通了洪泽湖与高宝湖之间的航运,是引江济淮配套工程之一。该闸建成于1970年春,为五级船闸,建筑物设计标准为上闸首一级,其它部分三级。闸道净宽10.0m,闸室净宽12.0m,闸室净长100m,设计最低坎上水深2.5m。设计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5.5m,最低通航水位11.5m,下游最低通航水位7.5m。上闸首底板顶部高程9.0m,闸室及下闸首底板顶部高程5.0m。设计年通航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航道的基本情况,对航道维护疏浚工程最低通航水位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韩江中游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河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02—2017年实测地形数据,在河道演变分析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手段,核查了航道水深情况,为航道尺度提升提供支撑。研究表明:①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河床由淤积逐渐转为冲刷,深泓平均下切深度为1.15 m,2015—2017年与2008—2015年比较,冲刷强度略有减小;②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考虑枢纽运行、桥梁净空、河道冲刷等要素,确定了高陂枢纽下游近坝段的最低、最高通航水位分别为25.84、39.23 m,东山枢纽上游最底、最高通船水位分别为25.65、26.61 m;③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最低通航水位下水深不足2.5 m区段集中在高陂坝下至高陂大桥,水深集中在1.5~2.0 m,高陂大桥至东山枢纽段水深条件较好,最低通航水位下水深基本在3.0 m以上;④高陂枢纽至东山枢纽段航道整治工程类型为疏浚、拆修及新建丁坝,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工程实施后航道水深满足2.5 m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引江济汉工程区域内河流缺乏径流资料,采用暴雨资料来计算设计洪水。经合理性论证后认为,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成果合理可靠,满足本阶段引江济汉干渠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引汉济渭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为背景和边界条件,以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功能为目标,研究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方案。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用水实际情况,建立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模拟模型。以不同规划对汉江中下游河道外需水预测、不同丹江口工程下泄流量为方案变量,初步提出了引江济汉工程水量调度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赣江主支象山枢纽为通航河流枢纽,工程施工期妥善处理船舶通航问题尤为重要,应结合工程分期施工方案,提出对应的通航方案.一期工程施工由临时航道通航,二期工程施工由船闸通航.本文针对一期工程施工临时航道通航水流条件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一期时...  相似文献   

14.
以引江济汉渠道工程进口段泵站深基坑为例,通过一系列的降水试验,结合初步设计阶段的试验成果,综合分析了基坑含水层渗透系数。降水试验成果分析中既采用了抽水试验规程推荐的计算公式,也采用数学模型对降水试验进行模拟,最终提出了不同含水层渗透系数,为后期基坑降水方案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设计单位依据降水试验结果对基坑降水方案作出了重大设计变更。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介绍了三峡水库、泥沙及钉螺、高地下水等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阐述了引江济汉渠道进出口段的设计要点、渠道的引水方式及超大型的平板防洪闸等;介绍了渠道与拾桥河交叉时采用的平立交结合的独特布置及拾桥河枢纽功能的特点以及拾桥河左岸节制闸超大型平面弧形闸门技术;分析了膨胀土改性两种工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引江济汉工程现场试验,提出了改性土"路拌法"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韩江东溪口水文站1954—2015年共62 a的潮位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潮位变化规律,数据显示韩江口下游地区最高潮位受台风暴潮影响显著,平均高潮位呈现上升趋势显著,突变年在1968年,其后有明显上升现象;年最低潮位主要发生在非汛期。  相似文献   

17.
周海燕  梅军亚 《人民长江》2011,42(13):27-30
2003年9月,2005年10月和2010年7月,汉江中下游均发生了近20 a一遇的较大洪水,千里汉江干堤险象环生,汉江下游地区如今正成为长江防汛的一块“短板”。从汉江洪水特性、汉江下游防洪能力和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汉江丹江口水库调度复杂、汉江干堤防洪标准偏低、杜家台分洪工程尚未完建、汉江蓄洪民垸建设严重滞后,仍是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调度。只有在丹江口水库按最终规模建成、汉江干堤按设计标准加高加固、杜家台分洪工程按设计标准完建、汉江蓄洪民垸按要求进行建设的情况下,才能基本上解除汉江下游的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