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在2013年的元月份,一天去矿传达室拿当天的报刊时,发现我们矿订的《当代矿工》,便拿了一本回来。就是这一拿,我和《当代矿工》便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回到家后,我认真地读每一个栏目的文字,特别是"文化五色土"栏目的文字,我每一篇都读得很认真。我非常羡慕那些在上面发表文字的作者。从小就热爱写作的我,在《当代矿工》发表一篇自己的文字,成了我当时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的写字台上放着一本《当代矿工》杂志。我捧读了其中几篇文章,津津有味,如尝美味佳肴一样的满足。从那时起,我常常让父亲帮我从单位带回每期《当代矿工》杂志。看过几期之后,便突发动笔之念,恰巧那年父亲四月底离世,我的心情也不好,在整理他老人家的遗作时,发现《天府之旅》一篇游记散文写得很生动,便抄写整齐寄给了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初识《当代矿工》,记得是在它创刊不久,社址在长沙,后迁至北京.与它的交往由少至多、由浅至深、由深至厚,使我终生获益匪浅.同时也令我的矿工兄弟姐妹觅到了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栖息地. 与它的相识,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在这之前,我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往某些杂志上投过稿件,但不知是我水平过低,还是它们的门槛过高,终无一篇变为铅字.但80年代后期的某一天,我忽然收到《当代矿工》寄来的一期杂志,打开一看,竟有我的名字和文章,我怦然心跳,久久凝视着第一次变为铅字的姓名,心中涌起无法抑制的兴奋.第一次变为铅字,第一次登上《当代矿工》的平台,对于一个在井下八百米深处工作的矿工和一个初学的写作者来说,它的意义非同一般.虽然,井下刺鼻的硝烟和隆隆的炮声时常在睡梦中冒出,但是,《当代矿工》平台的力量似乎更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基本确定了自己人生的志向.  相似文献   

4.
我是石壕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我丈夫以前也曾经在采煤队工作过。最近,我在《□□□安全》2005年第4期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逝去的和活着的》,其中有一段文字让我看了之后很反感,这段文字是这样描写的:“……那是一张彩色2寸标准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很帅气,带着几分清秀,散发着一股青春活力。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他,你绝不可能把矿工这两个字与他联系起来。”我真的想问这位作者,难道矿工就不能帅气?难道矿工就不能清秀?难道矿工就不能“散发着一股青春活力”吗?那么,矿工该是什么形象呢?低人一等?萎靡不振?邋里邋遢?……当然,我们承认,煤矿工…  相似文献   

5.
忆念路遥     
报社同志送来《铜川煤矿——路遥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诞生地》让我过目,说是要在纪念路遥同志逝世五周年时发出。是啊,是在五年前11月17日那个寒风萧萧的日子,正值不惑英年的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能切实反映矿工生活的文学巨子,失去了一位特别亲近我们矿工的良师益友。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看着这篇纪念文章,我作为路遥来  相似文献   

6.
侯振清 《当代矿工》2004,(10):30-33
1993年至1997年,我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又多次有机会向中央领导反映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实践了我"矿工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矿工"的诺言.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1991年9月7日,我以一名普通工人、全国劳模的身份参加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四会议室召开的那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怀着无法忘却的做军人的梦想,命运偏偏安排我放下书包跟着父亲来到矿山,当了矿工。积十余年切身体会,我以前的观点竟大有改变,觉得做一名矿工实在是人生的幸事,其意义的深刻绝不亚于做军人。 做了矿工,便一下子从男孩变成了男子汉。先是地层深处那凝固了的光明让我震撼不已。看着那一层层页岩砂岩,便觉得自己在翻动一册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是那么厚重,使所有的琼瑶、戴望舒们变得轻飘飘。手握风钻,看钻杆飞旋,自己的思想也仿佛一下子凝结在钻头上,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炮声响过,我总爱第一个走向迎头,每一步都倍感踏实、豪迈。因为,我知道,我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前无古人  相似文献   

