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d 9Cr-1Mo耐热钢析出相的热力学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热力学方法建立了耐热钢Mod9Cr1Mo中析出相MX、M23C6以及AlN数量和组成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相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介绍了该模型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卢翠芬  于淑兰 《冶金分析》1996,16(6):12-13,3
介绍了PM-TZC钼基合金析出相的类型以及析了的电化学提取方法,该钼合金的析出相MC,M2C7,ZrO2,La2Zr2O7;并测定了这些析出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PM─TZC钼基合金析出相的类型以及析出相的电化学提取方法。该钼合金的析出相是MC,M2C,ZrO2,La2Zr2O7,并测定了这些析出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粘结相 Ni- Co( Ni ∶ Co = 1 ∶1 , 质量比, 下同) 与不同 N/ C 比的硬质相 Ti( C, N)( Ti N/( Ti C+ Ti N) = 0 .1 ,0 .3 ,0 .5 ,0 .7 ,0 .9) 之间的润湿规律;粘结相 Ni- Co - Mo , Ni - Co - Ta , Ni- Co - Mo - C 与硬质相 Ti( C, N) 之间的润湿情况;以及在 Ti( C, N) 硬质相中添加 Ta C, Nb C 等对润湿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硬质相中 Ti N/ ( Ti C+ Ti N) < 0 .5 时宜采用 Ni - Co 作粘结相, 而当 Ti N/ ( Ti C+ Ti N) ≥0 .5时,则应选择 Ni- Co - Mo - C 作粘结相更适合。  相似文献   

5.
含钛钢奥氏体中第二相析出的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含钛钢中各析出相之间的相互溶解现象,建立热力学模型,研究了低碳含钛钢中的TiN、TiC、TiS、Ti4c2s2及MnS等第二相在奥氏体中的平衡析出规律,对20CrMnTi钢种成分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含钛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TiCyN1-y、Ti4C2S2及MnS,且钛和硫含量在规格范围内的波动可导致它们析出的次序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对该钢种的实验研究表明,高温冷却过程中,脱溶析出的细小的沿晶Ti4C2S2等粒子是钢在奥氏体高温塑性恶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秦紫瑞  姚曼 《特殊钢》1995,16(4):11-16
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得出超低碳Cr26-Ni28-Mo5-Cu3-Nb0.35不锈钢铸态组织中含有σ相,经850 ̄1120℃热处理均可形成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和(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WC-Co硬质合金γ相相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寿荣 《稀有金属》2000,24(2):101-105
通过X射线衍射相分析和应力分析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γ相(钴基Co-W-C固溶体)的相转变。WC-Co硬质合金在烧结后至富温的冷却过程中γ相以扩散型机制为主进行fcc→hcp相变,其非扩散型的Ms转变点在室温以上并接近室温,室温下上烧结态合金中hcp含量很少。在Ms点以下,凡引起合金中WC相与γ相间内应力变化(加强或松弛)的工艺因素均能导致合金γ相hcpγ相比例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8Cr-2Mo钢的弱化机制,碳、氮、硫和钛等元素对{100}面上沉淀的第二相的类型、形貌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这些元素的含量均较高时,析出大量大尺寸厚片状Ti_2CS和M(C,N);含量较适中时,Ti_2CS减少,θ-Fe_3C和M_(23)C_6细片弥散分布;钛含量较低,碳、氮含量较高时,主要沉淀相是厚片状M_(23)C_6,加热后冷却时析出薄片ε-Fe_3C、M_(23)C_6和M(C,N),发现这些相均可能含硫。  相似文献   

9.
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得出,超低碳Cr26-Ni28-Mo5-Cu3-Nb0.35不锈钢铸态组织中含有σ相,经850~1120℃热处理均可形成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和(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巴征馨 《四川冶金》1994,16(4):96-100
本文采用了物理化学相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了1Cr12Mo钢在不同淬火介质,不同回火温度的热处理制度下,析出相的类型、数量、组成和颗粒度。1Cr12Mo钢在试验的热处理制度后均析出M23C6型碳化物,数量基本相同,分子组成相同,颗粒度不同。淬火温度相同,介质为空冷比油冷的碳化物颗粒度小。淬火温度、介质及回火介质相同,回火温度低的碳化物颗粒度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FeCrAl合金析出相的类别,数量,发现合金的主要析出相为M23C6与AlN,分析了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对合金阻尼能力的影响,得出了阻尼能力较低时的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此时相应的析出相尺寸为110 ̄136nm。  相似文献   

