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华  李海星  陈燕  曹郁生 《食品科学》2011,32(17):254-257
为了解瘤胃细菌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特性,通过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发现瘤胃细菌生物合成CLA的主要异构体有c9,t11-CLA、t10,c12-CLA和t9,t11-CLA 3种。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瘤胃细菌均能合成CLA,且氧气有利于CLA的累积,随反应时间的延长,CLA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瘤胃细菌参与了反刍动物体内CLA异构体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瘤胃细菌生物合成CLA异构体的特异性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来源的反式脂肪酸(TFA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拟调查食物中trans C_(16:1),trans C_(18:1),trans C_(18:2)和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为明确不同食物中TFAs和CLA与健康的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合银离子固相萃取柱(Ag~+-SPE)和GC色谱2种升温程序测定反刍动物油脂、食用油和煎炸油中trans C_(16:1),trans C_(18:1),trans C_(18:2)和CLA异构体的含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3种TFAs,其中7种trans C_(16:1),10种trans C_(18:1),6种trans C_(18:2)和6种CLA异构体。反刍动物油脂中trans C_(16:1), trans C_(18:1)和CLA显著高于食用油和煎炸油,而煎炸油中trans C_(18:2)含量较高。反刍动物油脂中9t C_(16:1),11t C_(18:1),9t12t C_(18:2)是主要TFAs异构体,10t12c C_(18:2)是主要的CLA异构体;而食用油和煎炸油中12t C_(16:1),9t C_(18:1),9c12t C_(18:2),9t12c C_(18:2)为主要的TFAs异构体,10t12c C_(18:2)和11c13t C_(18:2)是CLA的主要异构体。通过食用油煎炸前、后脂肪酸的对比发现,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变化最小,而大部分煎炸油比未煎炸油中trans C_(18:2),trans C_(18:1)的含量显著增加。可见,反刍动物油脂和食用油、煎炸油中主要TFAs异构体不同,而不同异构体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同。茶籽油煎炸前后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食用中适合煎炸;而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经煎炸后会产生较多的对人体健康存在更大隐患的trans C_(18:2),因此对煎炸油品质的控制应引起有关生产和使用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白地酶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利用白地霉脂肪酶(Geotrichumcandidumlipase,GCL)催化合成正丁酯的方法,考察温度、体系水分、酶用量、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对脂肪酶催化酯化率和脂肪酸丁酯中c9t1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酯化的脂肪酸丁酯层中c9t11CLA含量达到79.85%,t10c12CLA含量为4.59%;含有13.75%的油酸;c9t11CLA占共轭亚油酸两种异构体总含量的94.56%。形成c9t11CLA正丁醇酯的选择性系数平均为17.80。脂肪酸与正丁醇比例对脂肪酸酯中c9t11CLA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在选取的范围内水分含量、酶用量的影响不显著。要得到较高c9t11CLA含量的脂肪酸产物,反应因子应选择:水分为0.50%,脂肪酸与正丁醇用量比为2.00∶1.00,酶用量为100U/g。白地霉脂肪酶对催化c9t11共轭亚油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脂肪酶选择性酯化分离CLA异构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刘佩  沈生荣  阮辉  刘琦  何国庆 《食品科学》2010,31(13):297-301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位置和构象异构体的总称,异构体c9t11-CLA 和t10c12-CLA 或二者的协同作用赋予了CLA 的许多生理功能,比如抗癌、降低体脂含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异构体c9t11-CLA 和t10c12-CLA 在结构及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别--由于双键位置的不同,t10c12-CLA 异构体比c9t11-CLA 异构体更容易氧化;而在生理功能上二者也有差异-- c9t11-CLA 异构体的主要作用是抗癌,而 t10c12-CLA 则是降低体脂、血脂等,大量单一异构体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二者在抗癌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上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冷冻结晶技术,对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c9,t11 CLA和t10,c12 CLA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尿素包合法,去除原料中的饱和脂肪酸,然后在乙醇作溶剂情况下,将乙醇与共轭亚油酸乙酯按18:1配比,置于-56℃低温冷柜中,反应96 h后得沉淀结晶产品,其所含的t10,c12 CLA比c9,t11 CLA高达12.28:1,共轭亚油酸总含量为95.17%。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反刍动物肉、乳制品是c9,t11-CLA丰富的天然来源。本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青海、甘南、天祝和肃北4个不同牧区牧民自制酸奶中c9,t11-CLA的含量,并与市售酸奶和牦牛乳中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使牧区酸奶中c9,t11-CLA得到很好的分离,测得青海、甘南、天祝和肃北牧区酸奶中c9,t11-CLA的含量分别为1.007、0.782、0,987、1.196rag/ml酸奶;牧区自制酸奶中c9,t110CLA的含量与市售酸奶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含量极显著低于牦牛乳(p〈0.01)。  相似文献   

7.
