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市场经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规划的三个形式(开发控制、规划方案和规划过程)对应于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初始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饱和期),开发控制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而城市规划方案理论的发展深化必定由市场实践所推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构成对不具备完善的现代开发控制机制的中国城市规划的最大挑战,规划部门对"规划师规划城市,开发商建设城市"的规划和开发两元分离现象毫无警觉,一些规划方案编制方法仍然如旧,犹如在计划经济时代.认识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实施过程,及其背后的城市建设制度,如何提高建设美好城市的能力是发展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城市规划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城市,其现行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沈阳尝试以城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等来指导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市场的固有弊端,实现了城市规划对区域空间发展的统筹引导和控制,构筑了既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又符合区域发展整体利益的空间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开始盛行于西方国家,两者交互影响、共同发展,成为引发西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动因.20世纪末,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也分别被我国城市管理学界和城市规划行业引入,成为各自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在实践层面,两者在我国按照各自的逻辑展开,两者之间应有的密切关系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界和城市管理学界应积极推进城市战略规划从一种城市规划形式向城市治理核心工具转型,成为城市政府实现“善治”的政策平台和指导城市层面其他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元规划”.  相似文献   

4.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和认识市场—政府—公民在城市发展的关系演变,提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可分为结构与功能、理性与参与、合作与沟通三个范式,相应对应于自由市场(一元结构)、福利社会(二元结构)以及公民社会(三元结构)。通过范式的分析,提出城市规划理论是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维护"人"的发展,有效介入城市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目前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如何寻求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有助于中国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5.
广州2000年战略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城市发展及建设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控制。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广州市新一轮战略规划以保持城市规划的连续性为基础,与时俱进,全面分析了城市发展在全球化背景和科学发展要求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了战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建设广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与目标;着眼于统领城市发展,制订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着眼于统筹空间资源,科学布局了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论述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对提供城市土地开发秩序、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及创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戴逢  段险峰 《城市规划》2003,27(1):24-27
回顾了广州市近 2 0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情况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工作组织、主要特点为基本视点 ,在综合考察中国几个大城市开展战略规划的前前后后的基础上 ,对战略规划的工作内容与重点、战略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现行法定层次规划的关系 ,以及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以期对中国城市规划制度的改革和体制的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丁成日  宋彦  黄艳 《城市规划》2004,28(11):71-77
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型对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城市规划提出挑战。 认识到日益增长的市场力量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 规划人员和政府官员不断地寻求更好地平衡市场机制和力量与规划和政府干预之间的答案。 或者说,如何在市场机制下进行规划也许是他们的最大挑战之一。 本文讨论了市场机制下的城市发展及其空间形态,如城市规模、密度、卫星城、就业与住宅的平衡、土地利用与交通的整合等。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生密切的联系,进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变革中的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新问题,本文从借鉴西方城市规划干预市场的经验角度,探讨中国城市规划从西方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的启迪,从而为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1996,(4)
正值世纪之交、体制转轨之际,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既面临新形势的机遇,又面临新角度、新理论、新内容、新手段的挑战,何去何从,许多城市规划工作者有的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有的从实践中加以探索,但都离不开“城市规划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进行城市规划”这两个主题.作者结合北海市规划谈谈持续发展的观点.北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还没有出现人口密度过大、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空间颓废、功能衰弱等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所具有的“城市病”,为了使未来的北海避免“城市病”的出现,北海的城市规划工作应担当起把北海建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任,即在城市规划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充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面临着规划、管理的各项问题,阻碍了城镇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城乡统筹下郊区小城镇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种发展模式:新城模式和特色城镇模式,并从规划、交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cities has suffered from the in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control productive resources, especially land. Contrary to Paul Peterson's argument, cities are not acting on their “corporate interests” when they favor development because, historically, the legal status of cities has diminished their corporate powers in favor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Recent court cases reflect judicial ambivalence about local control of land. While the Supreme Court has criticized far-reaching land regulations, many innovative policies aimed at increasing commercial landowners' obligations to the community have gained doctrinal approval. Local governments may be able to exploit these legal openings to challenge the immutable unitary conception of property that makes cities dependent on private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short, local officials need to argue in court for public property rights. Ultimately, the political process within cities will determine whether localities govern land innovatively and justly, but more just urban political economies are not possible without judi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3.
赵子维 《山西建筑》2009,35(12):44-45
指出小城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防灾减灾能力不可忽视,针对小城镇防灾减灾的特点和规划编制要求,对如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用地评估、规划选址、空间布局等方面支持小城镇防灾减灾规划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land‐use planning mechanisms in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of mainland China and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It is argued that the market economy of Hong Kong had, over the years as a British colony,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ly‐run regulatory system of land‐use planning. The current land‐use planning mechanisms are biased toward economic growth as a result of its executive‐government‐led and business‐interests‐dominated political structure. The challenge for Hong Kong as a relatively autonomous SAR, therefore, is to incorporate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in planning f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within a wider regional context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with China. In mainland China, the reforming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has now embraced privately and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though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retained strong political control. A ‘dual’ land‐use development system operates under an economic‐growth‐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one h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who are land owners, land managers, and the largest land users as they own most of the economic enterprises, may not, for various reasons, follow the planning intentions when formally allocating land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On the other hand, illeg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uses are widespread, suggesting that the formal land‐use planning system is ineffective, if not irrelevant,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lies in the absence of a genuine land market where legitimate persons with land‐use rights can buy and sell land within a planning framework generally agreed by the community. Unless Chinese cities strive to establish formal land‐use planning processes to prepare plan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actors to reflect their needs, and establish urban planning mechanisms that have teeth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will continue to be marginal in loc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 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 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 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 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 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 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 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 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 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现代开发控制的起源、建立与发展,梳理了现代开发控制的制度框架,指出开发控制通过四种方式促进公共卫生与健康:规划法规建筑条例控制,城市规划与用地布局引导,行政许可提前干预,协议性条件的应用。然后,对比国外现有的实践与理论,分析我国现有开发控制制度的困境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完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和建筑条例;二是提出“卫生约”的理念,并据此调整规划的编制技术体系;三是提出“建筑使用”许可制度;四是优化土地出让及规划许可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凯 《城市规划》2007,31(10):9-15
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文章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历史和现实的回顾,对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指出国家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规划,经济体制不是规划的桎梏,国家空间规划的构筑要以城镇发展为核心,建立"三规合一"的新规划体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许多一线城市进入快速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扩张给郊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有些郊区在快速的城市化之后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发展背后又出现了规划中未预料到的或者没有重视的问题被放大。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的城市化问题解读,给其他大城市的郊区发展提出一些建议,避免重蹈其覆辙。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小城镇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慧 《山西建筑》2007,33(19):34-35
从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对城镇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街区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以及城镇特色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构建自身特色,真正展现小城镇自身魅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商业设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在规划和建设中应具有大环境共识和全面的效益观,并应注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