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瞄准式战斗部是防空导弹提高战斗部杀伤威力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弹目交会条件调瞄准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时间,可以提高防空导弹对目标的毁伤能力。文中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和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最佳起爆延时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最佳起爆延时不仅与交会条件有关,与随动系统的工作位置也有关。因此,必须确定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群目标的末敏弹效能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打击集群目标,针对末敏子弹稳态扫描阶段的全过程,包括稳态扫描、弹目交会、探测识别、命中毁伤等过程,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同时介绍了以耗弹量、毁伤目标相对数和效费比为效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示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末敏弹效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及方法可为末敏弹装备论证、设计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球快讯     
正美国公司推出末敏弹新型反舰战斗部美国空军协会研讨会2014年9月中旬在马里兰州国家港湾召开,会上美国德事隆(Textron)集团公布了一种新型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这是一种针对反舰任务改进的灵巧斯基特(Smart Skeet)末敏弹战斗部。与熔铜爆炸成型单弹丸战斗部不同,MEFP可  相似文献   

4.
基于末敏弹的工程实践以及目前末敏子弹稳态扫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系统参数优化为目的的扫描角双频仿真模型。针对某末敏子弹,通过对实测扫描角数据的处理,获得了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依据实际结果进行了扫描角模型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频扫描角模型得到的目标捕获概率和命中概率与实际结果相比误差较小,优于单频扫描角模型。  相似文献   

5.
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通过巧妙地建立坐标系,提出一种考虑破片速度指数衰减的计算模型.对共面交会条件下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进行计算,得到了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随弹目交会角的变化规律,及威力半径为9m时战斗部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弹目交会角的增加,最佳起爆延时存在一个极大值,且战斗部的作用范围趋近于战斗部威力半径.  相似文献   