新型食品营养强化剂-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轭亚油酸 (Conjgatedlinoleicacid ,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异构体 ,由于具有特殊的脂肪链结构使得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c9t11和t10cl2异构体是共轭亚油酸的主要活性异构体。本文对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代谢、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7个地区的牛乳、水牛乳样品中分离的40株乳酸杆菌为基础,以亚油酸为发酵底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菌进行筛选;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高产菌株中CLA的主要异构体及各组分所占比例。本研究得到5株CLA产生菌:M2、M9、M16、M25、M28,产量分别为:25.54、34.56、15.48、20.46、14.79μg/mL,其中菌株M9为CLA高产菌株;气相结果显示菌株M9中CLA的主要异构体为:C18∶2 9c,11t;与对照组相比,油酸、亚油酸和C18∶2 9c,11t的含量变化表明菌株产生C18∶2 9c,11t与油酸和亚油酸有关。本研究为产CLA乳酸菌的筛选和CLA的产生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GC和HPLC对共轭亚油酸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GC和Ag -HPLC对共轭亚油酸测定的异同点.将经TLC鉴定为游离脂肪酸的样品用三甲基硅重氮甲烷甲基化,用100m×0.25 的GC毛细管柱和Ag -HPLC来测定和比较共轭亚油酸(CLA)的组成.GC和HPLC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很相近,但各有特色.GC不能将t,t-CLA异构体8t10t、9t11t和10t12t-CLA等分离,也不能很好地分离8t10c-CLA和9c11t-CLA;Ag -HPLC则可以将这几种GC互相不能分离的CLA异构体分离,GC还可以将8c10t、10c12t和9t11c-CLA分离.测定CLA时最好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测定的两种样品CLA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其合成工艺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L.helveticus L7生物转化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食品科学》2006,27(10):464-467
利用HPLC分离出L.helveticusL7生物转化的2种CLA异构体单体,通过紫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确定了L.helveticusL7生物转化形成的两种CLA异构体是t9t11-CLA和c/t-911-CLA。  相似文献   

11.
