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食品科技》2009,(2):52-52
酵母葡聚糖是一种源自面包酵母细胞壁的功能性多糖,以β-1,3-D-葡聚糖为主链,β-1,6-D-葡聚糖为支链,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万,约有1万多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酵母葡聚糖在酵母细胞壁中形成严密的网状结构,对于维持酵母细胞的结构完整、保持细胞形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酵母葡聚糖是一种源自面包酵母细胞壁的功能性多糖,以β-1,3-D-葡聚糖为主链,β-1,6-D-葡聚糖为支链,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万,约有1万多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酵母葡聚糖在酵母细胞壁中形成严密的网状结构,对于维持酵母细胞的结构完整、保持细胞形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叙述啤酒酵母细胞壁中β-(1,3)-D-葡聚糖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比较5种对β-(1,3) -D-葡聚糖提取方法,并介绍β-(1,3)-D-葡聚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啤酒废酵母酶促自溶胞壁残渣中葡聚糖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洒废酵母酶促自溶制备酵母抽提物后,其残存的胞壁残渣中还存有大量的碱不溶性β-1,3-D-葡聚糖.采用碱一酶法制备碱不溶性β-1,3-D-葡聚糖,以多糖干重和多糖纯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影响葡聚糖提取的外加碱液浓度、作用时间、作用温度、碱性蛋白酶添加量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同时对中和用酸及洗脱工艺进行优化,使杂多糖干重降低了7.27%,而多糖纯度提高,19.04%,多糖提取率提高了10.41%.  相似文献   

5.
酵母β-1,3-D-葡聚糖硫酸酯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酵母β-1,3-D-葡聚糖硫酸酯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高取代度的酵母β-1,3-D-葡聚糖硫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3g酵母β-1,3-D-葡聚糖分散于10mL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使其充分悬浮,加入浓度为15%氯磺酸的酯化剂15mL,在60℃水溶下反应3h.制备出取代度高达0.88的酵母β-1,3-D-葡聚糖硫酸酯,且红外光谱表明,酵母β-1,3-D-葡聚糖分子中已经成功引入了硫酸基基团.  相似文献   

6.
Beta-葡聚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β-Glucan(葡聚糖)是在微生物,蘑菇和植物中广泛存在一种多糖,其中面包酵母和酿酒酵母细胞壁是它的良好来源。本文就1,3-β-D-聚糖的来源、生理活性、结构、提取检测方法以及它的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啤酒酵母中β-(1,3)-D-葡聚糖(用碱-酶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的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影响β-(1,3)-D-葡聚糖水解条件的因素顺序依次为:预水解硫酸浓度>水解温度>水解硫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参数为:预水解硫酸浓度12mol/L、水解硫酸浓度2mol/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24h.此条件下用苯酚-硫酸法测得的β-(1,3)-D-葡聚糖含量为83.1%.  相似文献   

8.
多糖是存在于天然植物和真菌中的成分。20世纪80年代起,发现有些多糖有抗癌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生物化学家的关注。最新研究表明:β-1,3-D-葡聚糖有独特的生物治疗效应。文章介绍了β-1,3-D-葡聚糖的来源、提取纯化研究,综述了其天然生物治疗效应机制及应用研究新进展。β-1,3-D-葡聚糖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是国际生物治疗前沿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酸法、碱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β-1,3-D-葡聚糖。用纸层析法和紫外光谱法进行多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酸法提取的β-1,3-D-葡聚糖产品中除含有葡聚糖外,还含有甘露聚糖和蛋白质;而用碱法提取时,产品为高纯度的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
酵母β-葡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壁结构多糖,但天然的酵母β-葡聚糖水溶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医疗、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作者通过β-1,3-葡聚糖水解酶Gly5m和β-1,6-葡聚糖水解酶BT3312水解酵母β-葡聚糖制备小分子酵母葡聚糖,提高其水溶性。以大肠杆菌为宿主,异源表达β-1,3-葡聚糖水解酶Gly5m和β-1,6-葡聚糖水解酶BT3312。在25℃条件下,添加0.2 mmol/L IPTG诱导后,Gly5m和BT3312的最高酶活分别为1 086 U/mL和2 355 U/mL。酵母β-葡聚糖经过Gly5m和BT3312水解后,溶解率分别提高了2.6倍和2.4倍。采用Gly5m和BT3312共同水解,酵母β-葡聚糖溶解率提高了3.2倍(水溶性酵母葡聚糖的质量浓度为12.5 g/L)。因此,Gly5m和BT3312在提高酵母葡聚糖的水溶性和制备小分子酵母葡聚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β-1,3-1,4-D-葡聚糖酶是一类专一性降解β-1,3-1,4-葡糖苷键中的β-1,4-糖苷键,产生小分子还原糖的水解酶,广泛应用于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中.本研究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β-1,3-1,4-葡聚糖酶基因序列,采用PCR法将其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经Sac I线性化后电击整合入毕赤酵母X-33基因组,构建重组酵母;经菌落PCR验证和摇瓶筛选,获得一株X-33/pPICZαA-bgl,甲醇诱导96h后,酶活力达308.5U/mL,经SDS-PAGE电泳,实际蛋白分子量约为33ku.β-1,3-1,4-D-葡聚糖酶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2.
提取酵母细胞壁中β-D-葡聚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β-D-葡聚糖的新方法,包括高温抽提、脱脂和酶解3部分。在高温条件下分别考察了pH、料液比、温度及时间对β-D-葡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pH=8、温度120℃,时间3 h,β-D-葡聚糖得率为61.05%,纯度达到41.51%;为了进一步提高β-D-葡聚糖的纯度,采用了脱脂和酶解的方法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脂质等杂质,最终产品的纯度达到78.31%。  相似文献   

