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水水电站表孔工作弧门具有孔口尺寸大、水推力大等特点。为改善闸墩受力状态,确保泄洪消能安全,闸墩设计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介绍了彭水水电站表孔预应力闸墩的锚束布置、张拉力设计、锚固体系选择,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了预应力闸墩和常规混凝土闸墩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和钢筋布置。  相似文献   

2.
光照水电站大坝工程底孔及表孔闸墩预应力锚索数量多,且施工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本文对比介绍了大坝底孔和表孔闸墩预应力锚索吊装定位施工工艺,其中表孔闸墩预应力锚索吊装定位施工的技术改进确保了锚索吊装定位满足质量要求和闸墩混凝土浇筑的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距离输水明渠过渡段水流剧烈波动造成渡槽闸墩异常振动的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二里河渡槽为例,通过长度比尺1∶36的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原型闸孔调度过程,分析了与闸墩振动密切相关的水动力要素,从进出口隔墩长度和体型、渐变段布置以及闸孔调度运行等方面对中墩振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闸墩振动主要源于水流横向摆动冲击建筑物及分隔墩末端出现间歇性游离的马蹄涡流态诱导所致;采用优化中墩布置型式、调整进出口渐变段收缩角或扩散角及调度运行方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渡槽段水位波动及闸墩振动强度。研究成果可为大型调水工程渡槽设计及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力坝坝身泄水孔闸墩三维有限元模拟的难点在于准确量化高速水流对闸墩结构作用荷载的大小,文中针对某水电站中孔异形闸墩结构,开展了单体水工模型试验,获得不同泄水工况下闸墩水面线以及时均压力的分布成果;在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后,根据试验成果对闸墩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获得闸墩应力变形计算成果,解决了高速水流下异形闸墩结构应力变形计算难题;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在工程设计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7#闸墩基础遭到洪水破坏,闸墩基础出现水平、倾斜、垂直沉降位移,严重危及已竣工6孔水闸安全。后采用高压定喷形成的复合墙体围封7#闸墩基础,再用接触灌浆灌实基础,从而达到了加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伏三宝 《四川水利》2009,30(6):28-29
闸墩混凝土预应力锚索孔预埋波纹管,受混凝土浇筑施工影响和自身的材质等原因,有时会产生变形破坏,无法穿索,需采取扫孔处理等补救措施。本文分析了某水电站泄水闸闸墩混凝土主预应力锚索孔的变形原因及改进处理措施,阐述了变形孔处理的施工方法,达到了成孔质量全部符合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顾裕璋  刘阶 《防渗技术》1998,4(4):40-42
7#闸墩基础到洪水破坏,闸墩基础出现水平,倾斜,垂直沉降位移,严重危及已竣工6孔水闸安全,后采用高压定喷形成的复合墙体围封7#闸墩基础,再用接触灌浆灌实基础,从而达到了加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淝河闸站工程在闸、站单独运行时存在的回旋和斜流问题,采用整体正态模型对闸站工程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在抽排水工况下,设计了不同导流墩长度,不同导流墩开孔尺寸包括开孔宽度、开孔间距、开孔高度等7种导流墩整流方案;其中对仅25 m长导流墩方案和导流墩最优开孔尺寸方案进行了自排工况下自排闸的过流流态及流速分布研究。通过对比各方案下导流墩侧回旋区面积大小及各孔流速均匀度,建议导流墩长25 m,开孔宽4.5 m,相邻的孔口间距6.25 m,开孔高度5 m。5#和6#流道中间加设1 m短隔墩的方案可减小泵站前池及闸前水流回旋区域,改善水流流态,提高各孔流速均匀度,为泵站机组及水闸运行提供良好的水力条件。试验研究结果可为闸站结合工程选择导流墩整流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述广东省江门市北街水闸枢纽由水闸和船闸两部分组成,水闸共5孔,其中右4孔为泄洪孔,每孔净宽为 12 m,闸底板高程-4 m,闸顶高程6.7 m,水闸闸室长 22 m。泄洪孔加固后采用弧形钢闸门控制,设胸墙,胸墙底高程1.5m。泄洪孔闸室采用分离式底板结构,底板厚 1.2 m,闸墩厚2.5 m,闸墩采用混凝土桩基础。原设计经计算因1976年施工时分洪孔的闸墩结构设计中只放置了水平、垂直向钢筋,没有放置足够的扇形受拉钢筋。此次施工原设计将牛腿拆除及闸墩侧壁全部拆除 20 cm,重新浇筑混凝土。后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议,拟采用粘贴碳纤维对闸墩牛腿进行补强加固处理,采用 SK_PCS涂层材料对闸墩混凝土进行防碳化及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10.