酶法分离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工业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脂肪酶酯化法研究了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分离纯化的生产条件。当在CLA和无水乙醇比为1:1、1%的脂肪酶LipaseAY30、100%的水、恒温3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9h,再经分子蒸馏和碱化脱酸,可以得到酸值0.5,CLA总含量81.84%,c9,t11CLA:t10,c12CLA为3.02的共轭亚油酸乙酯产品。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7,(11):8-11
介绍了共轭亚油酸不同异构体在降低机体脂肪积累、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讨论了不同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尤其是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以期更有效地利用不同CLA异构体实现特有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Ag-+HPLC测定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经TLC鉴定为游离脂肪酸的样品用三甲基硅重氮甲烷甲基化,用Ag-^+HPLC来测定共轭亚油酸(CLA)的组成。用GC和HPLC这二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很相近,但各有特色。Ag-^+HPLC可以将t,t—CLA异构体8t10t-、9t11t-和10t12t—CLA等分离,也可以很好地分离11e13t—CLA、10t12c—CLA、9c11t—CLA和8t10c—CLA。结果显示Ag-^+HPLC是测定CLA较好的一种方法,测定的二种样品CLA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其合成工艺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乳酸菌发酵法,添加合适的底物,在形成酸乳的同时提高乳中c9,t11- 共轭亚油酸,c9,t11-CLA的含量,筛选菌株的最佳配比条件,研究影响CLA 含量的因素,发现奶中影响酶促反应和菌株生长的营养成分均可以影响乳酸菌发酵中CLA 的产生。应用气相色谱检测出乳酸菌培养液中CLA 的其它异构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尿素包合法,对共轭亚油酸2种主要异构体c9, t11-CLA和t10, c12-CLA进行分离(2种异构体比例近1:1)。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温度、尿素与油比例、乙醇与油比例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t10, c12-CLA/c9, t11-CLA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分离。结果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在乙醇作溶剂的情况下,将共轭亚油酸、尿素和乙醇按1:2.5:5(V:V:V)配比,置于75℃水浴锅中水浴溶解,室温下搅拌冷却结晶。所得样品中t10,c12-CLA与c9,t11-CLA的比值高达2.47,且共轭亚油酸总量为97.3%。结论优化后的尿素包合法可有效分离CLA的2种异构体,提高t10, c12-CLA比例。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制备CL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利用从酸菜汁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转化亚油酸(LA)来制备共轭亚油酸(CLA)。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6%(wt/vol)的LA作为诱导剂,获得制备CLA的洗涤细胞。以游离LA为底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8的洗涤细胞为催化剂,厌氧环境有利于生成CLA。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7.0、LA浓度2%(wt/vol)、细胞浓度为20%(wt/vol)、30℃,反应64h,CLA的产量最高。反应液中生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CLA和t10,c12-CLA异构体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十八碳二烯酸异构体混合物的统称,以异构体c9, t11-CLA和t10, c12-CLA的研究最为集中,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本文综述了CLA的生理功能及抗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全面了解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抗病机制,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进行研究,对相关保健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共轭化植物油的光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DPIS用量、溶剂种类、植物油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共轭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40 g,环己烷300 mL,72℃,引发剂用量0.2%条件下,玉米油可在30 min内被完全共轭化。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光化学共轭化玉米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其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主要为t9,t11-CLA(含量39.10%),与碱法共轭产品中CLA主要为c9,t11-CLA和t10,c12-CLA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5 mg/mL LA(Linoleic acid,LA)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时植物乳杆菌p-8的CLA(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转化率和CLA合成相关酶转录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三种CLA异构体转化率都是在添加0.50%乙醇时最高,其中转化cis9,trans11-CLA(t9,t11-CLA)异构体最高,为2.49%,比不添加乙醇增加2.37倍。添加不同浓度乙醇的发酵液中trans10,cis12-CLA(t10,c12-CLA)转化率都是最低的。菌体中产生的CLA非常少,但规律与发酵液的基本一致。添加0.50%乙醇菌体中t9,t11-CLA转化率最高,其转化率仅为0.05%,比不添加乙醇增加了5倍。当乙醇浓度高于0.50%时,各种不同CLA异构体的转化率却都减少。结果表明CLA是在胞液内产生后再被运转到胞外的,一定浓度范围内的乙醇胁迫通过提高CLA合成相关的酶基因转录水平,进而促进了CLA的转化,可见CLA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是造成CLA转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为阐明植物乳杆菌p-8产CLA的分子机制和寻找有效提高CLA生成的调控手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性食品中,除了传统的营养价值之外,也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具有有益作用的微量成分,CLA(conjugated linoleic acid,共轭亚油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证明了CLA系列的生物学保健功能。 一、CLA的组分 CLA是一组亚油酸的立体异构和位置异构的混合物,在碱存在条件下,亚油酸加热能够产生许多CLA的异构体形式。在牛奶脂肪、奶酪和牛肉中也发现了许多CLA的异构体。然而,9-顺-11-反 CLA是膳食中 CLA的主要存在形式。这种CLA异构体是在牛或其它反刍动物的瘤胃中,亚油酸或亚麻酸被微生物氢化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