12.
非调质塑料模具钢中易切削相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图像分析仪,分析了S、S-RE、S-Ca-RE非调质塑料模具钢中易切削相的形貌、分布、组成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a、RE处理的钢中,出现以mCaO·nAl2O3为核心的MnS和CaO·Al2O3·TiN·(Mn,Ca)S·RE2S3组成的复合硫化物,多呈纺锤形,提高了钢的横向冲击韧性,另外采用适量的铝和微量的钛也有利于改善易切削相形态  相似文献   

13.
李玉清  汪慈榕 《特殊钢》1994,15(1):23-26
18Cr-2Mo钢较低的塑性与C,N,S间隙原子存在所形成的短程障碍有关;某些间隙相大厚片和小片群沿(100)面大量析出,使钢在0℃下易产生解理断裂;加Nb,Zr,V,Mn不能改善钢的韧性。加Ti因只析出有球化趋势的间隙相,并降低钢中自由C,N,S原子含量,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TEM分析技术、图像分析处理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2090和2090+微量Ce两种铝锂合金中T1(Al2CuLi)相分布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稀土Ce的加入有增加T1相析出量,减小T1相直径和均匀化T1相分布的作用;2090+微量Ce合金中T1相的厚度略大于同等时效条件下2090合金中T1相厚度。并分析了微量Ce促进T1相形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型Fe—Cr—Mo耐热钢的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翠芬 《冶金分析》1995,15(4):15-16
本文介绍新型Fe-Cr-Mo耐热钢中的碳化物类型、电解提取及各相的分别定量测定方法,对原始材料的组织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相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新型Fe-Cr-Mo耐热钢中的碳化物类型、电解提取及各相的分别定量测定方法。村原始材料的组织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相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7.
18Cr-2Mo钢较低的塑性原与C,N,S间隙原子存在所形成的短程障碍有关,某些间隙相大厚片和小片群沿{100}面大量析出,使钢在0℃下易产生解理断裂解理断裂;加Nb,Zr,V,Mn不能改善钢的韧性。加Ti因只析出有球化趋势的间隙相,并降低钢中自由C,N,S原子含量,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的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3.8Li-0.8Mg-0.4Cu-0.13Zr(No.1)和Al-2.15Li-1.28Cu-1.26Mg-0.1Zr(No.2)合金,对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快速凝固Al-Li合金的δ相粒子与铸锭冶金法Al-Li合金的δ粒子有较大差异,高Li低Cu含量的No.1合金δ相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低Li高Cu含量的No.2合金,  相似文献   

19.
钛微合金化钢中硫化夹杂物的态别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翔 《冶金分析》1995,15(1):1-1
为探讨加钛引起的微合金化钢硫化物的变态作用,研究了钢中硫化物的态别定量。我们改进了冶金部分析情报网推荐法,提高了MS相的分析精度。对含有Fe_3C,Ti_4C_2C_2,MS,TiC,TiN,TiCN的多相体系提出了一个硫化夹杂物的态别定量法并研究了有关的氮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的析出现律。  相似文献   

20.
Verm.  WG 王艳荣 《国外钢铁》1997,22(10):28-33
叙述了从一组含钒钢的化学成分来预报马氏体开始形成温度(M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示教了几种具有不同隐蔽节点数的神经网络,只有164个钢种可以用于示教和验证该神经网络模型对下列元素浓度%(重量)范围有效:0.05〈C〈0.70;0.20〈Si〈0.25,0.08〈Mn〈2.00,0〈Cr〈1.40,0〈Mo〈0.75,0〈Ni〈0.25,0〈V〈0.25将神经网络模型与其在它文献中所报道的几种经验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