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对4株酸菜来源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其降胆固醇能力受胆盐浓度和胆盐种类的影响,当牛胆盐的添加浓度为3g/L时,降胆固醇能力达到最高(9.67mg/g~21.32mg/g[干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胆盐,降胆固醇能力不同,依次为牛磺胆酸钠>混合胆盐>甘氨胆酸钠.其产生的游离胆酸的量与胆固醇移除能力呈正相关,且以在牛磺胆酸钠存在下最佳.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ST-Ⅲ产降胆固醇相关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乳杆菌ST-Ⅲ菌株经验证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该菌株产生的和降胆固醇相关的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发现,该酶为胞内酶,在培养基中加入胆固醇可诱导ST-Ⅲ合成降低胆固醇相关酶,添加量为2.5%时,酶活力最大;在粗酶液中加入Triton X-100可提高酶活力,在添加量为1%时达到最大值;硫酸铵提取该酶的最适饱和度为60%.实验还对该酶的酶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TP以及底物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mg/mL以及150 μg/mL.  相似文献   

3.
对植物乳杆菌MA2的体外和体内降胆固醇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的胆固醇的初始浓度对植物乳杆菌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当胆固醇的终质量浓度为30mg/dL,不添加胆盐的条件下,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达到(55±4.5)%。死菌体和休眠菌体也可去除培养基中的胆固醇,且菌体细胞浓度的影响显著。添加胆盐对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体外实验表明植物乳杆菌MA2通过吸附胆固醇,进而将胆固醇吸入菌体细胞中来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MA2菌株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表明其作为降血脂的益生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生物学特性及对发酵肉制品中胆固醇降解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内蒙古传统肉肠中分离筛选得到的8 株乳酸菌中,菌株X3-2B有较强的胆固醇降解能力。且在MRS培养基中添加3 g/L胆盐、20 g/L胆固醇和 20 g/L葡萄糖时菌株X3-2B的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大,在不同培养基中发酵不同时间菌株X3-2B对胆固醇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标准菌株。在以菌株X3-2B为发酵剂的发酵香肠中,其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故菌株X3-2B可作为一株降胆固醇性能较好的肉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生物学特性及对发酵肉制品中胆固醇降解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内蒙古传统肉肠中分离筛选得到的8株乳酸菌中,菌株X3-2B有较强的胆固醇降解能力。且在MRS培养基中添加3 g/L胆盐、20 g/L胆固醇和20 g/L葡萄糖时菌株X3-2B的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大,在不同培养基中发酵不同时间菌株X3-2B对胆固醇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标准菌株。在以菌株X3-2B为发酵剂的发酵香肠中,其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故菌株X3-2B可作为一株降胆固醇性能较好的肉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6.
对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胆盐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培养基初始pH值及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mg/mL和胆固醇质量浓度为175.7mg/L时,植物乳杆菌S4-5有最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分别为67.7%和62.2%;植物乳杆菌S4-5在培养基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均在71.3%~77.2%之间;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有显著性影响(P<0.01),在培养2h(延滞期结束)、14h(指数期结束)、24h和48h后植物乳杆菌S4-5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分别为4.8%、66.7%、75.3%和84.0%。  相似文献   

7.
降胆固醇乳酸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由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4种乳酸菌株,接种到10%脱脂乳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和扩大培养。测量培养基在接种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从中筛选出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的一株乳酸菌种,并考察在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胆盐浓度、盐浓度、乳糖添加量下该菌种降胆固醇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胆酸盐和盐对该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胆酸盐的抑制作用高于盐的作用;对于培养条件来说,当培养温度为42℃,接种量为1%,培养时间为24h时,该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8.
分离自酸菜汁的乳酸乳球菌体外去除胆固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鉴定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接种于高胆固醇培养液MRSO-CHOL中,分别改变茵的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以及培养基中胆盐质量浓度和胆盐种类,发现乳酸乳球菌对培养液中胆固醇的体外去除率在72 h前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72~96 h基本维持稳定,96 h后下降;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胆固醇的去除率增加;培养液不舍胆盐时,乳酸乳球菌的胆固醇去除率很低,仅为4.51%.胆盐质量浓度为0~0.3 mg/mL时,随着胆盐质量浓度的升高,胆固醇的去除率也逐渐升高.胆盐质量浓度高于0.3 mg/mL时,胆固醇去除率下降;牛磺胆酸钠对胆固醇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HLX37是从福建南平地区农户自然发酵的酸乳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植物乳杆菌,本文对该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和体内外降胆固醇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LX37菌株在p H为3.0和胆盐浓度为3.0 g/L环境下培养4 h的存活率分别为59.1%±4.8%和48.2%±4.9%,且对添加胆盐的MRS+CHOL培养基中胆固醇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24 h和48 h降解率分别达37.33%±2.55%和44.72%±2.74%);连续灌胃HLX37发酵酸奶65 d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而将该酸奶灭活后,其降胆固醇效果显著下降(p0.05),说明HLX37活菌能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综上,HLX37菌株在体内外均显示出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具有较大潜力应用于功能性发酵食品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Kefir中的植物乳杆菌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在含胆盐的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能力,24h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可降低60%(0.18g/L);该菌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其产生的胆盐水解酶水解胆盐变为游离态的胆酸,与胆固醇形成复合物,在酸性pH值条件下发生共沉淀。同时,也发现该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对反应底物(各种胆盐)的特异性不同,以脱氧牛磺胆酸最佳。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MR25的筛选、鉴定及降胆固醇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法,从萝卜干中共分离到31株具有清除培养基中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其中乳酸菌MR25的胆固醇清除率最高(42.4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MR25为米酒乳杆菌.乳酸菌MR25具有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能力.在pH 2.0、培养2h条件下菌株浓度仍能达到106 cfu/mL.加胆盐(0.3%~0.4%)对菌株生长量(OD值)的影响很小.热杀死和休眠的细胞能去除很少的胆固醇,分别是3.26 mg/mL和8.42 mg/mL,而生长的细胞去除的胆固醇达到44.06 mg/mL.胆固醇去除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乳酸菌MR25去除胆固醇的机理是菌体对胆固醇的吸附作用,以及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雉鸡嗉囊分离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Sna,测试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胆固醇的能力和模式。方法菌株鉴定通过菌落、菌体形态、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抗氧化和降胆固醇作用通过体外实验完成。结果乳酸菌Sna确认为蒙氏肠球菌。当菌体浓度为10~9 CFU/mL时,菌株Sna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8%、34.9%和43.3%。单位细胞干重去除胆固醇量与菌体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培养36 h单位细胞干重能清除最大的胆固醇量5.14μg/mg。对比试验显示生长的细胞单位干重去除的胆固醇量达到4.96μg/mg,但热杀死的和休眠的细胞去除胆固醇量分别为4.39μg/mg和4.23μg/mg。结论菌株Sna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胆固醇的清除能力;菌株Sna去除胆固醇可能的机制是菌体对胆固醇的吸附及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该菌株具有添加到食品中来抵抗氧化作用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作用的乳酸菌,以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出的13株乳酸菌为实验对象,采用邻苯二甲醛法对其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测定,并对其中2株菌(M12、M23)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株菌均通过同化吸收和共沉淀作用协同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添加0.3 g/100 mL胆盐可极显著增加菌体对胆固醇的去除作用(P<0.01),去除率分别为56.05%和58.49%;添加胆固醇和胆盐均可显著提高菌株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存活率(P<0.05),存活率分别为32.09%和37.93%;2株菌的热灭活菌体和休眠菌体也具有一定的胆固醇去除能力,且休眠菌体的去除率高于热灭活菌体。经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M12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菌株M23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相似文献   

