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聚合物流变原理,采用共混纺丝方法,制成具有麻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异形聚丙烯竹节纤维。应用各种测试手段,对共混聚丙烯竹节纤维的成形条件,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为多相结构,纤维内部有大量贯穿的孔洞,微孔,表面有许多网络状裂缝和沟槽,竹节部分有很好的刚性和高卷曲度,竹节沿纤维呈随机分布。纤维手感粗糙,酷似天然麻纤维。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制备功能材料最常用的方法,而对于纤维纺丝成形而言,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的差异性未见有报道。以尼龙6为原材料,聚酯类添加剂为功能性共混物,分别研究了直接共混和母粒添加共混对纤维成形,共混纤维的物性的比较,结果发现,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的机械性能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共混纤维,且后处理效果优于直接共混纺丝成形,在添加的改性剂质量分数达30%以上时,后处理共混纤维的表面存在一定微细纤维结构,共混母粒纺丝成形所得共混纤维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微细纤维结构更为细小和均匀。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共混技术纺制了PBT/PET共混纤维,解决了纯PBT纤维卷装不良的缺点,降低了纤维的生产成本,而又保持了纯PBT纤维优良的弹性性能和易染色特性。研究了PBT/PET共混体的相容性、切片质量对共混纤维纺丝的影响,共混纤维纺丝温度特性和染色特性。  相似文献   

4.
已有许多在熔融阶段利用各种添加剂和其他聚合物改善合成纤维染色性和功能性的尝试性报道。为赋予聚丙烯驱蚊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使全同立构等规聚丙烯分别与2.5%和5.0%(皆为质量分数)的β-萘-甲基酮共混,对生成的共混物进行熔融纺丝和拉伸,拉伸比为3。研究了熔体流动指数的变化对熔融共混纤维拉伸强力和染色性的影响;并用FTIR、DSC、WXRD、SEM和DTG分析法评估了改性聚丙烯纤维的结构变化、共混物的相容性等,分析了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发现分散染料上染改性共混纤维染色性有所提高,并具有100%的驱蚊性,只是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力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探讨丝素纳米颗粒加入量对丝素PBT共混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混纺丝的方法将丝素纳米颗粒加入到PBT切片中进行共混纺丝,制备了不同丝素纳米颗粒添加量的丝素PBT共混纤维,测试了共混纤维的表面形貌、红外光谱、沸水收缩率、芯吸高度和强伸性能。试验表明:当在丝素添加量在1.0%~3.0%时,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共混纤维表面有明显凹凸感;共混纤维内部及表面附着了一定量的丝素蛋白;随着丝素纳米颗粒的混入,纤维的吸湿性有明显提高,但纤维的沸水收缩和强伸性能并没有显著变化。认为:共混纤维性能较好,产品附加值高,可用于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6,(3)
壳聚糖纤维存在纺丝过程连续性不好,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影响其使用性能。而通过PVA和壳聚糖共混制备纤维的方法,对壳聚糖纤维的改性是可行且比较有效的改性方式。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PVA共混纤维及改性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成型方式主要有湿法纺丝和静电纺丝两种,对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性质及共混纤维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壳聚糖/PVA共混纤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在生物医学方面,最后对壳聚糖/PVA共混纤维在未来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高分子材料共混是目前纤维、塑料和橡胶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制备方法之一。就纤维而言,通过共混法可以提高其模量、强度、弹性、染色、吸水等物理机械及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可赋予纤维各种新颖的特性如导电性、导磁性能、阻燃性、抗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素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湿法纺丝制备大豆蛋白、粘胶纤维素共混纤维,分析测试了共混纤维的结构形态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并与其他类型的蛋白质改性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与蛋白质比例有关,随着蛋白质质量的增加,纤维的强度降低;共混纤维的截面形状和粘胶纤维相似,但表面沟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PU/PP二元共混可染丙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静  徐德增  周辉  李伯旋 《纺织学报》2001,22(3):141-142
研究了PU/PP共混物的流变性、相态、密度及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PU/PP共混纤维密度低于纯PP纤维PU/PP共混纤维可以用分散性染色染色,且色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岩  隋淑英  姜丽 《纺织学报》2006,27(2):71-73
基于大豆蛋白和纤维素磺酸酯均具有良好的碱溶性,进行了以二者共混纺丝为主要过程的纤维素纤维的蛋白质改性,即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的纺丝实验,同时对该纤维的共混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是粘胶纤维的蛋白质改性纤维,它兼具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湿强性能和明显的天然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将PBS与天然高分子丝胶蛋白共混,经熔融纺丝制成PBS/丝胶蛋白共混纤维,研究了丝胶蛋白质量分数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纤维具有丝胶蛋白为分散相,PBS为连续相的形态结构;丝胶蛋白的存在改善了PBS纤维断裂伸长率过高的问题,当其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8.9%;共混纤维的饱和回潮率为3.90%,接近于合成纤维中的锦纶,说明共混纤维亲肤性能优良;此外,土埋降解实验6周后共混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可达53.6%,具有快速降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5,26(4):131-133
介绍了把液晶高分子与聚丙烯共混后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得到的纤维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液晶高分子在纺丝成形后即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聚丙烯和液晶高分子共混纤维的初始模量比纯聚丙烯纤维有较大的提高;在牵伸过程中由于液晶高分子微纤维的断裂而使共混纤维的强度低于纯聚丙烯纤维;采用二级牵伸可显著改善共混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二级牵伸后的液晶高分子和聚丙烯共混纤维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近年来,在采用各种聚氧化乙烯(PEO)衍生物作为共混改性剂,对聚酯纤维进行抗静电改性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某些实用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由于改性剂的分解和迁移问题而使共混纤维尚未能获得充分的永久抗静电性能,而且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涉及共混体  相似文献   