8.
下井     
作为《当代矿工》的热心读者与知音,我和她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时间要追溯到1986年,那时23岁的我刚刚到辽宁铁法矿区参加工作不久,这年11月的一天,我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当代矿工》杂志。那设计新颖的版式、丰富多彩的栏目与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时间我竟产生了给这本杂志投稿的念头。几天后,我便将自己的几首诗歌习作修改后寄给了杂志社。然而当我将装满稿件的信封投进邮筒的一刹那,我在想:自己那粗糙稚嫩的习作能登上《当代矿工》这份国家级刊物的大雅之堂吗?编辑老师会理睬我这样一位煤矿基层的无名作者吗?这样想着便觉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9.
1990年的一天上午,一位儒雅的男子和一位活泼的女孩来到淮南谢一矿.那男子走进我的办公室,亲和的眼睛给了我一道温存,他说:“侬是冯主席吗?打扰了!我们是《当代矿工》杂志的……”浓浓的吴语,这让我感到好奇.他又说:“是你们矿区工会主席给我介绍的,说我们是同乡”.说话间,那女孩便递上两本《当代矿工》杂志.原来,他们是《当代矿工》主编张德君和编辑部记者小李. 我看这份薄薄的杂志本本,并无奇特貌像,很不“起眼”,但见有方毅同志题写的刊名,还有周培源同志的题词,顿时觉得这份杂志绝非“等闲之辈”.张主编似乎从我的表情中看出了我的疑惑,便说:“还有于洪恩部长的创刊词,你一看,就知道这份刊物的光明前途了.更重要的她是专给矿工们阅读的刊物!全国第一份”.我一听这,就“来劲”了,立即为这两位来客泡了安徽名茶“瓜片”.  相似文献   

10.
每天写稿,打开电脑,键盘上会弹出美妙的“音符”,记录美好的人和事.这些激动人心的镜头,依靠《当代矿工》杂志等媒体“吐”出“芳香”,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正是对《当代矿工》杂志等媒体的“亲情”和执著,激励我锤炼心智,不辍耕耘,拼搏奋进. 1982年秋天,我来到矿山,当上了一名采煤工.耳闻目睹广大矿工不畏艰难险阻与大自然作斗争,开采乌金,为社会奉献光和热,我深深地被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心和笔,去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境界.于是,我学着采写稿件,成了单位的“小秀才”.憨厚敦实的矿工们,像众星捧月般对待我,不让我干体力活,甚至下班都抢着背我这个“瘦”小子上井,让我真是受宠若惊.我也经常帮他们写家信,报平安,寄钱寄物慰问后方.1985年,我考取了徐煤干校,毕业后一年多,服从组织安排,从经管岗位调至矿宣传科,负责全矿的新闻报道工作,这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许许多多具有乌金品质的煤矿工人,接受火热矿山生活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当代矿工》编辑部: 读了贵刊今年第1期《对〈当代矿工〉杂志的建议与期望》和《对办好〈当代矿工〉的几点建议》两文后,不仅有同感,而且我还要补充一点意见,即希望刊物能更加贴近当代矿工的生活。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变化多,煤矿工人的生活也随着矿山的变化而丰富多彩。作为矿工自己的刊物,应该给他们展示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的一席之地。我认为,刊物应注意追踪当代矿工的生活足迹(包括他们的业余生活),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对未来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编辑部: 首先让我以一名读者的身份,向贵刊迁京表示祝贺,并祝愿我们矿工的刊物《当代矿工》越办越好,与矿工近些、再近些,真正使《当代矿工》成为矿工喜闻乐见的刊物。 作为一名读者,当然关心刊物的质量和内容了,祝贺之余也想为本刊提几点意见。 我认为,作为《当代矿工》这本杂志,应该从刊名出发,立足矿工、服务矿工、使矿工愿意读本刊。目前的情况是,它的服务对象只限于科技处(科)、工会、安监局(处)等部门,真正矿工能看的,愿意看并不  相似文献   

