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含矿覆盖层的形成原因及可行的调查方法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利用正常采矿实行含矿覆盖层的顺带回收方案 ,值得其它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2.
露天采场残留矿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开采除了按正规设计开采的主矿体外,因达不到经济剥采比的要求或者不具备机械化开采条件,还残留部分高品位边缘小矿体、薄矿体。根据残留矿体的厚度、埋藏深度及周边开采条件的不同,选用相应的回采技术,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矿石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4.
梁耀东 《采矿技术》2010,10(3):25-26
在铜坑矿的三大重叠矿体区域内,实施崩落重叠区内的隔层及扰动结块残矿的稳定性,诱导顶部残矿垮落充满空区,实现了矿柱垮落区残矿的大量回收,共安全回收高品位残矿28.1万t,提高了矿山资源的回收率,创造了数千万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刘慧洁  胡强强  孙凯 《矿冶》2017,26(4):5-9
为避免综放面末采期间顶板大面积集中来压,在总结前期矿压规律的基础上,预测末采期顶板运动规律,然后提出在工作面应用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现场实测采取预裂爆破的方法对顶板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顶板预裂爆破技术后,全工作面发生3批次5块段的分区域来压,达到了快速安全末采和回撤通道快速贯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层特征和现用采煤方法的不足,提出放顶煤开采时顶煤及顶板岩层下落的理想状态、利用爆破强迫项煤及顶板岩层破碎下落的办法、分析矿压特征,以促进采煤技术进步、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和在不同煤厚条件下提高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从地质经济学方面和工业选矿方面探讨了符山铁矿覆盖层松散体中的超贫铁矿石开采的合理边界品位,依据此指标,新圈定了松散体超贫矿石地质总量310.82万t。并结合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选择代表性的采场进行回采实践,获得了理想的采矿和选矿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对新圈定的松散体超贫矿石进行综合经济技术评价,至少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 a,与矿山关停相比,可减亏1 000多万元。最后从地质条件、选矿条件等方面展望了回收利用前景,对同类型矿山的开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短壁工作面采场坚硬顶板强制放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榆家梁煤矿短壁工作面采场坚硬顶板空顶距离大的难题,在对采场顶板运移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深孔爆破与浅孔爆破相结合的强制放顶技术。该技术在榆家梁煤矿42209工作面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炸药使用量,而且能够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实现在联络巷内布置深孔炮眼,且爆破后的矸石充满炮眼下方采空区,将生产工作面与采空区隔离;爆破后可改变顶板力学结构,使短壁工作面采场采空区坚硬顶板自然垮落,减小原顶板的空顶距离,保证短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9.
针对镇城底矿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种不同大小的不规则煤柱及块段情况,以22202工作面直接过断层为例,通过观测工作面支架载荷,对工作面进行了矿压显现特征实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坚硬顶板大面积悬顶诱发动力灾害,以锦程矿10-205工作面赋存K2石灰岩坚硬顶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作面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45 m。分析认为工作面顶板岩层需进行弱化处理,设计采用深孔松动爆破的方式对10-205工作面坚硬顶板进行强制放顶,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1.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边坡失稳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覆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岩体的移动和变形,岩体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为了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实际开采工程为例,运用MIDAS,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地下采区位于边坡的坡脚、坡中和坡外区3种条件下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得出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处开采会导致坡覆岩边坡滑移区范围最大,边坡失稳概率大;位于坡外区开采因上覆岩层沉陷使整体坡角减小,有利于边坡稳定;而位于坡中区开采时,边坡稳定状态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对该工程实例分析得到地下采区位于坡脚、坡中区时边坡安全系数不足,在坡外开采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露天转地下开采前期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前我国大部分铁矿山面临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问题,而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会遇到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和如何实现生产衔接。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主要问题即平稳过渡措施问题,制定出了一系列平稳过渡的措施方案:分期建设、增加脉内措施井(巷)工程、回收残矿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露天转地下开采高边坡变形监测与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厂坝露天矿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形态、稳定状态以及监测目的,提出了以GPS为主的动态综合变形监测方案,并开展了长期分阶段和保重点的动态变形综合监测。通过变形监测,并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预测了北帮37线附近滑体的失稳时间为2007年4月10日~4月20日。实际上,在2007年5月初,北帮边坡连续出现了几次不同规模的滑塌,由于矿山采取了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边坡滑塌给井下生产带来安全事故,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露天转地下不扩帮延伸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归来庄露天矿具体情况,从理论上计算了该矿不扩帮延伸开采的合理深度,提出了不同区段不同深度的延伸方案。露天延伸开采后,利用混凝土胶结充填,铺设形成地下开采的人工顶柱,平均厚度12 m。对上盘遗留的三角矿柱,采用上向进路胶结充填法回采,回采完毕,采用嵌入式锚固充填,使回采矿房的充填体与人工顶柱铆合为一体,充填形成的人工假底大大提高了原有边坡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解决了后期境界矿柱回收损失大、回采难度大的问题,能够保证露天转地下产能平稳过渡,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5.
以杏山铁矿为例, 通过相似实验研究了地下矿体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的破坏形态, 揭示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导致的动力冲击灾害发生机理, 即随着矿体的向下开采, 边坡岩体会循环进入能量积蓄和突然释放的过程, 导致坡体内部损伤微裂隙的迅速扩展贯通, 使大范围的坡体滑移冲向地下采场上部覆盖层, 对地下生产活动造成循环动力冲击灾害。  相似文献   

16.
露天转地下崩落法开采对高陡边坡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冶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形成的塌陷区问题,采用ANSYS和FLAC3D联合建立了三维模型,研究了塌陷区回填和不回填两种情况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的影响.通过对位移场、塑性区和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影响规律.并设立位移监测点,分析高陡边坡的变形规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对塌陷区的回填限制了高陡边坡岩体的位移,改善了边坡岩体的应力状态,使边坡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周群 《矿冶》2018,27(3):35-40
矿山露天开采中后期会转入地下开采,而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将直接决定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和实际工程,基于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理论构建出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的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海南某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基本稳定,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因而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模型能较好地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条件下的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大变形模式分析了矿体开采不同深度下的露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开挖模拟显示北帮软岩边坡易产生大量滑落,但一般不会形成突然快速的滑坡,对地下开采的安全影响不大,但大量小颗粒碎石补充岩石覆盖层,对控制损失贫化指标不利。南帮硬岩边坡岩体开采初期未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整体滑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沙厂铁矿多层复杂矿体的条件,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分别采用空场法和崩落法,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保证了矿体开采的安全、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张北铁矿现有露天开采实际情况,结合该矿资源现状,对大张北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可为类似矿山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