14.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的降胆固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分离自中国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本实验对其体外环境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在pH 2.0~3.0的酸性环境、胆盐质量浓度0.3g/100mL、NaCl质量浓度0~7g/100mL以及模拟人工消化液环境下的耐受情况;同时以邻苯二甲醛法测定其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可耐受pH3.0及0.3g/100mL胆盐环境;在7g/100mL的高盐质量浓度条件活菌数仍可达108CFU/mL;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而保持活性,在肠道处理8h后存活率为58.73%。体外降胆固醇实验测得细菌发酵上清液、菌体洗涤液和细胞破碎液中的胆固醇脱除率分别为16.43%、26.35%和32.87%。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环境耐受能力良好,具有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该菌株可以作为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5.
对已证实具有降胆固醇能力并能产生胆盐水解酶(BSH)的3株乳酸菌进一步筛选,综合模拟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疏水性能力和去结合胆盐能力三个指标,筛选出一株具有优良的降胆固醇综合性能的潜力菌株,并对其产生的BSH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屎肠球菌90-1作为降胆固醇潜力菌株其综合性能较好,其所产的BSH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底物浓度为7mmol/L,最适三磷酸腺苷二钠(ATP)浓度为2.5mg/mL。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的降胆固醇特性及其体外去除胆固醇的机制。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菌株可从培养基中去除33.1%的胆固醇,其中14.3%的胆固醇发生共沉淀并重新溶解在洗涤液中,18.1%的胆固醇被吸收到菌体细胞内。HUCM 201菌株对5种结合型胆酸盐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其中对甘氨胆酸钠的水解能力最强,总酶活为0.279 U/mL,比酶活为0.076 U/mg。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两株嗜酸乳杆菌体外降低胆固醇的降低曲线和降低方式,以及不同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对培养基中胆固醇的降低情况.结果表明,这两株茵对胆固醇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其对胆固醇的降低作用是同化吸收和共沉淀的结果,以同化方式为主;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降低率也随之增加;不同胆盐对其降低胆固醇效果不同,当胆盐添加量为0.2%(m/V)时,胆固醇降低量最大;当吐温80添加量为0.1%时,胆固醇降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酸菜中降胆固醇功能植物乳杆菌的体外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分离自东北家庭自制酸菜中的9株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邻苯二甲醛法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杆菌,并通过耐酸、耐胆盐及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分析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多株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功能,其中菌株S56的脱除胆固醇的量最高,达到22.40μg/mL。实验菌株均能耐受pH 3.0的酸度和10 g/L的牛胆盐。其中菌株S2-6、S2-5、S4-1和S56在pH 2.0的环境中能保持生长1 h,具有较强的耐酸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1菌株探讨胃肠道耐受性及体外降胆固醇功效。分别在pH 1.5~4.5、胆盐浓度0.3%~3.0%、NaCl浓度3.0%~6.0%的模拟胃肠道环境下,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K1菌株的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以邻本二甲醛法检测其降胆固醇效果。结果表明,在pH2.5~4.5作用4h活菌数超过106cfu/mL,0.3%~3.0%胆盐及3.0%~6.0%NaCl作用8h活菌数为104cfu/mL~106cfu/mL,在pH1.5~3.0(4h)及胆盐浓度0.3%~3.0%的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下降胆固醇率40.0%~52.8%。显示K1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及良好的降胆固醇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生长及产酶能力的影响,对比在改良的MRS培养基中添加与未添加黄芪提取液对嗜酸乳杆菌的生物量和生长周期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嗜酸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的酶活,确定黄芪提取液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当添加黄芪提取液浓度为0.032mg/mL时对嗜酸乳杆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此浓度下pH达最低值3.88;当添加黄芪提取液浓度为0.016g/mL时,嗜酸乳杆菌产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的酶活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87.56、14.42、4.4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