13.
矿山之夜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矿工一样,在超化矿怡静园里,在浓重的夜色中,消散自己的紧张与疲劳。还记得一年前随同事下矿。“你看,戴‘钢盔’帽、一脸煤灰、鼻眼不露的矿工,才升井的!”他的表情很认真,对矿工充满了由衷的敬重。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矿工。在如今这月朗风清的夜里,在百米井下,在矿灯明亮的流光里,可爱的矿工兄弟正在地层深处挥汗如雨吧。不时有三三两两的青年矿工结伴从我身边走过,他们在早春的藤蔓下愉快交谈,那劳作后沉重的双腿充满了热烈的向往。我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在廊上漫步,双目相对,用相濡以沫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有你,我会努力向前冲.偶然的机缘,与你在书山中相识,你让我在浓浓的文化滋养中成长,成为我业余生活的知心朋友. 有你,我会努力向前冲.生在矿区,成长在当代,置身矿山建设中,我是一名当代矿工.新闻写作的爱好鼓励着我不断努力学习,勇敢向前冲.你展望矿区的明天,展现当代矿工的智慧人生.你情系矿区,传承矿工不畏苦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你是我们矿工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从月亏盼到月盈,从月盈盼到月亏,为的是能早日见到她--<当代矿工>的芳颜.从她的字里行间寻觅着自己的名字,以获得一种劳动被认可的喜悦.<当代矿工>,把我的时间变短,把我的希望拉长. 刚进入矿山工作两年,便负笈求学于通化师院.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重踏故土,再闻煤海涛声,愈发激起我写作的冲动,总想写点东西给自己的工友们,以不愧对两载寒窗.但在我的印象里.溢满油墨芳香的报刊像圣坛上纤尘不染的玉花,唯恐自己一不小心玷污其圣洁,所以总是心中忐忑,不敢斗胆涉足.  相似文献   

16.
王赟 《当代矿工》2012,(5):57-58
能成为一名矿工的妻子,是付爱香这辈子都没想到的事情:之后又作为一名矿工的母亲,让付爱吞有了更多的感想;然而,更令付爱香满怀喜悦和引以为豪的是,她是一名优秀的矿嫂,在她把爱送给家人的同时,也无私地奉献给了矿工兄弟们。  相似文献   

17.
热心的矿工读者们:你们好!我叫夏勇,现是《当代矿工》杂志撮影记者。我清楚的看到《当代矿工》杂志的创业是在领导的关怀。全国矿工们的支持、赞许与厚爱中历尽磨难,坚韧不拔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的。我很高兴的是,在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煤矿的大力支持下,从今天起《当代矿工》杂志又将开辟一个新栏目——<摄影长廊》。 《当代矿工》是面向全国矿工的窗口,摄影长廊的栏目,也将会为自己的杂志内容增添风采,能使我们相隔千里之外的矿工朋友们得以相识;从你、我、他手中的像机中拍摄出矿山的豪情、矿工汉子们的钢强,可歌可泣的动人真情,及美好的大好河山。因为我们生活中需要它。在今后的栏目中,也将陆续地介绍摄影小常识,作品分析、创作经过,使我们更加喜爱这个栏目。拥有该属于自己的知识。好!我们从今天就算认识了。请拿起手中的像机。开动脑筋,带着激情拍摄吧! 《摄影长廊》栏目等待着你的回音。  相似文献   

18.
每天上班,习惯性地喜欢去一趟收发室,挑选一些自己钟爱的报刊杂志阅读。不经意间,我又看到了一封熟悉的、寄给我收的信件,她就是与我结缘8年的老朋友——《当代矿工》,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份杂志。我喜爱她的匠心独运与清新文风,喜爱她立足煤炭、面向矿业的不断创新,喜爱她以新颖的内容、独到的视角、靓丽的形象不断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9.
周元慧的工作岗位在井口,这拉近了她与矿工的距离。她自1987年参加工作就一直从事安全仪器维修,这让她始终认为自己与矿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已经走过而立之年的周元慧,外表朴素干练,待人平和从容。提起她在自救器室20多年的工作经历,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和班组41名姐妹的情谊,最大的欣慰是没有一台仪器仪表在井下“失灵”,最大的快乐是看到矿工来交仪器仪表时的微笑,最深的歉疚是委屈了丈夫和女儿。  相似文献   

20.
当阅读着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2019年第11期《当代矿工》杂志,看着自己撰写的《游走于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文章,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岁月如梭,蓦然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不得不感谢《当代矿工》杂志,她是我走向写作成长的沃土,促进了我写作能力乃至事业的进步和改变。在人生事业的成长道路上,如果能遇到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那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我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这位良师益友——《当代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