14.
程醉 《中国纤检》2013,(24):24-27
目前,我国服用纤维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中草药纤维原材料。总体而言.这些新型纤维基本都是以粘胶为基质,利用提取的各种中草药中的有益成分,再与粘胶纺丝液共混纺丝而制得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A6/LDPE共混纤维,并借助SEM对纤维横截面上分散相的分布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分散相PA6沿共混纤维径向呈梯度分布,从纤维的中心到表层其含量逐步减少,数目逐步增加,直径逐步减小.系统分析了在不同纺丝速度(0~1 100 m/min)下制得的共混纤维横截面上分散相的面积、数目和直径沿纤维径向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与PVA共混纤维,通过FT-IR、XRD、SEM研究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并测试纤维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与PVA之间有强的分子间作用,使得壳聚糖与PVA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得到了提高;壳聚糖与PVA共混纤维的粗细比较均匀,横截面形状不规则,纤维表面有沟槽;PVA的加入改善了壳聚糖与PVA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壳聚糖与PVA共混纤维的回潮率为12.2%,略低于壳聚糖纤维的13.5%,吸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豆蛋白/纤维素共混纤维的吸湿性,测试该纤维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的回潮率、吸放湿曲线,并建立该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推导吸、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分析不同大豆蛋白共混量的大豆蛋白/纤维素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对比分析该纤维与竹纤维、亚麻及黄麻纤维吸湿性的差别。结果发现:共混纤维的吸湿性随着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含16.2%大豆蛋白质的共混纤维的吸湿速率介于黄麻纤维和竹纤维、亚麻纤维之间,放湿速率优于这3种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18.
探讨纳米硫酸钡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织物的制备与防X射线效果和影响因素。将纳米硫酸钡加入再生纤维素纺丝液制备出不同的纳米硫酸钡共混纤维,并通过织袜机分别织造出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共混纤维的形态和结构,并测试了各试样的耐水洗性。利用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拍摄了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X光片,以X光片的相对灰度值表征防X射线效果。结果表明:共混纤维内纳米硫酸钡与再生纤维素在非结晶区形成化学键,试样耐水洗性优良,随着共混纤维及其织物中纳米硫酸钡含量和织物厚度的增加,相对灰度值会变大,说明吸收X射线量越多,防X射线效果越理想。认为:纳米硫酸钡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及其织物具有理想的防X射线辐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选择芦荟苷(LHG)作为天然抗菌活性成分,通过熔融共混制得PLA/LHG共混切片。以共混切片为原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PLA/LHG共混纤维,对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抑菌性能等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LHG会使PLA更难结晶;除LHG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纤维外,PLA/LHG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均优于纯PLA纤维,当LHG质量分数为0.5%时,共混纤维的强度最高,为391 MPa,较纯PLA纤维大42 MPa;但随着LHG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PLA/LHG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当LHG质量分数为2%时,共混纤维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0.2%和84.4%。  相似文献   

20.
共混纤维,也被称为多组分纤维,具体是指两种或者多种聚合物共混之后纺成的化学纤维,在实现共混之后,能使不同聚合物的优良性能集合到一起,得到高纤维性能的新型纤维.PLA/PHBV共混纤维就是其中之一,具备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提升PLA/PHBV共混纤维的性能,对其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