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菱FX2N-32MR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MCGS组态软件开发上位机监控界面.MCGS组态软件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从现场硬件设备获取实时数据并加工,以图形方式显示在上位机屏幕上,同时按照组态要求和操作人员的指令将控制数据送给现场硬件设备,对执行机构实施控制或调整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
薛凌燕  李正军 《兵工自动化》2007,26(1):62-62,78
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基本组成基础上,扩充了专用功能站、生产管理和信息处理的信息网络、实现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数字化的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站直接进行现场I/O数据采样、信息交互、控制运算及逻辑控制,完成整个工业过程中的实时控制,并实现各种I/O接口.现场总线系统采用CAN总线,改变系统现场信号线的接线方式,使DCS在现场检测和控制执行方面被数字化.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PROFIBUS总线的特点,提出了靶场空调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网络的通讯原理以及监控软件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型弹测设备使用过程中调平用时长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MCGS)的自动调平系统。采用基于MCGS 生成的控制软件对该设备倾斜角度数据进行实时 采集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至液压系统实现自动调平功能,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 种状态进行模拟仿真试验。仿真 结果表明:该系统调平用时少、精度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实现对弹测设备快速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型弹测设备使用过程中调平用时长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MCGS)的自动调平系统。采用基于MCGS 生成的控制软件对该设备倾斜角度数据进行实时 采集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至液压系统实现自动调平功能,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 种状态进行模拟仿真试验。仿真 结果表明:该系统调平用时少、精度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能实现对弹测设备快速调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MCGS的可扩充性及其设备驱动构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海瑞  周爱军 《兵工自动化》2005,24(2):79-80,83
MCGS组态软件的扩充性基于OLE(对象链接和嵌入)标准,通过挂接定制的设备驱动/功能构件等实现.该软件设备驱动须基于接口规范Active DLL行编程,包括:数据采集卡驱动开发、生成源程序框架、修改和编程、测试和挂接.MCGS通过与VB的交互链接,开发设备驱动程序.  相似文献   

7.
汽车检测线为二级分布控制,下级以3台工控机构成3个检测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采用半自动方式,包括系统、线路、部件、底层等故障。知识表示使用产生式规则。并用故障树表示故障原因及其故障传播逻辑关系,从故障树的顶事件至底事件形成故障分析支路,在知识库中以链表的结构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8.
利用CAN总线和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某武器系统控制网络的构建方法,在保证控制网络特点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文件在该控制网络中的传输问题,为在该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监测方法,并研究了该方法在多型飞机机载总线智能监测中的应用并得以实现.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减少了线损等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N总线的某型火炮训练模拟器,由仿真训练操纵舱、主控计算机、CAN总线、模拟操作及显示设备、方位和高低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其硬件实现设备及操作的仿真,软件实现功能的仿真.设计时主要考虑技术可靠性、实用性、开发速度、可扩展性及性价比等因素.模拟器各部分的信息传递,利用CAN总线技术以完成.基于CAN总线的火炮训练模拟器,能方便地实现自动操瞄模拟,为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领域之外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以工控PC机为核心,设计一个综合测试系统,其电缆接口连接被测武器系统的测试电缆。炮控系统部件、自动装弹系统部件测试由PC机直接控制,导弹控制部件测试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总线与各测控模块连接在一起,测试指令由PC工控机发出,单片机实施,测试结果在PC机上显示,PC机与工控机之间通过RS232串口通信。应用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使用方便、简单可靠,能检测武器系统中的绝大部分故障。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发挥武器系统整体作战效能,采用人机界面学对车载武器系统的显示器进行设计。根据显示器设计总体思路以及人的视觉运动规律、显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显示器的外观及尺寸、显示器界面布局、背景色彩和对比度等进行设计,以使乘员能够更加舒适、快速地获取相关重要信息,并为车载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提高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3.
侧向喷流直接力控制技术已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和大气层内防空导弹中得到成功应用.运载火箭作为跨大气层飞行器,可以尝试采用该技术进行姿态、轨道控制.介绍了一种由侧向喷流发动机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的运载器,建立了运载器在大气层外飞行条件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姿态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姿控发动机存在安装误差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规律可以实现对运载器姿态的控制,通过选择控制器参数改变系统的响应特性可以满足迅速、精确、稳定地控制系统的要求.由此可见,采用侧向喷流直接力姿态控制系统能够完成运载器姿态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晖  徐德民  项庆睿 《鱼雷技术》2007,15(3):1-7,14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化机电系统,是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自主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平台。近年来,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控制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较全面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在AUV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基于控制器设计的建模、推进器建模与控制、动力定位控制、推力矢量控制、欠驱动控制等方面,然而目前AUV控制领域面临的难点主要在模型不确定和扰动不确定、传感器信息不足以及欠驱动系统的本质特性(例如可控性)及其控制方法等方面,还需要人们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开展装甲车辆人机工效研究缺乏试验手段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驾驶舱工效学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在半实物仿真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人机界面空间布局可设定的特点,并融入了工效分析功能.试验表明,系统能够用于作业可达性和可视性、操纵力适宜性、仪表信息可判读性、作业任务复杂性、驾驶员作业可靠性等方面的工效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和制定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在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其具体特点,通过整车动力学建模、操纵稳定性仿真、仿真数据处理及计分评价等多工况全流程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确立了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的关键参数,提出了试验方法。经实车验证试验,表明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动力学仿真手段提出的试验方法可以满足特种车辆操纵稳定性试验和计分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7.
CZ-2F火箭是中国唯一在役的载人火箭,目前其使用的地面测发控系统已经超过10年,为了满足空间站工程的测试与发射需求,亟需开展更新改造.在分析了国内外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载人火箭的特点形成地面测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兼顾继承性与先进性,提出了新型载人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改进总体方案,并主要从地面测发控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两栖车辆实时控制水陆性能虚拟试验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两栖车辆有水上、陆上、水陆过渡3种工况。目前对两栖车辆的仿真计算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平台进行陆上仿真;二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水上性能仿真。都是针对单一工况进行仿真。为了解决多种工况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采用粒子流场与刚体碰撞耦合的理论,结合传统多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建立了实时控制的两栖车辆全工况的动力学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多项水陆性能的虚拟试验,并以某高速履带两栖车辆为实例进行了验证。两栖车辆有水上、陆上、水陆过渡3种工况。目前对两栖车辆的仿真计算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平台进行陆上仿真;二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水上性能仿真。都是针对单一工况进行仿真。为了解决多种工况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采用粒子流场与刚体碰撞耦合的理论,结合传统多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建立了实时控制的两栖车辆全工况的动力学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多项水陆性能的虚拟试验,并以某高速履带两栖车辆为实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试验数据对比,该仿真方法的计算误差小于15%,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佘龙华  赵春霞 《兵工自动化》2006,25(2):69-70,85
磁浮列车的GPRS远程无线移动监控系统,由数据采集/监控系统、GPRS无线通讯网络和车辆远程监控中心等部分组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模块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GPRS Modem后再进行解包,取出信息后重新进行封装,再发送到GPRS网络中.  相似文献   

20.
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要求.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在对测试发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应用系统网络技术建立了流程的网络图;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测试发射流程评估分析模型,对流程方案进行了评估分析,初步验证了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