6.
以智能雷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毁伤效能方面分析了爆炸成型弹丸和多爆炸成型弹丸的战斗部技术。通过建立攻击过程的蒙特卡洛模型,编制了智能雷攻击坦克目标的计算机仿真软件。针对两种不同的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技术,计算了在不同延迟时间和区域系数因素影响下,智能雷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智能雷战斗部技术宜采用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技术.可以提高智能雷场对集群装甲目标的毁伤效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多爆炸成型弹丸设计参数对智能雷毁伤目标效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多爆炸成型弹丸的形成过程.在建立了智能雷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辐射毁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在多爆炸成型弹丸设计参数影响下智能雷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进行战斗部设计时需要优化处理多爆炸成型弹丸的设计参数,才能提高智能雷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末敏弹稳态扫描参数对目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评估末敏弹扫描参数对目标影响的模型.建立了稳态扫描参数影响下的末敏子弹对目标影响模型,并运用MATLAB提供的非线性规划最优化理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转速为5 r/s,落速为9 m/s,扫描角为30.,敏感器探测距离为115 ~ 145 m时,末敏子弹最适宜作用目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末敏弹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研究内容对分析末敏弹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掠飞末敏弹的捕获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掠飞末敏弹新型扫描机理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研究末敏弹在弹道末段的捕获特性。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掠飞末敏弹的扫描线方程,耦合求解其六自由度弹道方程组,得到了弹丸的稳态扫描区域,通过证明扫描依赖区结论,进一步推导求解了捕获概率的解析公式。结果表明:掠飞末敏弹的空间扫描轨迹为螺旋线、扫描区域为圆柱体,平面上的扫描区域为左半椭圆;增加弹丸初速、降低弹丸射角、准确预估目标运动,能有效提升掠飞末敏弹的捕获概率,其中初速的影响更胜一筹;解析公式求得捕获概率与蒙特卡洛打靶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针对多爆炸成型弹丸空爆战斗部,在分析区域识别和占空比识别两种不同扫描准则的基础上,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概率.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扫描准则对毁伤概率的影响,结果可为多爆炸成型弹丸空爆战斗部设计和选择使用扫描准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利用制导信息进行的起爆控制.比较了利用GIF技术和制导信息2种情况下,起爆延时的估计精度.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由于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上的GIF技术不能获取距离信息,仅仅利用角度信息所估计的延时精度较差.利用了制导信息后,延时误差总体上比GIF技术有所改善,在大角度噪声条件下,改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 GIF)设计是提高引战配合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一般雷达导引头,首先介绍一种波控引信与硬件一体化引信进行设计,提出一体化引信起爆控制的逻辑算法流程;然后建立基于GIF信息条件下和基于引信自身信息条件下的两种弹目交会模型,并推导了最佳起爆角、起爆延时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分析计算几种弹目交会条件下,多普勒...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导引头测角信息进行遭遇段剩余飞行时间估计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战术弹道导弹的导弹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弹引信和战斗部,为了提高反战术弹道导弹的毁伤概率,一个简洁而有效的延时估计算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了两种利用导引头角度信息进行的剩余飞行时间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算法1对导引头角度噪声过于敏感,估计误差太大。算法2相对于算法1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GHK滤波使估计值稳态误差较小,可以满足精确炸点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朱明强  侯建军  刘颖  李旭  田洪娟 《兵工学报》2015,36(7):1266-1272
在无线传感网络(WSN)中运用基于粒子滤波的时延差估计方法进行目标追踪,其性能的关键是设计精确的粒子滤波器建议分布。为了解决追踪过程中粒子贫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无迹粒子滤波器的时延差估计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目标初始时刻位置,在卡尔曼滤波框架下运用高斯-牛顿迭代法则融合最新观测信息,并引入尺度调节衰减因子不断修正重要性密度函数,从而使建议分布更加逼近真实。将其与时延差定位方法结合,并在WSN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算法在整体粒子数有限的情况下追踪精度更高,收敛性较好,尤其适合环境噪声非高斯的复杂WSN目标追踪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弹道导弹采用惯性控制爆高时,爆高延时计算精度是爆高控制精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提高爆高精度,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推导建立了一种爆高延时的计算方法.仿真计算证实该方法正确,且计算精度比目前的爆高延时计算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维相控阵引信起爆延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固定倾角引信拦截TBM目标时,存在炸点可能滞后的问题,若采用增加引信探测距离和减小引信探测倾角的方法则增加了引信的设计难度,利用一维相控阵引信的波束控制技术,自适应地改变波束倾角并结合延时算法可实现对目标的最佳毁伤。文中研究了一种在最佳起爆角估计的基础上的延时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弹目相对速度以及相对速度矢量与弹轴夹角对延时算法性能和炸点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卉  袁骏 《兵工学报》2011,32(3):264-267
为提高三维空间目标的测距精度,提出利用圆柱阵的近似时延测距算法.首先根据圆柱阵中部分阵元具有不同时延表达式的特点,推导出空间目标的测距公式;然后在测向结果的基础上,仿真分析该算法的测距性能;最后利用外场实验对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圆柱阵的近似时延测距算法对距离估计的相对误差随信噪比增大快速下降,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同态滤波技术的水下目标运动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邹男  付进  梁国龙 《兵工学报》2014,35(7):1045-1051
针对测量平台空间有限条件下的近场目标运动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浅海射线声学多途结构的单水听器水下目标运动分析(TMA)方法。通过构建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三维多途时延模型,推导了以运动参数为变量的直达声和海面一次反射声时延差的非线性函数表达式;根据典型水声信道特征,推导了信道的倒谱表达式,进而利用同态滤波技术解卷积能力估计直达声和海面一次反射声时延差;结合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最优解;最后提出二次逼近校正方法,降低了实际水文条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参数估计精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类波束控制起爆的引战系统,讨论了基于α-β滤波算法对导引头测量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最小二乘自适应滤波算法对预测起爆角进行二次滤波平滑的方法.从仿真结果分析,α-β滤波后得到的起爆参数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但对交会条件以及测量信息的精度等要求较高,对其用最小二乘滤波算法进行二次滤波平滑后,起爆角估计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延时引起的量测信息错误等问题,提出一种信息传递延时的估计与补偿方法。首先,分析基准信息对传递对准的影响,根据基准惯导时间延时的特点进行建模;其次,对包含时间延时条件下的传递对准观测方程进行推导,最后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基准惯导延时时间能够被准确估计,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由于主惯导信息测量延时而导致的滤波器发散现象,提高了传递对准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