13.
从酵母细胞壁提取β-1,3-D-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酸法、碱法来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β-1,3-D-葡聚糖。用紫外光谱法、纸层析法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多糖成分。结果发现:经酸法(醋酸溶液浓度为0.5mol/L)提取的β-1,3-D-葡聚糖产品中除含有葡聚糖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甘露聚糖和蛋白质成分;而用碱法(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mol/L)提取时,产品为高纯度的β-1,3-D-葡聚糖。本文从其水解机理上探讨了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指出碱法提取是从酵母中提取β-1,3-D-葡聚糖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有效地监控食品和医药行业中香菇多糖制品的质量,建立了一种香菇多糖中主要活性成分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香菇多糖样品经酸部分水解后用β-1,3-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糖苷酶进一步完全水解以测定总葡聚糖含量;另用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样品中α-葡聚糖;根据HPLC测定的总葡聚糖与α-葡聚糖含量之差计得β-D-葡聚糖含量。分别用该方法和苯酚硫酸法及刚果红法测定已知含量的β-D-葡聚糖对照样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最接近于对照品标示值,且重复性好,可用作为香菇多糖产品中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专属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硫酸化酵母多糖制备工艺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酵母泥为原料,用自溶-酶-碱法提取细胞壁多糖,Sevage法脱蛋白、凝胶层析、冷冻干燥得到纯度较高的酵母多糖,采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所得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硫酸化酵母多糖的最佳工艺,并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产物硫含量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与硫酸根取代度。结果表明:多糖硫酸化的最佳条件为:三氧化硫和酵母多糖质量比3.0︰1,温度50℃,时间2.5 h,其硫酸化产物中硫含量为15.1%,硫酸化取代度为1.47,红外光谱分析提取的多糖为β-(1,3)-D-葡聚糖,经硫酸化后的多糖在833 cm-1和1203 cm-1处出现了两个吸收峰,其中833 cm-1为C-O-S的伸缩振动的特征峰,1203 cm-1为S=O拉伸特征峰,从而说明试验成功引入硫酸根。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碱法提取酵母β-1,3-D-葡聚糖,着重研究了提取的酶解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600IU/g,酶解时间3h,pH8,温度60℃。沉淀物用2%氢氧化钠在75℃恒温处理6h,即可得到成品葡聚糖,经紫外光谱法和纸层析法进行糖分分析,成品为高纯度的酵母β-1,3-D-葡聚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碱法从酵母自溶残渣中提取β-1,3-D-葡聚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碱处理工艺条件为酶解后的沉淀物用60mL2%氢氧化钠溶液75℃处理6h,经冷冻干燥后,成品葡聚糖的得率为21.38%,其中多糖含量为92.17%,蛋白质含量为1.32%,水分含量为5.53%,酶-碱法处理工艺具有葡聚糖得率高、蛋白质含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灰树花菌丝体进行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多糖G.F.-2。对其理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F.-2是一种均一性好、平均分子量为7.24×10~5的大分子纯多糖,其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为木糖(Xyl):甘露糖(Man):半乳糖(Gal):葡萄糖(Glc)=0.7:1.0:1.5:4.3;G.F.-2是由β-D-葡聚糖单元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其中主链以β-1,3和β-1,4为主,分枝点主要发生在C6位置,并形成β-1,6糖苷键。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室制备的酵母(1→3)-β-D-葡聚糖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水溶性酵母(1→3)-β-D-葡聚糖,并对其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酵母(1→3)-β-D-葡聚糖酶解的工艺条件。优化后的酶解条件为:酶活浓度0.15 U/mL,底物质量浓度0.5 g/100 mL,酶解温度40℃,pH3.5,酶解时间0.5 h,该酶解条件下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得率为80.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溶性葡聚糖仍具有(1→3)-β-D-葡聚糖分子构型,刚果红实验表明其具有三螺旋结构。活性实验表明,水溶性葡聚糖能有效提高E.coli诱导的患腹膜炎小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在葡聚糖中,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早在20世纪40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是一种多糖——β-葡聚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