昌马渠首改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5孔泄洪闸(每孔净宽8m),安装闸门及启闭设备;改建农业进水闸(5孔闸底板加高);原冲砂闸(6孔)墩项增设钢筋混凝土排架,提高原启闭机室,更新6扇闸门;主坝坝顶增设防浪墙,将原浆砌石溢流坝顶加高lin。泄洪闸墩顶钢筋混凝土浇筑是本工程的重点施工项目。闸墩高10m,宽1.82m,长Ic.Zm。为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确保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采用了定型组合钢模,并辅以钢脚手架和辅助构件进行闸墩混凝土浇筑。达到了工效高、投资省、质量优的目的。结合工程实践,笔者对组合钢模的应用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石梁河水库泄洪闸为2级水工建筑物。该闸原15孔,单孔净宽10m,闸底板高程16.0m,底板上实用堰高程19.0m,闸孔净高5.0m。底板3孔一联,采用闸墩分缝。缝墩厚1.2m,中墩厚1.6m。该闸兴建时闸墩内受力钢筋配置不足,混凝土老化破损严重,难以抵御8度地震,因此需要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2.
思林水电站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溢流表孔预应力闸墩进行整体空间应力分析研究,得到了各种工况下闸墩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电站溢流表孔预应力闸墩在各种工况荷载组合效应下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闸墩内部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措施的抗裂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针对闸墩施工期混凝土易开裂的问题,分析了闸墩在施工期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说明了采取闸墩内部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两种不同温控措施的防裂机理与效果。指出单纯表面保温措施能虽够减小闸墩早期内外温差和表面拉应力,却使得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幅度加大,闸墩冷缩期内部拉应力显著增加。于是提出内部水管冷却和适度表面保温相结合的闸墩温控防裂新思路,并已在姜唐湖泵送混凝土退水闸工程中得到应用,严寒季节施工的所有16孔闸室泵送混凝土都没有开裂,收到了较好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阐述了临淮岗49孔浅孔闸闸墩外包薄壁砼施工的全过程,通过方案的确定和精心施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类似加固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闸墩中孔周边区域应力分布复杂的问题,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准确评估中孔闸墩结构运行期的安全性,根据整体拱坝模型计算结果,运用子模型方法,获取各种工况下中孔闸墩结构的局部边界条件,基于锚索测力计实测数据,建立考虑时效、外界温度及上游水位波动等影响的预应力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西南某碾压混凝土拱坝中孔闸墩结构进行全面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当前工作状态下,闸墩结构应力分布规律与设计状态基本相同,颈部最大法向应力为1.27 MPa,出现在左中孔右边墙位置,小于允许拉应力1.54 MPa,满足闸墩抗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查小庆 《治淮》2008,(9):20-21
一、工程概况 姜唐湖进洪闸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建筑物为1级,导堤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共14孔,设计进洪流量2400ma/s。每联底板上布置3个闸墩,共计7联21个闸墩;其中中墩宽1.5m,缝墩宽1.3m,墩高11.3m,顺水流向长度24m;设计强度等级为C25,闸墩混凝土浇筑体的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闸墩混凝土施工中的防裂控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显式有限元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在计入坝体横缝动态接触非线性影响基础上,对溪洛渡拱坝采用模拟孔口及闸墩结构、仅模拟孔口不模拟闸墩和孔口闸墩结构均不考虑的3种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孔口、闸墩结构和大坝的静态和静动综合应力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口、闸墩的存在对大坝主体的静动综合应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而孔口闸墩区域位于动态反应较大的坝体中上部,由于闸墩的悬挑及截面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孔口对坝身的削弱作用,这一区域将出现数值较大的拉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于上游闸墩根部和下游面深表孔之间以及顶部大梁位置,在溪洛渡拱坝深孔、表孔抗震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索风营电站河床狭窄,泄流量较大,使得泄洪表孔闸墩的厚度较薄。通过大量的分析和合理的布置预应力锚索,解决了闸墩应力复杂这一结构难题,为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龙滩水电站表孔预应力闸墩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海慧 《红水河》2003,22(3):1-5
龙滩水电站溢流坝表孔承担全部泄洪任务,其工作弧门承受水推力较大,设计采用预应力闸墩技术。本文简要介绍预应力闸墩初步设计全过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其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力  张娜  景孟旗 《陕西水利》2017,(4):140-141
结合角木塘水电站表孔闸墩设计情况,对其结构尺寸、应力分布以及锚索布置和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闸墩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辅助验算。结果表明,该闸墩采用预应力结构可改善闸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并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