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制备甘油二酯微乳液的最优配方,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粒径、不同温度的电导率变化和在水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稀释范围及离心稳定性来评价微乳液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成功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甘油二酯微乳液,甘油二酯含量高达25%。所得甘油二酯微乳液粒径为95.8nm,在80℃以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水稀释范围广,且物理结构不受食品体系中常见电解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鱼油微乳液并研究其特性。方法采用食用大豆油和丙三醇作为鱼油的油相溶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和乳糖(9:1,w/w)为表面活性剂相,制备了O/W型鱼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法考察了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的影响,测定了鱼油微乳的电导率变化和粒径大小,研究了微乳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该鱼油微乳液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平均粒径在10~100 nm之间,稳定性良好。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相和油相质量比为9∶1,含水量80%(w/w)的鱼油微乳液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于拟塑性流体。结论鱼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包封鱼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测定电导率等手段,探讨“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微乳液体系的温度特性。考察“正丁醇-水-茶油-皂素”体系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确定该体系具备形成微乳液的能力,其微乳体系液滴的平均粒径为57.00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00。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体系形成能力、稳定性、电导率的变化,确定“正丁醇-水-茶油-皂素”属于温敏型体系,极端温度条件不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优化得到最优的操作温度为70 ℃。  相似文献   

4.
以月见草油为油相,吐温80、月桂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水包油型的食品级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苏丹Ⅱ含量,考察pH、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外观澄清透明,透射电镜观察为均匀球状液滴。微乳液在pH5~7时稳定性较好。在4℃和20℃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放置30d微乳液的粒径变化较小,微乳的包封率可达92.21%、91.89%,放置期间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而在60℃下放置30d后微乳出现浑浊,包封率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为油相,于水相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4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及其次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探究SPI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SPI应用于W/O乳液,乳液水滴粒径降低,乳液物理稳定性增大,SPI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0.1%~0.4% SPI,蛋白质浓度的增大对乳液物理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SPI浓度增大(0.1%~0.2%)延长了脂质氢过氧化物与己醛形成延迟期,而浓度进一步增大(0.4%)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乳液水相pH对SPI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水相pH7.0,SPI抗氧化活性高于水相pH3.0。研究同时表明,水相钙离子强度0~200 mM CaCl2,钙离子引入提高了乳液物理稳定性;乳液水相钙离子强度较低时(≤10 mMCaCl2),离子强度的增大降低了SPI抗氧化活性,较高离子强度(100~200 mM CaCl2)加速了乳液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W/O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熊果酸质量浓度4 g/100 mL、水油质量比2∶3、均质转速9 000 r/min、均质时间5 min;以果胶为外水相制备的双层乳液粒径均在30~40μm,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加使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流变性能以及4℃贮藏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结论:果胶质量浓度为0.3,0.4,0.5 g/100 mL时能够制备稳定的Pickering双层乳液。  相似文献   

7.
颜秀花  王正武  刘峰 《食品科学》2009,30(11):11-16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对食品级β- 胡萝卜素的液晶配方和工艺进行研究;用偏光显微镜、流变学方法等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L-35/ 丁酸乙酯/ 水的溶致液晶的形成、微观结构、动态流变性质及体系相态进行研究;对相同浓度β- 胡萝卜素的液晶、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进行光和pH 值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25℃下,β- 胡萝卜素在EL-35:丁酸乙酯:水=1:1:1 体系的液晶、微乳液和油溶液中对光都比较敏感,但在液晶中相对稳定:pH 值对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油溶液中的β- 胡萝卜素稳定性有影响,对液晶中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 ℃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油界面与表明活性剂浓度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W/O乳液,油水界面存在加速乳液脂质氧化,降低了乳液氧化稳定性。0.3~1.0% PGPR,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显著降低乳液液滴粒径,提高乳液物理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显著推迟了初级与次级产物形成延迟期,提升了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W/O体系中过量表面活性剂与脂质氢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脂质氢过氧化物在油相的浓度,并降低了该初级氧化物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9.
以核桃油为油相,以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PGPR)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水(W/O)乳液,乳液于55℃避光保存,每隔1 d测定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同时检测乳液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与次级氧化产物—己醛,探究水油界面与表面活性剂用量对W/O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W/O乳液,油水界面存在加速乳液脂质氧化,降低了乳液氧化稳定性。0.3%~1.0%PGPR,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大显著降低乳液液滴粒径,提高乳液物理稳定性;同时,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显著推迟了初级与次级产物形成延迟期,提升了乳液脂质氧化稳定性。W/O体系中过量表面活性剂与脂质氢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脂质氢过氧化物在油相的浓度,并降低了该初级氧化物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一种南极磷虾油微乳包埋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Tween 80和Span 80复配表面活性剂相,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南极磷虾油油包水(W/O)型微乳液,并利用拟三元相图法考察各组分对微乳的影响。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在离心试验、高温试验、盐度试验、贮藏试验中微乳液粒径大小变化,考察微乳液的稳定性。结果: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 80和Span 80的质量比为6∶4,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且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1.0时,得到稳定性良好的微乳液体系。结论 :该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新型南极磷虾油的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